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蹊田
践踏田禾。《后汉书·皇后纪上论》:“但蹊田之牛,夺之已甚。”《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善博奕者唯先守道,治蹊田者不可夺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乃乘时而遂入 鄆 ,无乃怒蹊田而夺之牛乎。”
分類:践踏
《漢語大詞典》:圃田
(1).犹甫田,大田。 唐 钱起 《送马使君赴郑州》诗:“膏雨带 滎水 ,归人耕圃田。”
(2).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圃田,种蔬果之田也。”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钱牧斋 目 沈留侯 《艺林汇考》,为经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
(4).古泽薮名。故地在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南 曰 豫州 ,其山镇曰 华山 ,其泽藪曰 圃田 。”《竹书纪年》卷下:“三月,为大沟于 北郛 ,以行 圃田 之水。”亦称“ 圃泽 ”。《列子·仲尼》:“ 郑 之 圃泽 多贤, 东里 多才。” 张堪 注:“﹝ 圃泽 ﹞ 圃田 也。在 中牟县 。”
(2).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圃田,种蔬果之田也。”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钱牧斋 目 沈留侯 《艺林汇考》,为经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
(4).古泽薮名。故地在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南 曰 豫州 ,其山镇曰 华山 ,其泽藪曰 圃田 。”《竹书纪年》卷下:“三月,为大沟于 北郛 ,以行 圃田 之水。”亦称“ 圃泽 ”。《列子·仲尼》:“ 郑 之 圃泽 多贤, 东里 多才。” 张堪 注:“﹝ 圃泽 ﹞ 圃田 也。在 中牟县 。”
《漢語大詞典》:游田(遊田)
亦作“ 游畋 ”。 出游打猎。《书·无逸》:“ 文王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汉 张衡 《西京赋》:“盘于游畋,其乐只且。”《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丁巳,詔:‘朕罔好游畋,有以鹰犬輒称御前者,流海岛。’” 清 吴伟业 《题崔青蚓洗象图》诗:“君不见 武宗 供奉 徐髯仙 ,豹房夜直从游畋。”
亦作“ 游畋 ”。 游逸田猎;游猎。《书·伊训》:“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 孔 传:“昧求财货美色,常游戏畋猎,是淫过之风俗。”《书·无逸》:“ 文王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孔 传:“ 文王 不敢乐於游逸田猎,以众国所取法则当以正道供待之故。” 汉 张衡 《西京赋》:“盘于游畋,其乐只且。”一本作“ 游畋 ”。《文选·潘岳〈射雉赋〉》:“彼游田之致获,咸乘危以驰騖。” 徐爰 注:“田,猎也。”《宋书·谢庄传》:“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太子 建成 喜酒色游畋, 齐王 元吉 多过失。”《明史·王允成传》:“以小马为驰骋之貲,谁启盘於游田之渐?”《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但天子性好游畋,出入无度, 白居易 耐不住,又做了一篇《续虞人箴》,献于天子,以言规讽。”
亦作“ 游畋 ”。 游逸田猎;游猎。《书·伊训》:“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 孔 传:“昧求财货美色,常游戏畋猎,是淫过之风俗。”《书·无逸》:“ 文王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孔 传:“ 文王 不敢乐於游逸田猎,以众国所取法则当以正道供待之故。” 汉 张衡 《西京赋》:“盘于游畋,其乐只且。”一本作“ 游畋 ”。《文选·潘岳〈射雉赋〉》:“彼游田之致获,咸乘危以驰騖。” 徐爰 注:“田,猎也。”《宋书·谢庄传》:“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太子 建成 喜酒色游畋, 齐王 元吉 多过失。”《明史·王允成传》:“以小马为驰骋之貲,谁启盘於游田之渐?”《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但天子性好游畋,出入无度, 白居易 耐不住,又做了一篇《续虞人箴》,献于天子,以言规讽。”
《漢語大詞典》:熟田
《漢語大詞典》:均田
(1).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骈字类编》:夏田
金史高汝砺传见春量下。
苏轼月中梳头诗:夏田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又春秋:公狩于郎。公羊传: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注: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为飞鸟来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疏:何休云:运斗枢。 曰:夏不田。榖梁有夏田,于义为短。郑玄释之云:四时皆田,殷夏之礼。诗云: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夏田明矣 周礼大司马:遂以苗田。注:夏田为苗。
苏轼月中梳头诗:夏田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又春秋:公狩于郎。公羊传: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注: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为飞鸟来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疏:何休云:运斗枢。 曰:夏不田。榖梁有夏田,于义为短。郑玄释之云:四时皆田,殷夏之礼。诗云: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夏田明矣 周礼大司马:遂以苗田。注:夏田为苗。
《漢語大詞典》:汶阳田(汶陽田)
(1). 春秋 时期 鲁国 属地。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带。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齐国 ,数为 齐 所侵夺,是 齐 鲁 两诸侯国多次发生纠纷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 卫侯 速 卒,取 汶阳 田。” 杜预 注:“ 晋 使 齐 还 鲁 。”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驱车入 鲁 弔遗黎,宗国相传事可悲……唯有 汶阳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龟 。”
(2).《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阳田”为归隐的典故。 汶 阳, 汶 上。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 汶阳 田。”参见“ 汶上 ”。
(2).《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阳田”为归隐的典故。 汶 阳, 汶 上。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 汶阳 田。”参见“ 汶上 ”。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 ,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分類: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