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四界
(1).周围的界限。《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商南县推行山地包工的经验》:“在登记的时候,主要注明各块土地的座落、四界、土质。”参见“ 四至 ”。
(2).佛教语。即地、水、火、风。《俱舍论·界品一》:“颂曰:‘大种谓四界,即地、水、火、风。’” 唐 广宣 《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参见“ 四大 ”。
(2).佛教语。即地、水、火、风。《俱舍论·界品一》:“颂曰:‘大种谓四界,即地、水、火、风。’” 唐 广宣 《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参见“ 四大 ”。
《國語辭典》:四至 拼音:sì zhì
1.从四方到来。《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
2.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得明白。」
2.房宅或耕地等四周的界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凡是老圈地都有部颁龙票,那上面东西南北的四至,都开得明白。」
《漢語大詞典》:疆里
(1).疆场邑里。《文选·左思〈蜀都赋〉》:“沟洫脉散,疆里綺错,黍稷油油,稉稻莫莫。” 张铣 注:“疆里,疆埸邑里也,如锦綺之杂错。”参见“ 疆埸 ”。
(2).界限,指定的范围。
(2).界限,指定的范围。
《漢語大詞典》:鄞鄂
同“ 垠堮 ”。 边际;界限。引申指形体,躯体。鄞,通“ 垠 ”。《参同契》卷上:“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参同契》卷下:“性主处内,立置鄞鄂。”参见“ 垠堮 ”。
《漢語大詞典》:断限(斷限)
划定的年代界限。亦谓划定年代界限。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其后 元魏 济阴王 暉业 又著《科録》二百七十卷,其断限亦起自上古,而终於 宋 年。”《旧唐书·刘子玄传》:“创纪编年,则年有断限;草传敍事,则事有丰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叙言》:“关于本书的编辑工作,首先要决定的是断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