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1,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页
王忠嗣(名 训 忠嗣 清源县男、河东县公 )
吕諲( 须昌县伯、东平男 肃 )
李收( 李牧 赞皇县开国男 )
韦损( 冯翊县开国男 )
苗发(世称 大历十才子 龙门县开国男 )
戴叔伦(字 幼公、次公、叔伦 谯县开国男、谯县男 世称 戴容州 )
罗珦(别称 罗晌、罗炯 襄阳县男 夷 )
韩秀弼( 淮阳县男 )
顾少连(字 夷仲 号 良吏 敬 本县男 )
张舟( 武城县男 )
归登(字 冲之 长沙县男、长洲县男 宪 )
林琨( 中都男 )
齐映( 映 忠 河间县男 )
王涯(字 广津 代国公、代郡公、清源县男 行第 二十 )
其它辞典(续上)
赵良弼( 襄武县男 )王忠嗣(名 训 忠嗣 清源县男、河东县公 )
吕諲( 须昌县伯、东平男 肃 )
李收( 李牧 赞皇县开国男 )
韦损( 冯翊县开国男 )
苗发(世称 大历十才子 龙门县开国男 )
戴叔伦(字 幼公、次公、叔伦 谯县开国男、谯县男 世称 戴容州 )
罗珦(别称 罗晌、罗炯 襄阳县男 夷 )
韩秀弼( 淮阳县男 )
顾少连(字 夷仲 号 良吏 敬 本县男 )
张舟( 武城县男 )
归登(字 冲之 长沙县男、长洲县男 宪 )
林琨( 中都男 )
齐映( 映 忠 河间县男 )
王涯(字 广津 代国公、代郡公、清源县男 行第 二十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3 【介绍】: 唐河东人。赵良器弟。玄宗开元末,为殿中侍御史。天宝中,迁左司员外郎。肃宗至德初,摄河东行军司马、移朔方行军司马。又官陕、华、澧、抚诸州刺史。上元元年,自庐州刺史迁越州刺史、浙东节度使,加御史中丞。改岭南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封襄武县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49 【介绍】: 唐太原祁人,居华州郑县。初名训,九岁时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因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为人雄毅寡言,有武略。幼尝与玄宗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及长,以战功累迁朔方、河东、河西、陇右节度使。以不愿出兵攻吐蕃石堡城,忤玄宗。李林甫素忌其功,遂趁机诬以谋立太子,几陷极刑。部将哥舒翰力陈其冤,请以己官赎其罪,始得贬汉阳太守,卒。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三
忠嗣。华州郑人。始名训。父海宾。征吐蕃战死。授尚辇奉御。时年九岁。因入见。赐今名。养禁中。试守代州别驾。以功累迁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封清源县男。开元二十九年徙封河东县公。领河西陇右。权朔方河东。佩四将印。讨吐谷浑于墨离。平其国。李林甫忌其功。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欲奉太子。讯验罪应死。哥舒翰请以官爵赎其罪。乃贬汉阳太守。徙汉东卒。年四十五。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761 【介绍】: 唐河中河东人。玄宗天宝元年进士。哥舒翰节度河西,表为度支判官,勤总吏职,累擢侍御史。安禄山乱,翰败潼关,諲驰赴灵武,超拜御史中丞,陈事无不顺纳。肃宗乾元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门下省事。累封须昌县伯。寻本官迁黄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坐贬太子宾客,复授荆州长史,充澧、朗等五州节度使。号令明,赋敛均一,民歌咏之。卒谥肃。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一
諲。蒲州河东人。天宝初进士。累历虞部员外郎侍御史。肃宗即位于灵武。諲驰赴行在。拜御史中丞。从幸凤翔。迁武部侍郎。乾元二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黄门侍郎。上元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封东平男。坐昵中官马上言贬太子宾客。拜江陵府尹。卒年五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肃。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三载(744)前任右武卫录事。天宝中历仕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宝应、广德间任兵部郎中,封赞皇县开国男。永泰初授谏议大夫,仕终给事中。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衮《授李收谏议大夫制》。与楼颖有交往。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诗》存此诗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韦岳子子。肃宗乾元中,为李光弼判官。历湖州刺史,职方、仓部二曹郎中。代宗永泰元年,自常州刺史迁润州刺史,封冯翊县开国男。大历五年,入为大理少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9 【介绍】: 唐润州金坛人,字幼公,一作次公。为萧颖士弟子,工诗,以文辞著。代宗大历中,曾应刘晏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领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叔伦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灌溉,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贞元四年,迁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威名流闻。次年,上表请为道士,旋卒。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调河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称为戴容州。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蒋寅有《戴叔伦简谱》。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故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唐诗汇评
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师萧颖士。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大历中,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建中初,出补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词学图录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全唐文·卷五百十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释褐秘书省正字。累官祠部郎中。拜抚州刺史。封谯县男。迁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卒。年五十八。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石林诗话
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唐才子传
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唐诗品》
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批点唐音》
幼公以下,说情渐细。格律之累,正坐此境。《唐诗别裁集》
高仲武谓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大历诗略》
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石洲诗话
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石洲诗话
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诗学渊源》
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会稽人。代宗宝应初授太常寺太祝。署江西、荆襄节度使曹王李皋幕府,累迁副使。皋卒,军乱,珦平乱有功,召为奉天尹,擢庐州刺史。禁淫祀、兴教化,再迁京兆尹,有惠政。以老病求解,徙太子宾客,封襄阳县男。卒谥夷。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9 或作罗炯、罗晌,误。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代宗宝应元年(762)上书言事,授太常寺太祝,累迁湖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三年(782)后历佐江西、荆南、山南幕,贞元八年(792)召为奉天令,迁庐、寿二州刺史。入为司农卿,宪宗元和三年(808)拜京兆尹、改太子宾客,累封襄阳县男。四年十一月卒,谥夷。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守太子宾客罗公墓志铭并序》,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广陵人。韩择木子。工书法,与兄韩秀荣、韩秀实均以八分擅名。代宗大历五年,官卫尉少卿,封淮阳县男。德宗贞元五年,为王府长史。终官国子司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803 【介绍】: 唐吴人,字夷仲。代宗大历五年登进士第,以书判拔萃典校秘书,寻授登封主簿,历监察御史。德宗幸奉天,授翰林学士,再迁中书舍人。阅十年,以谨密称。迁京兆尹,政尚宽简,号良吏。迁吏部尚书,徙兵部。为东都留守。卒谥敬。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少连字夷仲。苏州吴人。大历五年进士。官监察御史。德宗朝授翰林学士。累迁吏部尚书。封本县男。徙兵部。为东都留守。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10 【介绍】: 唐吴郡人。初命蕲春主簿,历安南经略巡官、金吾卫判官、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安南副都护,累加至检校郎中。宪宗元和元年,迁检校太子右庶子、安南都护、本管经略使。三年,奏破环王国三万余人,舟习于海邦,在安南时朝乌蛮长帅,辟道路,复铜柱,优诏褒美,加国子祭酒,封武城县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0 【介绍】: 唐吴人,字冲之。归崇敬子。代宗大历时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策贤良为右拾遗。以直谏闻。顺宗初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宪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有文学,工草隶。卒谥宪。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20 字冲之,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代宗大历七年(772)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右拾遗。累迁至工部侍郎。宪宗元和六年(811)受诏与孟简等同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加右散骑常侍,转兵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十四年迁工部尚书,累封长洲县男,卒谥宪。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工草隶,笔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权德舆称其“词学精实,晦而不耀。”(《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三原(今属陕西)人。定平丞林希丘之子。历任司驾员外、知制诰、膳部、司封、左司三司郎中、谏议大夫,封中都男。德宗贞元前后在世。其子林宝,撰有《元和姓纂》10卷。事迹见《元和姓纂》卷五、《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与卷五。《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四百五十八
琨。济南郡邹县人。代宗朝官左司司封郎中知制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04 【介绍】: 名或作映。唐瀛州高阳人。齐皎弟。善画山水,雅正好学。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滑亳节度使令狐彰署为掌书记。彰卒,归东都,卢杞荐为刑部员外郎。又为凤翔张镒判官。映练军事,论奏数称旨,进行军司马。德宗兴元初,授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舍人同平章事,俄改侍郎。与张延赏交恶,贬为桂管、江西观察使。卒谥忠。全唐文·卷四百五十
映。瀛州高阳人。举进士博学宏词。累授监察御史。建中初迁刑部员外郎。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本官拜平章事。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贬夔州刺史。历衡州洪州。十一年卒。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太原人,字广津。德宗贞元进士,登宏辞科。初为蓝田尉,召充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宪宗元和初贬虢州司马。后累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后又任盐铁转运使、江南榷茶使等。文宗时进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仍兼领江南榷茶使。收淄、青等州铜铁冶赋税,罢京畿榷酒钱,变茶法为官采官卖。涯博学好古,能为文,家书数万卷。甘露之变时,涯为相,不预李训等谋,被宦官仇士良等冤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3?—835 字广津,排行二十。郡望太原(今属山西),籍贯未详。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十八年中博学宏辞科,释褐蓝田尉。宪宗元和年间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等职,十一年(816)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三年罢为兵部侍郎。文宗大和三年(829)为太常卿。四年为吏部尚书领诸道盐铁转运使,进右仆射,封代郡公。七年再次入相。九年于“甘露之变”中被杀。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涯博学好古,文有雅思。家聚图书万卷,多藏法书名画。其诗“风韵遒然,殊超意表”(《唐才子传》卷五)。《全唐诗》存诗1卷,内《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一首,实乃王起诗,见《唐摭言》卷三。《全唐诗续拾》补1首。唐诗汇评
王涯(约765-839),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又登宏辞科,授蓝田尉。贞元末,召为翰林学士,拜右拾遗。元和三年,自起居舍人眨虢州司马,移袁州刺史。入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复入翰林,累迁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十一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户部尚书、盐铁转运使。宝历二年,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大和七年,复为相,“甘露事变”中合家被害。涯博学善诗文,尤精《大玄》。元和中与令狐楚、张仲素同在朝,诗歌唱和,编为《三舍人集》,今存。有《王涯集》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八
涯字广津。太原人。贞元八年进士。又举宏词。累擢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中转工部侍郎。封清源县男。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相。守兵部侍郎。文宗朝为左仆射。以本官复同平章事。封代国公。拜司空。加开府仪同三司。李训谋诛宦官。事败。仇士良鞫涯。笞令手书自诬同谋诛。昭宗天复初大赦。明其冤。追复爵位。
作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