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9,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华严法界义海
华严法界观
华严法界观门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游心法界记
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无色界
无佛世界
无垢世界
无为涅槃界
无想界
无漏界
无尘法界
佛类词典(续上)
华严法界华严法界义海
华严法界观
华严法界观门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游心法界记
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无色界
无佛世界
无垢世界
无为涅槃界
无想界
无漏界
无尘法界
华严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乘究竟之理,法华经谓之实相(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华严经名为法界(第八会名入法界品)。法界者就体之名,实相者就义之称,其实一也。华严一经以此法界为体,一部始终不外乎明此法界之理,故云华严法界。法界有四种。(参见:法界)
(术语)大乘究竟之理,法华经谓之实相(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华严经名为法界(第八会名入法界品)。法界者就体之名,实相者就义之称,其实一也。华严一经以此法界为体,一部始终不外乎明此法界之理,故云华严法界。法界有四种。(参见:法界)
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二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即事法界也。约理而言,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为法界,是即理法界也。
【三藏法数】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术语)梵名达磨驮都Dharmadha%tu,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一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是为严家所判四种法界中之事法界,台家约于俗谛释十法界之时即此义也。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起三界业果。」止观五曰:「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滥,故言十法界。」同辅行曰:「言法界者,法即诸法,界谓界分,相不同故。」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法界者十界依正也,尘沙者喻其多。」行事钞上之一曰:「法界尘沙。」【又】界者,边际之义,法者极法之边际之言,言广大深远无过于此之语。如言法界万灵,周遍法界等也。止观三曰:「出法界外何处更别有法?」同五曰:「当知法界外,更无复有法而为次第也。」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穷事边际云法界。」往生要集上曰:「周遍法界,拔苦众生。」又曰:「佛光明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约理而言,法相华严之释意,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法界。唯识述记九末曰:「三乘妙法,所依相故,名为法界。」胜鬘经宝窟下末曰:「法界者,界即境界。即是因义,圣人四念处等,皆取此性作境故。」探玄记十八曰:「界有三义:一是因义,依生圣道故。摄论云:法界者一切净法因故。又中边论云:圣法因为义故,是故说法界。二是性义,谓是诸法所依性故,此经上文云法界法性,并亦然故也。三是分齐义,谓诸缘起相不杂故。」是四种法界中理法界之义也。严家台家更指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谓之法界。大乘止观曰:「法者法尔故,界者性别故,以此心体法尔具足一切法,故言法界。」四教仪集注半字谈五曰:「性恶融通曰法界。」止观五曰:「又此十法,一一当体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是四种法界中之事事无碍法界也。又支配于因果之理之法相范围名为法界。佛为超脱此范围者,故佛独屹立于法界之外。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于一法界有三界报。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著,若因若果,不出法界,唯佛一人在法界外。」又十八界之一。意识所缘之境云法界,即六尘中之法尘也。此中总该有为无为之一切法以悉为意识之所缘也。行宗记二下曰:「法尘一界,兼通色心。」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者诸法,界者分界,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称法界。2。法者诸法,界者边际之义,穷极诸法的边际,故称法界。3。法者诸法,界者性之义,诸法在外相上虽千差万别,但皆同一性,故称法界。4。一一之法,法尔圆融,具足一切诸法,故称法界。
【佛学次第统编】
法界即名达磨驮都,此云法界,又曰法性,亦曰实相。法界之义有多种,以二义释之,一就事,二约理。就事而言,法者诸法也,界者分界也。诸法各有自体,而分界不同,故名法界。然则法界者,法之一一名为法界,总该万有,亦谓之一法界,即事法界也。约理而言,指真如之理性,而谓之法界。或谓之真如、法性、实相,实际,其体一也。界者因之义,依之而生诸圣道,故名法界。又界者性之义,是为诸法所依之性故。又诸法同一性故,名为法界,是即理法界也。
【三藏法数】
谓意所知一切诸法,名为法界。
华严法界义海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贤首著。又曰义海百门。
(书名)一卷,贤首著。又曰义海百门。
华严法界观
【佛学大辞典】
(书名)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杜顺著。分为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之三。说华严法界之观门者。清凉释,有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圭峰释有注法界观门一卷。
(书名)本名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唐杜顺著。分为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之三。说华严法界之观门者。清凉释,有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圭峰释有注法界观门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即华严法界观。
(书名)即华严法界观。
华严法界玄镜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清凉澄观著。释杜顺之华严法界观者。
(书名)二卷,唐清凉澄观著。释杜顺之华严法界观者。
华严游心法界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法藏撰。明华严五教之观者。
(书名)一卷,唐法藏撰。明华严五教之观者。
菩萨境界奋迅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萨遮尼乾子经之异名。
(经名)大萨遮尼乾子经之异名。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乾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经名)三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大萨遮尼乾授记经同本。但缺王论品。
无色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三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粗色而谓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自下而上言之,则第一为识无边处,第二为空无边处,第三为无所有处,第四为非想非非想处也。既为无质,故不能以居处分之,但依其禅定寿命等之胜劣而立差等。俱舍论八曰:「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中略)俱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色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此四非由处有上下,但由生故,胜劣有殊。复如何知彼无方处,谓于是处得彼定者,命终即于此处生故。复从彼处没,生欲色时,即于是处中有起故。」又曰:「于彼界中色非有,名为无色。所言色者,是变碍义,或示现义。被体非色,立无色名。」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之一。(参见:三界)
【佛学次第统编】
无色四天:
一、空无边处天 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禅中,但除无想五不还天。馀修空处定者,若得成就,则命终便生此天。既无色阴,不可说有方隅处所,唯有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虚空,为其处也。寿二万大劫。
二、色无边处天 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不论欲界色界空处但修识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心识,为其处也。寿四万大劫。
三、无所有处天 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不论欲界、色界、空处、识处,但修无所有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非空非色境界,为其处也。其王三昧,名之为乐。寿六万大劫。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 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唯以极微细第六识,所缘非有非无境界。为其处也,不论欲色二界,空等三处,但修非非想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寿八万大劫,居三有极顶,更无可进。
钝根阿那含 按经论中,三果圣人,断下四地思尽,得第四禅。于中有二根性,一者乐慧,则修夹熏禅,生五净居(即无烦等五不还天)。二者乐定,则修四空定,生无色界。乐慧根利,即于色界,速出生死。乐定根钝,故于无色界,迟出生死也。此即四空界摄,无别处所,不同净居,别为一有。然虽在无色界,不同凡夫外道,乃受轮回,是故须别明之。
无色界(二十八天阶次)
┌非想处
│无有处
┌────无色四天┤
│ │识处
│ └空处
│ ┌色究竟
│ │善现
│ │善见
│ │无热
│ ┌四禅┤无烦
│ │ │无想
│ │ │广果
│ │ │福生
二十八天┤ │ └无云
│ │ ┌遍净
│色界十八天┤三禅┤无量净
│ │ └少净
│ │ ┌光音
│ │二禅┤无量光
│ │ └少光
│ │ ┌大梵
│ └初禅┤梵辅
│ └梵众
│ ┌他化
│ │化乐
│ │兜率
└────欲界六天┤
│夜摩
│忉利
└四王
(三界系统)
┌一、按部陀 ┐
│二、厢裂 │
│三、阿吒吒 │
│四、阿波波 │
┌一、八寒─┤五、呕喉 │
│ │六、青莲花 │
│ │七、红莲花 │
│ └八、白莲花 │
│ ┌一、等活 │
│ │二、黑绳 │
│ │三、众合 │
│ │四、号叫 │
│二、八热─┤五、大号叫 │
│ │六、炎热 │
│ │七、极炎热 │
│ └八、阿鼻 │
│ ┌一、黑沙 │
│ │二、沸屎 │
│ │三、铁钉 │
┌地狱┤ │四、焦渴 │
│ │ │五、饥饿 │
│ │ │六、铜镬 │
│ │ │七、多铜镬 │
│ │ │八、石磨 │
│ │三、十六 │九、脓血 │
│ │ 游增─┤十、量火 │三
│ │ │十一、灰河 ├恶┐
│ │ │十二、铁丸 │道│
│ │ │十三、釿斧 │ │
│ │ │十四、豺狼 │ │
│ │ │十五、剑树 │ │
│ │ └十六、寒冰 │ │
│ └四、孤独、鬲子、轻系等 │ │
│ ┌一、就形言 羽毛鳞介等 │ │
┌一、四恶趣┤ │二、就依处言 水陆空等 │ │
│ │ │三、就陆地言 有土内山林 │ │
│ │ │ 人所畜养等 │ │
│ │ │四、就昼夜言 有昼行夜行等 │ │
│ │畜生┤五、就强弱言 差别甚远 │ │
│ │ │六、就寿命言 长短无定 │ │
│ │ │七、就胜劣言 罪福迥殊 │ │
│ │ │八、就生出言 胎卵湿化 │ │
│ │ └九、就趣报言 遍五道中 │ │
│ │ ┌一、无财 一、炬口 │ │
│ │ │ 二、针咽 │ │
│ │ │ 三、臭口 │ │
│ │ │二、少财 一、针毛 │ │
│ │ │ 二、臭毛 │ │
│ │ │ 三、大瘿 │ │
│ │饿鬼┤三、多财 一、得弃 │ │
│ │ │ 二、得失┌一、夜叉 │ │
│ │ └ 三、势力┤二、罗刹 │ │
│ │ └三、毗舍阇 ┘ │
│ └修罗┬一、天修罗 二、人修罗 ┐ ├六道
│ └三、鬼修罗 四、畜修罗 │ │
│ ┌一、北俱卢洲 │ │
│ ┌一、四洲┤二、西牛货洲 │ │
│ │ │三、东胜神洲 │ │
│ │ └四、南瞻部洲 │ │
│二、人 ─┤ ┌一、地行 二、飞行 │ │
│ │ │三、游行 四、空行 │ │
┌欲│ └二、十仙┤五、天行 六、通行 │ │
│界┤ │七、道行 八、照行 │ │
│ │ └九、精行 十、绝行 │ │
│ │ ┌一、东方持国 ┐ │ │
│ │ ┌一、四王┤二、南方增长 │ │ │
│ │ │ │三、西方广目 │ │ │
│ │ │ └四、北方多闻 │ │ │
│ │ │ ┌一、善法堂天 │ │ │
│ │ │ │ ┌一、山峰 │ │三│
│ │ │ │ │二、山顶 │ ├善┘
│ │ │ │ │三、善见城 │ │道
│ │ │ │ │四、钵私他 │ │
│ │ │ │二、南八天┤五、俱吒 │ │
│ │ │ │ │六、杂殿 │ │
│ │ │ │ │七、欢喜园 │ │
│ │ │ │ └八、光明 │ │
│ │ │ │ ┌一、波利耶多│ │
│ │ │ │ │二、离险岸 │ │
│ │ │ │ │三、谷崖岸 │ │
│ │ │ │ │四、摩尼藏 │ │
│ │ │ │三、西八天┤五、旋行 │ │
│ │ │二、忉利┤ │六、金殿 │ │
│ │ │ │ │七、鬘形 │ │
│ └三、六欲天┤ │ └八、柔软 │ │
三界┤ │ │ ┌一、杂庄严 │ │
│ │ │ │二、如意 │二│
│ │ │ │三、微细行 │十┘
│ │ │ │四、歌音乐 ├八
│ │ │四、北八天┤五、威德轮 │天
│ │ │ │六、日行 │
│ │ │ │七、阎摩婆罗│
│ │ │ └八、速行 │
│ │ │ ┌一、影照 │
│ │ │ │二、智慧行 │
│ │ │ │三、众分 │
│ │ │ │四、曼陀罗 │
│ │ └五、东八天┤五、上行 │
│ │ │六、威德颜 │
│ │ │七、威德轮 │
│ │ └八、清净 │
│ │三、夜摩 │
│ │四、兜率 │
│ │五、化乐 │
│ └六、他化 │
│ ┌一、初禅 一、梵众 二、梵辅 三、大梵 │
│色│二、二禅 一、少光 二、无量光 三、光音 │
│界┤三、三禅 一、少净 二、无量净 三、遍净 │
│ │ ┌一、无云 二、福生 三、广果 │
│ └四、四禅 ┤四、无想 五、无烦 六、无热 │
│ └七、善见 八、善现 九、色究竟│
└无色界┬一、空无边处 二、识无边处 │
└三、无所有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 ┘
(九地表)
┌五趣杂居地─欲界 ┐
│离生喜乐地┐ │
│定生喜乐地│ │
│离喜妙乐地├色界 ├ 三 界
九 地 ┤舍念清净地┘ │(亦名三有)
(亦名九有)│空无边处地┐ │
│识无边处地│ │
│无所有处地├无色界┘
└非非想处地┘
(二十五有表)
┌四恶趣…………四有┐
┌欲界┤四洲……………四有├十四有┐
│ └六欲天…………六有┘ │
│ ┌初禅┬前二天┐ │
三界┤ │ └大梵─┴二有┐ │
│ │二禅……………一有│ │
│色界┤三禅……………一有├七有 ├二十五有
│ │ ┌前三天┐ │ │
│ └四禅┤无想 ├三有┘ │
│ └那含 ┘ │
└无色界……四无色……………四有 ┘
【三藏法数】
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四天者,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界名)三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粗色而谓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自下而上言之,则第一为识无边处,第二为空无边处,第三为无所有处,第四为非想非非想处也。既为无质,故不能以居处分之,但依其禅定寿命等之胜劣而立差等。俱舍论八曰:「无色界中都无有处,以无色法无有方所。(中略)俱异熟生,差别有四:一空无边处,二色无边处,三无所有处,四非想非非想处。如是四种,名无色界。此四非由处有上下,但由生故,胜劣有殊。复如何知彼无方处,谓于是处得彼定者,命终即于此处生故。复从彼处没,生欲色时,即于是处中有起故。」又曰:「于彼界中色非有,名为无色。所言色者,是变碍义,或示现义。被体非色,立无色名。」
【佛学常见辞汇】
三界之一。(参见:三界)
【佛学次第统编】
无色四天:
一、空无边处天 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禅中,但除无想五不还天。馀修空处定者,若得成就,则命终便生此天。既无色阴,不可说有方隅处所,唯有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虚空,为其处也。寿二万大劫。
二、色无边处天 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不论欲界色界空处但修识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心识,为其处也。寿四万大劫。
三、无所有处天 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不论欲界、色界、空处、识处,但修无所有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非空非色境界,为其处也。其王三昧,名之为乐。寿六万大劫。
四、非想非非想处天 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唯以极微细第六识,所缘非有非无境界。为其处也,不论欲色二界,空等三处,但修非非想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寿八万大劫,居三有极顶,更无可进。
钝根阿那含 按经论中,三果圣人,断下四地思尽,得第四禅。于中有二根性,一者乐慧,则修夹熏禅,生五净居(即无烦等五不还天)。二者乐定,则修四空定,生无色界。乐慧根利,即于色界,速出生死。乐定根钝,故于无色界,迟出生死也。此即四空界摄,无别处所,不同净居,别为一有。然虽在无色界,不同凡夫外道,乃受轮回,是故须别明之。
无色界(二十八天阶次)
┌非想处
│无有处
┌────无色四天┤
│ │识处
│ └空处
│ ┌色究竟
│ │善现
│ │善见
│ │无热
│ ┌四禅┤无烦
│ │ │无想
│ │ │广果
│ │ │福生
二十八天┤ │ └无云
│ │ ┌遍净
│色界十八天┤三禅┤无量净
│ │ └少净
│ │ ┌光音
│ │二禅┤无量光
│ │ └少光
│ │ ┌大梵
│ └初禅┤梵辅
│ └梵众
│ ┌他化
│ │化乐
│ │兜率
└────欲界六天┤
│夜摩
│忉利
└四王
(三界系统)
┌一、按部陀 ┐
│二、厢裂 │
│三、阿吒吒 │
│四、阿波波 │
┌一、八寒─┤五、呕喉 │
│ │六、青莲花 │
│ │七、红莲花 │
│ └八、白莲花 │
│ ┌一、等活 │
│ │二、黑绳 │
│ │三、众合 │
│ │四、号叫 │
│二、八热─┤五、大号叫 │
│ │六、炎热 │
│ │七、极炎热 │
│ └八、阿鼻 │
│ ┌一、黑沙 │
│ │二、沸屎 │
│ │三、铁钉 │
┌地狱┤ │四、焦渴 │
│ │ │五、饥饿 │
│ │ │六、铜镬 │
│ │ │七、多铜镬 │
│ │ │八、石磨 │
│ │三、十六 │九、脓血 │
│ │ 游增─┤十、量火 │三
│ │ │十一、灰河 ├恶┐
│ │ │十二、铁丸 │道│
│ │ │十三、釿斧 │ │
│ │ │十四、豺狼 │ │
│ │ │十五、剑树 │ │
│ │ └十六、寒冰 │ │
│ └四、孤独、鬲子、轻系等 │ │
│ ┌一、就形言 羽毛鳞介等 │ │
┌一、四恶趣┤ │二、就依处言 水陆空等 │ │
│ │ │三、就陆地言 有土内山林 │ │
│ │ │ 人所畜养等 │ │
│ │ │四、就昼夜言 有昼行夜行等 │ │
│ │畜生┤五、就强弱言 差别甚远 │ │
│ │ │六、就寿命言 长短无定 │ │
│ │ │七、就胜劣言 罪福迥殊 │ │
│ │ │八、就生出言 胎卵湿化 │ │
│ │ └九、就趣报言 遍五道中 │ │
│ │ ┌一、无财 一、炬口 │ │
│ │ │ 二、针咽 │ │
│ │ │ 三、臭口 │ │
│ │ │二、少财 一、针毛 │ │
│ │ │ 二、臭毛 │ │
│ │ │ 三、大瘿 │ │
│ │饿鬼┤三、多财 一、得弃 │ │
│ │ │ 二、得失┌一、夜叉 │ │
│ │ └ 三、势力┤二、罗刹 │ │
│ │ └三、毗舍阇 ┘ │
│ └修罗┬一、天修罗 二、人修罗 ┐ ├六道
│ └三、鬼修罗 四、畜修罗 │ │
│ ┌一、北俱卢洲 │ │
│ ┌一、四洲┤二、西牛货洲 │ │
│ │ │三、东胜神洲 │ │
│ │ └四、南瞻部洲 │ │
│二、人 ─┤ ┌一、地行 二、飞行 │ │
│ │ │三、游行 四、空行 │ │
┌欲│ └二、十仙┤五、天行 六、通行 │ │
│界┤ │七、道行 八、照行 │ │
│ │ └九、精行 十、绝行 │ │
│ │ ┌一、东方持国 ┐ │ │
│ │ ┌一、四王┤二、南方增长 │ │ │
│ │ │ │三、西方广目 │ │ │
│ │ │ └四、北方多闻 │ │ │
│ │ │ ┌一、善法堂天 │ │ │
│ │ │ │ ┌一、山峰 │ │三│
│ │ │ │ │二、山顶 │ ├善┘
│ │ │ │ │三、善见城 │ │道
│ │ │ │ │四、钵私他 │ │
│ │ │ │二、南八天┤五、俱吒 │ │
│ │ │ │ │六、杂殿 │ │
│ │ │ │ │七、欢喜园 │ │
│ │ │ │ └八、光明 │ │
│ │ │ │ ┌一、波利耶多│ │
│ │ │ │ │二、离险岸 │ │
│ │ │ │ │三、谷崖岸 │ │
│ │ │ │ │四、摩尼藏 │ │
│ │ │ │三、西八天┤五、旋行 │ │
│ │ │二、忉利┤ │六、金殿 │ │
│ │ │ │ │七、鬘形 │ │
│ └三、六欲天┤ │ └八、柔软 │ │
三界┤ │ │ ┌一、杂庄严 │ │
│ │ │ │二、如意 │二│
│ │ │ │三、微细行 │十┘
│ │ │ │四、歌音乐 ├八
│ │ │四、北八天┤五、威德轮 │天
│ │ │ │六、日行 │
│ │ │ │七、阎摩婆罗│
│ │ │ └八、速行 │
│ │ │ ┌一、影照 │
│ │ │ │二、智慧行 │
│ │ │ │三、众分 │
│ │ │ │四、曼陀罗 │
│ │ └五、东八天┤五、上行 │
│ │ │六、威德颜 │
│ │ │七、威德轮 │
│ │ └八、清净 │
│ │三、夜摩 │
│ │四、兜率 │
│ │五、化乐 │
│ └六、他化 │
│ ┌一、初禅 一、梵众 二、梵辅 三、大梵 │
│色│二、二禅 一、少光 二、无量光 三、光音 │
│界┤三、三禅 一、少净 二、无量净 三、遍净 │
│ │ ┌一、无云 二、福生 三、广果 │
│ └四、四禅 ┤四、无想 五、无烦 六、无热 │
│ └七、善见 八、善现 九、色究竟│
└无色界┬一、空无边处 二、识无边处 │
└三、无所有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 ┘
(九地表)
┌五趣杂居地─欲界 ┐
│离生喜乐地┐ │
│定生喜乐地│ │
│离喜妙乐地├色界 ├ 三 界
九 地 ┤舍念清净地┘ │(亦名三有)
(亦名九有)│空无边处地┐ │
│识无边处地│ │
│无所有处地├无色界┘
└非非想处地┘
(二十五有表)
┌四恶趣…………四有┐
┌欲界┤四洲……………四有├十四有┐
│ └六欲天…………六有┘ │
│ ┌初禅┬前二天┐ │
三界┤ │ └大梵─┴二有┐ │
│ │二禅……………一有│ │
│色界┤三禅……………一有├七有 ├二十五有
│ │ ┌前三天┐ │ │
│ └四禅┤无想 ├三有┘ │
│ └那含 ┘ │
└无色界……四无色……………四有 ┘
【三藏法数】
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四天者,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三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为身体,谓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级,称为四禅天,新曰静虑。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参见:四禅天))。三、无色界,此界无一色,无一物质的物,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此既为无物质之世界。则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报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为四无色。又曰四空处((参见:四空处)),说出俱舍论世间品,三界义。图表三界则如图。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界,限也、别也。谓三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恶之色,而有清净之色,始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一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质,故名色界。(梵语阿迦腻吒,华言质碍究竟。一十八天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
〔三、无色界〕,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四天者,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术语)凡夫生死往来之世界分为三:一、欲界,有淫欲与食欲二欲之有情住所也。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界之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谓之欲界。二、色界,色为质碍之义,有形之物质也。此界在欲界之上,离淫食二欲之有情住所也。谓为身体,谓为宫殿,物质的物,总殊妙精好。故名色界。此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级,称为四禅天,新曰静虑。此中或立十六天,或立十七天,或立十八天((参见:四禅天))。三、无色界,此界无一色,无一物质的物,无身体,亦无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谓之无色。此既为无物质之世界。则其方所,非可定。但就果报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是有四天。名为四无色。又曰四空处((参见:四空处)),说出俱舍论世间品,三界义。图表三界则如图。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皆属之;色界是无淫食二欲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无色界是色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属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来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三界为目的。
【佛学次第统编】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界,限也、别也。谓三界分限各别不同,故名界也。
〔一、欲界〕,欲有四种:一者情欲,二者色欲,三者食欲,四者淫欲。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多诸染欲,故名欲界。(梵语阿鼻,华言无间。第六他化天者,假他所化而自娱乐也。
〔二、色界〕,色即色质,谓虽离欲界秽恶之色,而有清净之色,始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一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质,故名色界。(梵语阿迦腻吒,华言质碍究竟。一十八天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
〔三、无色界〕,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四天者,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无佛世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释迦既入灭,弥勒佛未出现之中间时也。此时地藏菩萨出而教化众生。延命地藏经曰:「我每日晨朝入诸定,入诸地狱令离苦,无佛世界度众生,今世后世能引导。」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佛在世界上居住的时期,如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尚未示现的这一段时期。此时期由地藏王菩萨负责教化众生的工作。
(术语)谓释迦既入灭,弥勒佛未出现之中间时也。此时地藏菩萨出而教化众生。延命地藏经曰:「我每日晨朝入诸定,入诸地狱令离苦,无佛世界度众生,今世后世能引导。」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佛在世界上居住的时期,如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尚未示现的这一段时期。此时期由地藏王菩萨负责教化众生的工作。
无垢世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龙女成佛之世界名。法华经提婆品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界名)龙女成佛之世界名。法华经提婆品曰:「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无为涅槃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为不生不灭,绝一切有为之相,故云无为,净土门谓极乐,即无为涅槃界也。法事赞曰:「极乐无为涅槃界。」
【佛学常见辞汇】
无为的涅槃境界。
(术语)涅槃为不生不灭,绝一切有为之相,故云无为,净土门谓极乐,即无为涅槃界也。法事赞曰:「极乐无为涅槃界。」
【佛学常见辞汇】
无为的涅槃境界。
无想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无想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想天。
(界名)无想天也。
【佛学常见辞汇】
无想天。
无漏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漏清净之世界也。又谓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的世界,即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无漏界者,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
(术语)无漏清净之世界也。又谓涅槃。
【佛学常见辞汇】
清净无烦恼的世界,即涅槃。
【佛学次第统编】
无漏界者,诸漏永尽,非漏随增,性净圆明,故名无漏。界是藏义,此中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故。或是因义,能生五乘世出世间利乐事故。
无尘法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尘者色等之六尘,即三界之诸法也,法界为真理之异名,理体清净,一切三界诸法唯由理缘起,理外无尘境,故云无尘法界。观经玄义分曰:「无尘法界凡圣齐圆。」起信论曰:「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心为真心,即真如之心也)。
(术语)尘者色等之六尘,即三界之诸法也,法界为真理之异名,理体清净,一切三界诸法唯由理缘起,理外无尘境,故云无尘法界。观经玄义分曰:「无尘法界凡圣齐圆。」起信论曰:「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心为真心,即真如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