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疑疾
(1).多疑的病。易·丰:“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孔颖达 疏:“往则得见疑之疾,故曰往得疑疾也。” 高亨 注:“疑疾,多疑之病,精神病之一种。”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杂录:“諫议大夫 崔颂 ,博学君子人也。性有疑疾,防闲闺门,过於严密。圬者涂室,以帛幕其目,恐窃视其私也。”
(2).疑难病症。 宋 邵雍 《谢圆益上人惠诗一卷》诗:“览公诗十首,起我意何多!似药驱疑疾,如茶涤睡魔。”
《漢語大詞典》:疑奏
(1).呈报疑难案件的奏章。汉书·儿宽传:“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
(2).谓把未经判决的疑难案子上奏请示。魏书·刑罚志:“於是事无大小,皆令据律正名,不得疑奏。”
《漢語大詞典》:咨疑
(1).询问疑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 王夷甫 咨疑者。”
(2).嗟叹诧异。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序》:“ 干令升 父妾犹在,朝士咨疑; 刘太尉 侍者渡江,将军起敬。”
《漢語大詞典》:疑法
疑难案件。亦指审判疑难案件。史记·酷吏列传:“是时上方乡文学,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司马贞 索隐:“亭,平也。使之平疑事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又甄供灌之赏,严疑法之罚……其处心亦悍矣。”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驾相》:“相毕,奏得可,尸出 北安门 者从北城……是否虚实,司法率不与闻,非若外郡县三覆检,平之廷尉,亭讞疑法云。”
《漢語大詞典》:乖疑
(1).错误和疑难。《后汉书·章帝纪》:“五经剖判,去圣弥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
(2).隔阂与怀疑。后汉书·王允传:“ 允 矫情屈意,每相承附, 卓 ( 董卓 )亦推心,不生乖疑。”
《漢語大詞典》:释解(釋解)
(1).解释,说明因由。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悰 ( 杜悰 )尝以事怪琳( 欧阳琳 )客或有为 琳 释解者。”
(2).解决疑难事件或问题。 五代 冯延巳 《昆仑奴传》:“生曰:‘汝辈何知,而问我襟怀间事。’ 磨勒 曰:‘但言,当为郎君释解,远近必能成之。’”
《國語辭典》:困惑  拼音:kùn huò
1.疑惑不解。如:「这个问题令人感到困惑。」
2.让人疑惑不解,不知如何是好。如:「那个问题一直困惑著我,难以抉择。」
3.疑惑不解的地方。如:「对于公司未来营运的规划,我还是有很多的困惑。」
《漢語大詞典》:疑谊(疑誼)
疑难的含义或道理。汉书·儒林传·严彭祖:“ 孟 弟子百餘人,唯 彭祖 、 安乐 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
《漢語大詞典》:烦疑(煩疑)
繁杂疑难之事。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栗栗儒生,不能当剧,将有烦疑,不能效力。”《魏书·世宗纪》:“慎狱重刑,著於往誥,朕御兹寳历,明鉴未远,断决烦疑,实有攸愧。”
分類:繁杂疑难
《漢語大詞典》:却惑(卻惑)
亦作“却惑”。 去邪;消除疑难。《西游补》第六回:“ 项王 当日大乐,叫……谨慎摆酒:一来替娘娘压惊,二来贺孤家斩妖却惑之喜。”
《漢語大詞典》:疑政
疑难的政事。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輒驛使諮问。”
分類:疑难政事
《漢語大詞典》:疑阂(疑閡)
疑难障碍。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学而不思,则疑阂实繁;讲而不精,则长惑丧功。”
分類:疑难障碍
《漢語大詞典》:权疑(權疑)
谓决断疑难。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柔顺之人,缓心宽断,不戒其事之不摄,而以抗为劌,安其舒,是故可与循常,难与权疑。”
《国语辞典》:金钥匙(金钥匙)  拼音:jīn yào shi
比喻解决某种疑难问题的好办法或好手段。如:「恒心与毅力就好比是一把助人突破困境的金钥匙。」
《漢語大詞典》: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例如:援疑质理,俯身倾耳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