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我疑
狐疑
疑雨
迟疑
疑义
然疑
见疑
疑虑
生疑
猜疑
致疑
传疑
忧疑
多疑
疑惧
《韵府拾遗 支韵》:我疑
嵇康诗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疑
《國語辭典》:狐疑  拼音:hú yí
狐狸生性多疑,故以狐疑形容人因多疑而犹豫不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夫执狐疑之心者,来谗贼之口;持不断之意者,开群枉之门。」
《韵府拾遗 麌韵》:疑雨
温庭筠双桧诗长廊夜静声疑雨
《國語辭典》:迟疑(遲疑)  拼音:chí yí
游移不定。《三国演义》第六回:「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西游记》第五回:「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國語辭典》:疑义(疑義)  拼音:yí yì
可怀疑、不能立刻就明白的道理。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们两个人都不承认,外人一定说是我弄的,断无疑义。」
《國語辭典》:然疑  拼音:rán yí
半信半疑。《楚辞。屈原。九歌。山鬼》:「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清。王鹏运 沁园春。词汝来前词:「空中语,问绮情忏否?几度然疑。」
分類:犹豫不决
《國語辭典》:见疑(見疑)  拼音:jiàn yí
1.被人怀疑。《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怀疑。《三国演义》第八回:「我今偷空而来,恐老贼见疑,必当速去。」
分類:见疑怀疑
《國語辭典》:疑虑(疑慮)  拼音:yí lǜ
因为无法确信而产生的忧虑。《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谋夫回遑,猛士疑虑,遂徙西河四郡之人,杂寓关右之县。」《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刘表疑虑,不肯同往。」
《國語辭典》:生疑  拼音:shēng yí
起疑心,产生怀疑。《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师傅不要去了,这里人眼多,不见走入来,只见你走出去,人要生疑,且在此再歇一夜。」《红楼梦》第七四回:「凤姐道:『理虽如此,只是你我知道的,不知道的焉得不生疑呢。』」
《國語辭典》:猜疑  拼音:cāi yí
对人对事猜忌疑虑。《三国志。卷六○。吴书。周鲂传》:「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红楼梦》第三五回:「给你的,你就吃了,这有什么猜疑的。」也作「猜阻」、「猜贰」。
《国语辞典》:致疑  拼音:zhì yí
怀疑。《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出》:「张协离家,一千里外,无央厄免得致疑。」
分类:怀疑
《國語辭典》:传疑(傳疑)  拼音:chuán yí
研究学问时,对于有疑问不能解决的部分,不任意揣测,强做解释,而将问题保留,等待他人解决,以此强调治学的审慎。《谷梁传。庄公七年》:「春秋著以传著,疑以传疑。」《史记。卷一三。三代世表》:「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國語辭典》:忧疑(憂疑)  拼音:yōu yí
疑虑。《三国演义》第九回:「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
分類:忧虑疑惧
《國語辭典》:多疑  拼音:duō yí
多疑虑、多猜疑。《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吾以疑兵胜之。」《红楼梦》第四四回:「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就疑我走了风声,使他拿腔作势的。」
《國語辭典》:疑惧(疑懼)  拼音:yí jù
因为不相信而害怕。《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疑惧,即勒兵,使王元据陇坻。」《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抚台听了这一番话,十分疑惧,脸上却不露出张皇的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