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出诉(出诉)  拼音:chū sù
提出申诉。如:「受此委屈何不向法院出诉?」
《漢語大詞典》:请诉(請訴)
请求和申诉。《宋书·王弘传》:“同伍犯法,无士人不罪之科,然每至詰謫,輒有请诉。”
《漢語大詞典》:诉屈(訴屈)
申诉冤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 恒代 之遗风乎?”
《漢語大詞典》:血疏
封建时代,为向皇帝申诉而刺血写成的奏疏。 清 黄宗羲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跋》:“ 佩兄 出血疏贴黄读之,血光尚与灯影相射。” 清 梁章钜 《明周端孝先生血疏跋》:“五人墓头血成碧,血疏更作黄金色。”
《漢語大詞典》:拜桥(拜橋)
五代 时 后唐 士人有冤,立于御桥下以求申诉。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卷三:“国中至寃者,多立於御桥下,谓之‘拜桥’。甚者操长钉、携巨斧而钉脚。”
《國語辭典》:诉愿(訴願)  拼音:sù yuàn
人民因中央或地方官署的违法或不当处分,以致其权利或利益受损时,请求原处分官署或上级官署审查该处分当否,并为一定的决定的争讼。
《漢語大詞典》:诉辩(訴辯)
亦作“ 诉辨 ”。 申诉并辩白。红楼梦第八六回:“生兄在禁,具呈诉辩,有干例禁;生念手足,冒死代呈。”清史稿·文苑传一·钱谦益:“ 凤阳 巡抚 陈之龙 获 黄毓祺 , 谦益 坐与交通,詔总督 马国柱 逮讯。 谦益 诉辨, 国柱 遂以 谦益 、 毓祺 素非相识定讞。”《新华月报》1952年第9期:“在法庭上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辩。”
分類:申诉辩白
《漢語大詞典》:隐治(隱治)
指无处申诉的冤案。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於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 郭沫若 等集校:“‘孤寡无隐治’言孤寡无有隐藏於胸中而不得控诉申辩之讼事。”
《漢語大詞典》:肮脏气(骯髒氣)
指难以明说或申诉的屈辱或闲气。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看了看,这个儿子还可以造就,便想要指着这个儿子身上出一出自己一肚皮的骯脏气。”
《國語辭典》:为民请命(為民請命)  拼音:wèi mín qǐng mìng
为老百姓说话。《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以肃承天命」句下裴松之注引相国歆等曰:「武王亲衣甲而冠冑,沐雨而栉风,为民请命。」
《國語辭典》:通政司  拼音:tōng zhèng sī
职官名。明、清时置,掌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之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便把教养的事,细细做了十策。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也称为「银台」。
《国语辞典》:覆盘难照(覆盘难照)  拼音:fù pán nán zhào
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好逑传》第五回:「久知覆盘难照,已拚毕命于此,幸遇高贤大侠,倘蒙怜而垂手,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作「覆盆难照」。
《国语辞典》:覆盆难照(覆盆难照)  拼音:fù pén nán zhào
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抱朴子。内篇。辨问》:「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也作「覆盘难照」。
《国语辞典》:投诉无门(投诉无门)  拼音:tóu sù wú mén
没有申诉、辩解的对象或途径。如:「纵使有满腹委曲,却投诉无门,真可恨!」
《国语辞典》:辩冤(辩冤)  拼音:biàn yuān
用言语申诉自己的冤情。如:「如今众人都说我嫌疑最大,叫我何处去辩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