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6,分6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市田
美田
圃田
游田
学田
熟田
均田
蓝田玉
夏田
汶阳田
田蚕
田横岛
书田
田畔
田作
《分类字锦》:市田
宋史食货志:仁宗初,禁近臣置别业京师及寺观,毋得市田。
分类:田制
《國語辭典》:美田  拼音:měi tián
肥沃的田地。《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美田曰膏腴之田。」
《漢語大詞典》:圃田
(1).犹甫田,大田。 唐 钱起 《送马使君赴郑州》诗:“膏雨带 滎水 ,归人耕圃田。”
(2).种植果木瓜菜的园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圃田,种蔬果之田也。”
(3).喻指事物聚集的地方。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钱牧斋 目 沈留侯 艺林汇考,为经籍之禁籞,文章之圃田。”
(4).古泽薮名。故地在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南 曰 豫州 ,其山镇曰 华山 ,其泽藪曰 圃田 。”竹书纪年卷下:“三月,为大沟于 北郛 ,以行 圃田 之水。”亦称“ 圃泽 ”。列子·仲尼:“ 郑 之 圃泽 多贤, 东里 多才。” 张堪 注:“﹝ 圃泽 ﹞ 圃田 也。在 中牟县 。”
《漢語大詞典》:游田(遊田)
亦作“ 游畋 ”。 出游打猎。书·无逸:“ 文王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汉 张衡 《西京赋》:“盘于游畋,其乐只且。”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丁巳,詔:‘朕罔好游畋,有以鹰犬輒称御前者,流海岛。’” 清 吴伟业 《题崔青蚓洗象图》诗:“君不见 武宗 供奉 徐髯仙 ,豹房夜直从游畋。”
亦作“ 游畋 ”。 游逸田猎;游猎。书·伊训:“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 孔 传:“昧求财货美色,常游戏畋猎,是淫过之风俗。”书·无逸:“ 文王 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孔 传:“ 文王 不敢乐於游逸田猎,以众国所取法则当以正道供待之故。” 汉 张衡 《西京赋》:“盘于游畋,其乐只且。”一本作“ 游畋 ”。文选·潘岳〈射雉赋〉:“彼游田之致获,咸乘危以驰騖。” 徐爰 注:“田,猎也。”宋书·谢庄传:“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七:“太子 建成 喜酒色游畋, 齐王 元吉 多过失。”明史·王允成传:“以小马为驰骋之貲,谁启盘於游田之渐?”《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但天子性好游畋,出入无度, 白居易 耐不住,又做了一篇《续虞人箴》,献于天子,以言规讽。”
《國語辭典》:学田(學田)  拼音:xué tián
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以田地的收益充作学校基金。《清史稿。卷一二○。食货志一》:「学田,专资建学及赡恤贫士。」
《漢語大詞典》:熟田
(1).谓庄稼成熟。《法苑珠林》卷七九:“百艸俱滋茂,五穀皆熟田。”
(2).常年耕种的田地。通典·食货二:“即使逃走帖卖者,帖荒田七年,熟田五年,钱还地还,依令听许。”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六:“若诸色种子,年年拣浄,别无稗莠,数年之间,可无荒薉,所收常倍於熟田。” 清 曹寅 《晚过南园》诗:“十亩熟田千树果,读书空老不知耕。”
(3).古代特指田畔种乌臼树,以臼子完粮者称为熟田。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八:“ 临安郡 中,每田十数亩,田畔必种臼数株,其田主嵗收臼子,便可完粮。如是者租额亦轻,佃户乐於承种,谓之熟田。若无此树,要当於田收完粮,租额必重,谓之生田。”
《漢語大詞典》:均田
(1).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国语辞典》:蓝田玉(蓝田玉)  拼音:lán tián yù
陕西蓝田山出产的美玉。比喻文章词藻华丽。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韵儿岩,诗篇雕琢蓝田玉。」
《骈字类编》:夏田
金史高汝砺传见春量下。
苏轼月中梳头诗:夏田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
又春秋:公狩于郎。公羊传:狩者何?田狩也。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注: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为飞鸟来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疏:何休云:运斗枢。 曰:夏不田。榖梁有夏田,于义为短。郑玄释之云:四时皆田,殷夏之礼。诗云:之子于苗,选徒嚣嚣。夏田明矣 周礼大司马:遂以苗田。注:夏田为苗。
《漢語大詞典》:汶阳田(汶陽田)
(1). 春秋 时期 鲁国 属地。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带。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齐国 ,数为 齐 所侵夺,是 齐 鲁 两诸侯国多次发生纠纷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 卫侯 速 卒,取 汶阳 田。” 杜预 注:“ 晋 使 齐 还 鲁 。”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驱车入 鲁 弔遗黎,宗国相传事可悲……唯有 汶阳 田下水,至今流恨遶 鳬 龟 。”
(2).《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后以“汶阳田”为归隐的典故。 汶 阳, 汶 上。 唐 韩翃 《送高别驾归汴州》诗:“久客未知何计是,参差去借 汶阳 田。”参见“ 汶上 ”。
《漢語大詞典》:汶上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 、 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 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 杨伯峻 注:“ 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 ,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分類:齐国
《漢語大詞典》:田蚕(田蠶)
(1).指植桑养蚕等事务。汉书·地理志下:“ 殷 道衰, 箕子 去之 朝鲜 ,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后汉书·东夷传·马韩:“ 马韩 人知田蚕,作緜布。”《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七》:“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儂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
(2).泛指农桑。《魏书·韩显宗传》:“田蚕暂废,则将来无资。此国之深忧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贵农:“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弃美丽之华。”宋史·窦俨传:“国家之方,守穀帛而已。二者……宜有劝教。请於齐民要术四时纂要《韦氏月録》中,採其关於田蚕园圃之事,集为一卷,鏤版颁行,便於流布。”
《漢語大詞典》:田横岛(田横島)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漢語大詞典》:书田(書田)
(1).以耕田比喻读书,故称书为“书田”。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 元 袁桷 《广招》:“揖虚漠而言旋兮,耕书田以振厉。”
(2).旧时巨族大姓以公置田产中的地租所得,行为族中子弟读书的补贴,谓之“书田”。
《漢語大詞典》:田畔
田界;田边。汉书·循吏传·召信臣:“ 信臣 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於田畔,以防分争。”《宋书·乐志四》:“雍雍双雁,游戏田畔。” 唐 李郢 《山行》诗:“小田微雨稻苗香,田畔清溪潏潏凉。”
分類:田界
《漢語大詞典》:田作
耕作。战国策·燕策一:“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汉书·赵充国传:“边兵少,民保守,不得田作。”宋史·赵滋传:“ 代州 、 寧化军 有地万顷,皆肥美,可募人田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依据主权与田作惯例,劳动情况应登记于(户主)名下。”
分類: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