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侍读(侍讀)  拼音:shì dú
职官名。主掌教授诸王经书。南北朝、唐、宋诸王府,有侍读、侍讲的官吏。唐有侍读、侍讲等学士。宋、元、明有翰林侍读学士及侍读。清翰林院、内阁,亦有侍读学士及侍读等官。
《漢語大詞典》:天雄
中药名。乌头块根上不生侧根者,性味主治与附子略同,而性更烈。《淮南子·缪称训》:“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天雄:“天雄乃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漢語大詞典》:庶几乎(庶幾乎)
(1).庶几。或许,大概可以。庄子·田子方:“寓而政於 臧丈人 ,庶几乎民有瘳乎!” 金 元好问 《送秦中诸人引》:“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
(2).庶几。近于,略同。汉书·苏武传:“令 汉 且貰 陵 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 曹 柯 之盟,此 陵 宿昔之所不忘也。”
《漢語大詞典》:乡司(鄉司)
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元典章新集·吏部·丁忧》:“各衙门贴书、祗候、弓手、里正、主首、社长、乡司,并无役军民人等遭值父母之丧,治则以谓杂役无禄之人,不行依理丁忧。” 元 孛罗御史 《一枝花·辞官》套曲:“ 王大户 相邀请, 赵乡司 扶下马。”
《國語辭典》:风入松(風入松)  拼音:fēng rù sōng
1.乐曲名。古琴曲。《通志》载〈风入松〉为三十六杂曲之一。作者不详。现存传谱中的歌词作者为唐代皎然,内容描写月夜弹琴如风吹松林的声音,唐代已流传此曲。
2.曲牌名。北曲属双调。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常常使用。一般使用在双调套曲内,昆曲及京剧有此曲牌的运用。
3.乐曲名。北管常用器乐曲。
《漢語大詞典》:六正
(1). 春秋 晋 统帅三军的六卿。左传·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帅、三军之大夫、百官之正长、师旅及处守者,皆有赂。” 杜预 注:“三军之六卿。” 孔颖达 疏:“三军将佐有六,与六正数同,故以六正为六卿也。”
(2).臣子对国君之六种正当的品行。 汉 刘向 说苑·臣术:“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何谓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几,得失之要,预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天下称孝焉,如此者圣臣也。二曰虚心尽意,进善通道,勉主以礼义,论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功成事立,归善於君,不敢独伐其劳,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贱体,夙兴夜寐,进贤不解,数称於往古之行事,以厉主意,庶几有益,以安国家社稷宗庙,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见成败,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间,絶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辞禄让赐,不受赠遗,衣服端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六曰国家昏乱,所为不諛,然而敢犯主之颜,面言主之过失,不辞其诛,身死国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为六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择官所引略同。
《漢語大詞典》:筒裙
裙身呈筒状的裙子,上、下部肥瘦略同,一般长不过膝部,没有褶子。 田间 《自由》诗:“一幅绿的筒裙,托着她的腰身。” 杨苏 《没有织完的筒裙》:“男人不会耍刀,不能出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不能嫁人。”
《國語辭典》:喝探  拼音:hè tàn
宋代天子宿于斋殿时,殿门外的禁卫士兵巡逻警戒时,喝声相问,称为「喝探」。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五。驾出宿斋殿》:「更有裹绿小帽,服锦络缝宽衫士兵,十馀人作一队,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谓之『喝探士兵』,聚首而立,凡十数队。」
《漢語大詞典》:轴心国家(軸心國家)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 德 、 意 、 日 三国。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我不知轴心国家及受其奴役的 欧洲 各国的报纸上,是否也刊出了这一段新闻。”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几乎每天都要解放几座城市。其时法西斯轴心国家已经战败投降。”
《漢語大詞典》:筒裤(筒褲)
裤腿呈筒状的裤子,裤腿膝部和最下端肥瘦略同。 叶文玲 《篱下》:“ 雅雅 的那条紧腰身兜裆子的齐脚脖筒裤,又使 小鹃 更加别扭,还没开步就差点绊倒。”
《漢語大詞典》:缟衣白冠(縞衣白冠)
白色衣冠。凶服。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赐 愿著縞衣白冠,陈説白刃之间,解两国之患。”《孔子家语·致思》所载,与此略同。 王肃 注:“兵,凶事。故白冠服也。”
《漢語大詞典》:笔且齐(筆且齊)
蒙语“必闍赤”的音译。 元 代司文书之官。其职掌略同于 清 代的笔帖式。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既奏,其所奉旨云何,令同列知而后书之簿;不明以告而輒书簿者,杖笔且齐。”原注:“旧作‘必闍赤’,今改。”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笔帖式古称:“案 汉 称令史,至 元 称笔且齐, 辽 称南院郎君、南院掾史,又称敞史,皆今之笔帖式也。”参见“ 必闍赤 ”。
《漢語大詞典》:必阇赤(必闍赤)
蒙古语音译。 元 代官名,掌管文书等事。亦译作“必彻彻”、“必赤赤”。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必彻彻者,汉语令史也,使之主行文书耳。”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必赤赤怀着文簿。”元史·兵志二:“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闍赤。”元史·祭祀志三:“设神位于中书省,用登歌乐,遣必闍赤致祭焉。必闍赤,译言典书记者。”
《漢語大詞典》:半…不…
略同‘半…半…’(多含厌恶意):~明~暗ㄧ~新~旧ㄧ~生~熟ㄧ~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