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器略
略取
驱略
遗略
蠖略
奥略
霸王略
略过
繁略
功略
省略
中略
忠略
风略
质略
《漢語大詞典》:器略
才能谋略。隋书·高熲传:“﹝ 隋文帝 ﹞詔曰:‘公(指 高熲 )识鉴通远,器略优深,出参戎律,廓清 淮 海,入司禁旅,实委心腹。’”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倜儻有器略。”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朕於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
分類:才能谋略
《漢語大詞典》:略取
夺取。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乃使将军 蒙恬 发兵三十万人北击 胡 ,略取 河 南地。”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慕容农 ﹞遣 兰汗 、 段讚 、 赵秋 、 慕舆悕 略取 康臺 ,牧马数千匹。” 胡三省 注引 杜预 曰:“不以道取曰略。” 宋 苏轼 《上韩枢密书》:“遂命将出师,略取 河南 地,建置 朔方 。”
分類:夺取
《漢語大詞典》:驱略(驅略,敺略)
驱略:驱掠。后汉书·顺帝纪:“ 武都 塞上屯 羌 及外 羌 攻破屯官,驱略人畜。”宋书·沈庆之传:“焚烧城内仓储及廨舍荡尽,并驱略降户,屯据 白阳山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二年:“帝諭行营所至,毋得焚荡庐舍,驱略吏民,开发邱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 义熙 五年(公元409年)二月, 南燕 兵大掠 淮 北,驱略千馀家,并且俘虏了 东晋 的 阳平 太守和 济南 太守。”
敺略:驱赶抢劫。《汉书·晁错传》:“臣闻 汉 兴以来, 胡 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 高后 时再入 陇西 ,攻城屠邑,敺略畜产。” 颜师古 注:“敺与驱同。”
《漢語大詞典》:遗略(遺略)
(1).嫌弃而忽略。魏书·宋隐王宪等传论:“ 宋隐 操行贞白,遗略荣利。”北史·王劭传:“爰自志学,暨于暮齿,篤好经史,遗略世事。” 明 袁宏道 《送叶使君还朝序》:“ 敬君 喜谈学,津津经术,或者谓公大儒,将遗略细务,而君综理周悉,如櫛之於髮。”
(2).遗脱;疏漏。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故其中所载美事,遗略甚多。” 宋 苏轼 《出峡》诗:“前诗尚遗略,不録久恐忘。”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閒坐则举先正语録,辩析开晓,及本朝沿革,史传所遗略者,与前辈风规,下及制艺。”
《漢語大詞典》:蠖略
谓行步进止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 颜师古 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汉 应玚 《驰射赋》:“弈弈騂牡,既佶且闲,扬驪沛艾,蠖略相连。” 唐 刘禹锡 《望赋》:“扇交翟兮葳蕤,旗升龙兮蠖略。”
分類:行步进止
《國語辭典》:奥略(奧略)  拼音:ào lüè
深远的谋略。《晋书。卷六六。刘弘传》:「其恢宏奥略,镇绥南海,以副推毂之望焉。」
分類:深远谋略
《国语辞典》:霸王略  拼音:bà wáng lüè
能辅佐君王,使其称霸的谋略。唐。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高级汉语词典》:略过  拼音:lüè guò
有意不注意
《漢語大詞典》:繁略
繁复与简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至如 敬通 杂器,準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
分類:繁复简略
《漢語大詞典》:功略
功绩与谋略。史记·淮阴侯列传:“臣请言大王功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之二:“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國語辭典》:省略  拼音:shěng lüè
1.处事简略随便。《三国志。卷四五。蜀书。邓张宗杨传。杨戏》:「戏性虽简惰省略,未尝以甘言加人,过情接物。」
2.省去、略去。如:「上文可以省略。」
《國語辭典》:中略  拼音:zhōng lüè
引文中省略词句的术语。如:「韩愈的〈师说〉一文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正是说明为师的道理。」
《漢語大詞典》:忠略
谓忠于君国的谋略。宋书·鲁爽传:“伪寧南将军 鲁爽 、中书郎 鲁秀 ,志榦列到,忠诚久著……朕实嘉之,宜即就任,逞其忠略。”
分類:君国谋略
《漢語大詞典》:风略(風略)
风纪与方略。宋书·何承天传:“良守疆其土田,驍帅振其风略。”宋书·索虏传:“﹝ 刘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
分類:风纪方略
《漢語大詞典》:质略(質略)
亦作“ 质畧 ”。 质朴简略。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质略易通,寓目则了。”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前汉 初,去古未远,风俗质略。” 明 方孝孺 《傅氏字说》:“古人之於字名,所以自别而称於人,不计美恶也。 商 以前质畧,盖有徒名而无字者, 周 之文盛矣, 周公 、 孔子 文之所从出也。”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清 代中叶,北方之士,咸朴僿蹇冗,质略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