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疑惧(疑懼)  拼音:yí jù
因为不相信而害怕。《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嚣疑惧,即勒兵,使王元据陇坻。」《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抚台听了这一番话,十分疑惧,脸上却不露出张皇的神气。」
《國語辭典》:惶惑  拼音:huáng huò
心中疑惧。《三国志。卷四三。蜀书。吕凯传》:「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惶惑。」
《漢語大詞典》:疑骇(疑駭)
疑惧;惊骇。北史·齐纪中·文宣帝:“ 武定 五年, 神武 崩,犹祕凶事,众情疑骇。”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臣既到任,属所部之内,寇孽遗类,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远近疑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土木之祸咎徵:“其年三月,进士传臚,适状元 彭时 以假寐不至,殿廷相顾疑骇,谓龙首忽失,是何祥也?”
分類:疑惧惊骇
《漢語大詞典》:恫疑
(1).疑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禁约:“盖内乱初平,恫疑未解,虽与諭 全忠 之言相左,不自觉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武王伐纣:“当时八百诸侯虽并有除残之志,然一闻其君之见杀,则天下之人亦且恫疑震骇,而不能无归过于 武王 ,此 伯夷 所以斥言其暴也。”
(2).见“ 恫疑虚喝 ”。
分類:疑惧
《國語辭典》:恫疑虚喝(恫疑虛喝)  拼音:dòng yí xū hè
虚张声势,使人疑惧不安。《宋史。卷四○二。安丙传》:「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恫疑虚喝,以攻为守,威声甚著。」也作「恫疑虚猲」。
《國語辭典》:猜惧(猜懼)  拼音:cāi jù
猜疑惧怕。《周书。卷四一。王褒传》:「褒本以文雅见知,一旦委以总戒,深自勉励,尽忠勤之节。被围之日,上下猜惧,元帝唯对褒深相委信。」
分類:疑惧
《漢語大詞典》:疑怖
疑惧;惶恐。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设甲兵为军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计吏从 洛阳 还,语 渊 曰:‘使者 左骏伯 ,使皆择勇力者,非凡人也。’ 渊 由是疑怖。” 宋 韩驹 《再次韵兼简李道夫》:“学道无疑怖,忧时有主臣。”
分類:疑惧惶恐
《漢語大詞典》:猜畏
疑惧。后汉书·吕布传:“ 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
分類:疑惧
《漢語大詞典》:慊惧(慊懼)
疑惧。 汉 王充 论衡·感类:“贤圣感类,慊惧自思,灾变恶徵,何为至乎?”
分類:疑惧
《漢語大詞典》:惶疑
疑惧。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内外文武大小之臣,鲜不惶疑震恐。”
分類:疑惧
《國語辭典》:无疑(無疑)  拼音:wú yí
没有疑问,表示断定的意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笔迹从来认得,且词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无疑。」《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彼时不知府上是那一位做主人,今日说起来,想必是少卿兄无疑了。」
《國語辭典》:趑趄  拼音:zī jū
想前进却又不敢。晋。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漢語大詞典》:趑雎
亦作“ 趑趄 ”。亦作“ 趑趣 ”。亦作“趦趄”。 犹恣睢。狂妄、凶暴;放纵肆扰。晋书·华谭传:“ 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魏书·崔楷传》:“ 定州 逆虏,趑趣北界; 鄴下 兇烬,蚕噬腹心。”魏书·乐志:“ 晋 氏失政,中原纷荡。 刘 石 以一时姦雄,跋扈 魏 赵 ; 苻 姚 以部帅强豪,趦趄 关 辅 。”《隋书·高祖纪上》:“ 陈頊 因循伪业,自擅 金陵 ,屡遣丑徒,趑趄 江 北。公指麾藩镇,无不摧殄。”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隐 禀性趦趄, 沆 之门吏家僕靡不恶之。”
《漢語大詞典》:危疑
怀疑,不信任;疑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仲尼 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 晋 杜预 注:“变例以起大义,危疑之理,故特称 仲尼 以明之。”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领宾阁,前无比;遭危疑,建大謨。” 清 许缵曾 《睢阳行》:“豪门娶妇亦危疑,先奏神絃羞沆瀣。” 谭献 《〈明诗录〉序》:“ 长沙 李相 虽处危疑,而丁中叶休养之会,於是剬诗缉颂。”
《國語辭典》:风鹤(風鶴)  拼音:fēng hè
形容极度的惊慌疑惧。参见「风声鹤唳」条。清。吴梅〈翠楼吟。月杵〉词:「湖山沦小劫,正风鹤长淮兵气。」
《國語辭典》:忧疑(憂疑)  拼音:yōu yí
疑虑。《三国演义》第九回:「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
分類:忧虑疑惧
《漢語大詞典》:忧惑(憂惑)
忧愁疑惧。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闻急召,忧惑溃乱,非贤人所宜。” 汉 焦赣 《易林·遯之无妄》:“大人受福,童蒙忧惑,利无所得。”
分類:忧愁疑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