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可畏  拼音:kě wèi
1.令人畏惧。《书经。大禹谟》:「可爱非君,可畏非民。」汉。孔安国。传:「君失道,民叛之,故可畏。」《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阶下侍立百馀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2.令人敬畏。《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国语辞典》:不惮(不惮)  拼音:bù dàn
不怕、不畏惧。《梁书。卷三六。列传。孔休源》:「当官理务,不惮强禦,常以天下为己任。」《文明小史》第一二回:「教士某君,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國語辭典》:不怕  拼音:bù pà
1.不畏缩、不胆怯。如:「他艺高胆大,不怕任何危难。」
2.纵使、纵然。如:「人品最要紧,不怕有钱有势,人品不好也不能受人重视。」
《國語辭典》:恐惧(恐懼)  拼音:kǒng jù
畏惧。《易经。震卦。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薛仁贵征辽事略》:「仁贵连飞三箭,射三旗头坠骑,使辽兵生恐惧之心。」
《國語辭典》:肃然(肅然)  拼音:sù rán
1.严谨恭敬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孝满了,娶了一房媳妇,且是夫妻相敬,门风肃然。」《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听了赵翰林的话,知道他是个有才学的,不觉肃然起敬。」
2.山名。位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当泰山东麓,汉武帝封泰山,禅肃然,即此。也称为「宿岩山」。
《漢語大詞典》:循墙(循牆)
(1).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杜预 注:“言不敢安行也。” 晋 陆云 《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 明 宋濂 《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 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世者,见之必循墙而避矣。”
(2).为沿墙。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且庭室可改,忆迹无迁;阶墀已平,循墙犹见。”
《國語辭典》:忌惮(忌憚)  拼音:jì dàn
有所畏惧而不敢妄为。《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金瓶梅》第一八回:「或吃茶吃饭,穿房入屋,打牙犯嘴,挨肩擦膀,通不忌惮。」
分類:顾虑畏惧
《國語辭典》:侧目(側目)  拼音:cè mù
斜眼看人,不以正眼看人。有敬畏、戒惧、怒恨、愤怒等不同的含意。《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唐。陈鸿《长恨传》:「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國語辭典》:战兢(戰兢)  拼音:zhàn jīng
戒慎恐惧的样子。《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承事阴后,夙夜战兢。」《明史。卷一二三。方国珍传》:「子姓不戒,潜搆衅端,猥劳问罪之师,私心战兢,用是俾守者出迎。」
《國語辭典》:战战兢兢(戰戰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因畏惧而颤抖。形容戒惧谨慎的样子。《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蓦听的人言马嘶,威风也那猛势,諕的我战战兢兢,慌慌张张。」
《國語辭典》:畏避  拼音:wèi bì
因畏惧而躲避。《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城上矢石如雨,有两员裨将畏避而回,操掣剑亲斩于城下。」
分類:畏惧躲避
《國語辭典》:侧足(側足)  拼音:cè zú
1.因畏惧而不敢向前。《南史。卷七○。循吏传。郭祖深传》:「远近侧足,莫敢纵恣。」《明史。卷三○七。佞倖传。江彬传》:「成国公朱辅为长跪,魏国公徐鹏举及公卿大臣皆侧足事之。」
2.插足,干预其事。如:「这是我们自家兄弟的事,请你别侧足。」
《漢語大詞典》:侧立(側立)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持之以夙兴侧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齐书·杨愔传:“太皇太后临 昭阳殿 ,太后及帝侧立。”宋史·孝宗纪一:“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于旁边。 清 戴镜曾 《香山》诗:“ 香山 小而高,侧立 太湖 上。”
《漢語大詞典》:战战(戰戰)
(1).戒慎貌;畏惧貌。逸周书·大匡:“在昔 文 考战战,惟时祇祇。”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宋 司马光 《上皇太后疏》:“方今天下之势危如累卵,大小战战,忧虑百端。”
(2).为发抖貌。 清 林嗣环 《秋声诗》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丁玲 《水》:“头发脱光了的老外婆,又战战的用着那干了的声音自语起来。”
(3).象声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妖术:“公急跃避,矢贯於壁,战战有声。”
《國語辭典》:狼顾(狼顧)  拼音:láng gù
1.狼天性机敏狡诈,走路时常回头观看动静。狼顾比喻人有所畏惧。《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夫一齐之彊,燕犹狼顾而不能支。今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汉。贾谊 说积贮:「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2.长相特异,能如狼将头转向正后方而身体不动的人。《晋书。卷一。宣帝纪》:「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狼顾相,欲验之。」
《漢語大詞典》:章章
(1).鲜明美好貌。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吕氏春秋·本生:“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高诱 注:“章章,明美貌。”
(2).昭著貌。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富商大贾,大抵尽诸 田 , 田嗇 、 田兰 。 韦家 栗氏 , 安陵 、 杜 杜氏 ,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唐 韩愈 《争臣论》:“若 阳子 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讖而后著也。”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学问富而德行修,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3).畏惧不安貌。 汉 扬雄 《法言·寡见》:“ 孔子 用於 鲁 , 齐 人章章,归其侵疆。” 李轨 注:“章章,悚惧也。”
《國語辭典》:慄慄  拼音:lì lì
1.惊恐、害怕的样子。如:「慄慄不安」。也作「栗慄」。
2.寒冷的样子。宋。王禹偁〈和冯中允炉边偶作〉诗:「春日雨丝暖融融,人曰雪花寒慄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