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3,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事理法界
事理无碍法界
东方万八千世界
两界
两界曼陀罗
两界两部大日
两部结界
空界
空界色
果界圆现
果界證入
金色世界
金界
金刚界
金刚界五部
事理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事理无碍法界之略。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有事法界理法界:
一、事法界 现象界之万有诸法,曰事法界。
二、理法界 事法界中,事事物物诸法之元,则即能造能生,而周遍于所造万有之地、水、火、风、空、识之六大,曰理法界。
事理无碍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法界之一。(参见: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四法界之一。(参见:四法界)
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二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即事法界也。约理而言,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为法界,是即理法界也。
【三藏法数】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四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所立四种之法界也。(参见:法界)
【佛学常见辞汇】
华严宗所立,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世间万法差别之相,各有其不同,不能混淆,名事法界;真如平等的理体,为万法所依,名理法界;真如能生万法,故万法即是真如,理体事相,互融互具,无碍通达,理即是事,事即是理,名理事无碍法界;诸法互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相应,名事事无碍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规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事法界 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齐,故名事法界。
二、理法界 谓诸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而同一体性,故名理法界。
三、理事无碍法界 谓理由事显,事揽理成,理事互融,故名理事无碍法界。
四、事事无碍法界 谓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故名事事无碍法界。
【三藏法数】
(出华严法界观)
法界者,一切众生身心之本体也。法,轨则也,界有性、分二义。若约事说,界即是分义,谓随事分别故也;若约理说,界即是性义,谓诸法性不能变易故也。以此性、分互相交络,则成理事无碍法界。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则成事事无碍法界也。
〔一、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齐,故名事法界。(分齐者,限量也。)
〔二、理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而同一体性,故名理法界。
〔三、理事无碍法界〕,谓理由事显,事揽理成,理事互融,故名理事无碍法界。
〔四、事事无碍法界〕,谓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故名事事无碍法界。
东方万八千世界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序品明如来之放光瑞。经文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同颂文曰:「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
两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两部。金刚界与胎藏界之曼陀罗也。
【佛学常见辞汇】
金刚界与胎藏界。
两界曼陀罗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毗卢遮那佛集法界眷属,成自利利他大佛事之坛场,谓为曼陀罗。密教中此曼陀罗有二大宗:一为金刚界,一为胎藏界。胎藏界由于众生本具之理德,金刚界依于如来始成之智德。各以大日为中心,恒沙之诸尊集于此,依自己之本誓而垂化用也。以此坛场之状。图于两轴,亦曰曼陀罗。(参见:曼陀罗)
两界两部大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与理之妙用,别附名称。金界之大日,住于智拳印,胎界之大日,住于法界定印。(参见:两部)
两部结界
【佛学大辞典】
(修法)以两部之深意组立之结界也。为道场限寺域,谓为结界。
空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六界之一。谓无边之虚空也。
空界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部之所立。虚空之外,别有空界,眼可见,门窗口鼻等内外之窍隙是也。既为眼可见,故附色之名,而谓之空界色。俱舍论一曰:「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此空界色,名邻阿伽色。(参见:邻阿迦色)
果界圆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果之上一切诸法圆满显现也。
果界證入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證入于佛果也。
金色世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文殊菩萨净土之名。宋僧传(法照传)曰:「法照遇老人曰:汝先发愿于金色界礼觐大圣。」朝野群载十六(戒牒)曰:「奉请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梨。」
金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金刚界之略。
【佛学常见辞汇】
金刚界的简称。
金刚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Vajradha%tu,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十二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物,此智慧亦尔。」秘藏记本曰:「金刚界金刚者,佛内證智也。」同末曰:「金刚不坏义,智也。」
【佛学常见辞汇】
开显大日如来智德的部门。如来的智慧,能破诸惑障,而證实相之理,坚固锐利,有如金刚,故称为金刚界。
【佛学次第统编】
金刚界九会曼荼罗 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安布九会,称为九会曼荼罗。至九会之由来,为集合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于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八会。(支那无全本之译。)
金刚界五部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今为便于解释,列之如次:一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四宝部,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五羯磨部,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秘藏记本)。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其次第为佛莲金)。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秘藏记私钞三)。今配之于五方五智五佛则如图。

【佛学常见辞汇】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一、莲华部,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二、金刚部,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坯,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泥中,不朽不坯,故名金刚部;三、佛部,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四、宝部,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五、羯磨部,羯磨华译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