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甲壳(甲殼)  拼音:jiǎ ké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壳质、石灰质及色素等形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漢語大詞典》:甲壳动物(甲殻動物)
节肢动物的一类,全身有硬的甲壳,头部和胸部结合成头胸部,后面是腹部。头胸部前端有大小两对触角,足的数目不等。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虾和蟹是最常见的甲壳动物。
《國語辭典》:玳瑁  拼音:dài mèi
动物名。龟鳖目海龟科。其背甲呈黄褐色,有黑斑,光润美丽,可长达一公尺,前宽后尖,可作装饰品。多分布于热带海洋。也称为「蝳蝐」。
《漢語大詞典》:外骨
指龟类的甲壳。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郑玄 注:“外骨,龟属;内骨,蟞属。”参见“ 内骨 ”。
分類:甲壳
《漢語大詞典》:内骨
指鳖类的甲壳。鳖类外有裙边,甲壳在内,故名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郑玄 注:“外骨,龟属;内骨,蟞属。” 贾公彦 疏:“此经外骨内骨相对,以鳖外有肉缘,故为内骨也。”
《漢語大詞典》:内骨
指鳖类的甲壳。鳖类外有裙边,甲壳在内,故名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郑玄 注:“外骨,龟属;内骨,蟞属。” 贾公彦 疏:“此经外骨内骨相对,以鳖外有肉缘,故为内骨也。”
《國語辭典》:鳞甲(鱗甲)  拼音:lín jiǎ
1.保护龟、鳖等动物躯体的坚硬甲壳。
2.泛指有鳞、甲的水生动物。《文选。曹植。七启》:「飞翮凌高,鳞甲隐深。」
3.比喻人心奸诈,不可亲近。《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國語辭典》:盖子(蓋子)  拼音:gài zi
1.器物上的覆遮物。如:「茶壶盖子」。也称为「盖儿」。
2.动物背上的甲壳。如:「螃蟹盖子」。也称为「盖儿」。
《漢語大詞典》:介者
(1).披甲的人。 汉 晋谊 新书·容经:“礼,介者不拜,兵车不式。”
(2).独足的人。庄子·庚桑楚:“介者拸画,外非誉也。”参见“ 介 ”。
(3).有甲壳的虫类。《淮南子·墬形训》:“凡介者生於庶龟。”
分類:披甲甲壳
《國語辭典》:蟛蜞  拼音:péng qí
动物名。一种蟹。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体小色红。也称为「螃蜞」、「鹦哥嘴」。
《漢語大詞典》:玄甲
(1).铁甲。铁色玄黑,故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霍去病 ﹞ 元狩 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 长安 至 茂陵 。” 张守节 正义:“玄甲,铁甲也。”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玄甲耀日,朱旗絳天。”
(2).指军队。 宋 陈师道 《和黄预久雨》诗:“黑云玄甲驻,铁骑冷官驰。”
(3).指动物的黑色甲壳或鳞片。宋书·符瑞志上:“﹝ 周公旦 ﹞与 成王 观于 河 洛 ,沉璧……青龙临坛,衔玄甲之图,坐之而去。” 唐 白居易 《黑龙饮渭赋》:“玄甲黯以凝黛,文章斐兮摛锦。”
《國語辭典》:介虫(介蟲)  拼音:jiè chóng
有甲壳蔽体的动物,如虾、蟹等皆是。也称为「介族」。
分類:甲壳水族
《國語辭典》:鲎帆(鱟帆)  拼音:hòu fán
鲎鱼背上的骨。鲎鱼背上有骨如扇,风起则开展似帆。清。张景祁〈望海潮。插天翠壁〉词:「尚有楼船,鲎帆影里矗危旌。」
《漢語大詞典》:内黄侯
螃蟹的别名。因甲壳内有黄色胶状的物体,故戏称之。 宋 曾几 《谢路宪送蟹》诗:“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
《國語辭典》:甲虫(甲蟲)  拼音:jiǎ chóng
鞘翅目昆虫的统称。前翅革质化,静止时,左右翅在背上正中线合而为一,并可盖住膜质后翅和腹部。甲虫类约有二百科,分布广泛,除南北极外,栖息地遍布全球。
《國語辭典》:触角(觸角)  拼音:chù jiǎo
昆虫、节足或软体动物的感觉器官。生于头部两侧、复眼近旁的触角窝内,具有触觉、嗅觉、及听觉的机能,有丝状、鞭状、羽状等等。如虾、蟹的须,蜗牛、田螺头部上的软角。也称为「触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