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4,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启疑
迷疑
疑忿
疑志
疑踪
矜疑
胡疑
沈疑
疑点
疑背
疑府
疑家
疑玩
疑识
疑念
《韵府拾遗 支韵》:启疑(启疑)
旧唐书经籍志启疑三卷顾凯之撰
《漢語大詞典》:迷疑
迷惑疑虑。《南齐书·柳世隆传》:“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去就在机,望思先晓,无使一人迷疑,而九族就祸也。”
分類:迷惑疑虑
《漢語大詞典》:疑忿
疑忌愤恨。《旧唐书·高骈传》:“何乃疑忿太深,指陈过当,移时省读,深用震嗟。”
分類:疑忌愤恨
《漢語大詞典》:疑志
(1).犹豫寡断,意志不坚定。《淮南子·兵略训》:“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2).猜疑。子华子·北宫子仕:“百事成而一事疑,道必废。三人行而一人惑,议必格。大道之世,上下洞达,而无疑志。”
《高级汉语词典》:疑踪
可疑之处
《漢語大詞典》:矜疑
谓罪犯可悯,案情可疑。明史·李已传:“朝审时,重囚情可矜疑者,咸得末减。” 清 方苞 《两朝圣恩恭纪》:“ 苞 伏念狱辞奏当甚严,而圣祖矜疑,免诛殛,又免放流。” 清 沈钦圻 《生祠》诗:“某公居官日,断狱无矜疑。”
《漢語大詞典》:胡疑
狐疑。《西游记》第三八回:“记便记得是这等言语,只是一半儿不得分明,正在这里胡疑。”
《漢語大詞典》:沈疑
亦作“沉疑”。
(1).迟疑。 南朝 梁 江淹 《吴中礼石佛诗》:“幻生太浮诡,长思多沉疑。”宋书·蔡兴宗传:“朝廷诸所行造,民间皆云公悉豫之,今若沉疑不决,当有先公起事者,公亦不免附从之祸。”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想 玄德 未济时,曾问俺 东吴 家借 荆州 为本,至今未还。 鲁子敬 常有索取之心,沉疑未发。”
(2).欺诈。沉,通“ 抌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沉疑得民之道也。” 章炳麟 《膏兰室札记·沉疑》:“按:沉借为‘抌’。説文‘抌’下曰:‘读若告言不正曰抌’,是抌有告言不正之义。疑本训惑,而《苍頡》篇云:‘譺,欺也。’寻‘譺’字説文训騃,则训欺亦为疑之借,欺者所以惑人,故疑引申为欺也。抌疑得民者,谓诈为君欲虐下之言以欺民,所以扇诱民而得其心。”
分類:迟疑欺诈
《國語辭典》:疑点(疑點)  拼音:yí diǎn
令人产生怀疑的地方。如:「这件案子的疑点很多,必须再深入调查。」
分類:可疑
《漢語大詞典》:疑背
犹二心。 唐 高适 《秋胡行》:“从来自隐无疑背,直为君情也相会。” 刘开扬 笺注:“疑背,犹二心也。”
分類:二心
《漢語大詞典》:疑府
可疑之处。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三二章三:“夫《章句》之支节,何居乎又存 康成 之言以为疑府,而復假 广平 之説以理乱丝耶?”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若其或大或小,或正或駮,不於其本求之,而但於知与物责其功效,则且狗葸犹豫,天下之物皆为疑府。”
分類:可疑
《漢語大詞典》:疑家
谓威权震动君主者。逸周书·五权:“三机:一疑家,二疑德,三质士。疑家无授众,疑德无举士,质士无远齐。” 朱右曾 校释:“疑家,威权震主者。”
《漢語大詞典》:疑玩
犹豫玩忽。 宋 叶适 《吏胥》:“盖结託干请有所不行,与决众事,整齐簿书,不为疑玩,则下亦知畏故也。”
分類:犹豫玩忽
《漢語大詞典》:疑识(疑識)
费解的款识。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铜虹晓虹:“器物疑识有 王氏 铜虹烛锭。虹与缸同,如 汉 赋‘金缸衔壁’, 唐 诗‘银缸斜背解明璫’之类也。”
分類:款识
《漢語大詞典》:疑念
(1).怀疑的想法。 宋 曾巩 《寄王介卿》诗:“迨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暇居,輒有短客来,久与扳谈,素不识其生平,颇注疑念。” 叶圣陶 《未厌集·夜》:“害怕的是单墙薄壁,左右邻舍留心一听就会起疑念。”
(2).怀疑而思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见北向一家,两扉半开,内一女郎,怪似 阿绣 ……细詰知为 李氏 。反復疑念,天下寧有此酷肖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