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8,分200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生津
夏生
酒生
生晓
鲁两生
畜生
荷生
生类
生肉
雪生
乍生
田生
亲生
无生话
太学生
《國語辭典》:生津  拼音:shēng jīn
分泌唾液。宋。黄庭坚 戏答晁适道乞消梅诗二首之二:「北客未尝眉自颦,南人誇说齿生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九。果部。桹梅》:「生津止渴,清神下气。」
《骈字类编》:夏生
尔雅翼蟋蟀以夏生秋始鸣者淮南子见春生下
又荠麦夏死人曰夏生生 众 述异记燕昭王种长春树叶如莲花树身似桂树花随四时之色春生碧花春尽则落夏生红花夏末则彫秋生白花秋残则萎冬生紫花遇雪则谢故号为长春树
分类:夏生
《漢語大詞典》:酒生
卖酒的人;酒店中的伙计。《水浒传》第十回:“话説当日 林冲 正閒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 李小二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走堂的过卖,提壶的酒生,站住了脚,在店后边听。” 黄肃秋 校注:“酒生,卖酒的堂倌。”
分類:酒店伙计
《漢語大詞典》:生晓(生曉)
深晓,精通。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韩太保 皋 生晓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嘆曰:‘妙哉 嵇生 之音也。为是曲也,其当 魏 晋 之际乎?’”
分類:精通
《漢語大詞典》:鲁两生(魯兩生)
见“ 鲁二生 ”。
《漢語大詞典》:鲁二生(魯二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叔孙通 使徵 鲁 诸生三十餘人。 鲁 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 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后因以“鲁二生”指保持儒家节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代表人物。亦指迂腐不知时变者。 清 钱谦益 《戊辰七月应召赴阙车中言怀》诗之二:“长吟颇惜 齐 三士,抚卷谁知 鲁 二生!” 李光 《赠穉兰》诗:“知君不为 鲁 二生,知君不为 汉 四皓。”亦作“ 鲁两生 ”。 清 谭嗣同 《咏史》之一:“遐哉 鲁 两生,韜修谢干羽。”
《國語辭典》:畜生  拼音:chù sheng
1.禽兽的通称。《韩非子。解老》:「民产绝则畜生少,兵数起则士卒尽。」也作「畜牲」。
2.骂人的话。指人无道德观念,如同禽兽。《隋书。卷三六。后妃传。宣华夫人陈氏传》:「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老残游记》第一回:「你们这些没血性的人,凉血种类的畜生。」也作「畜牲」。
《骈字类编》:荷生
魏晋 张华 咏荷 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漢語大詞典》:生类(生類)
(1).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列子·说符:“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文选·张衡〈东京赋〉:“方其用财取物,常畏生类之殄也。” 薛综 注:“生类,谓天下万物之类也。”《宋史·食货志上一》:“其或昆虫未蛰,草木犹蕃,輒纵燎原,则伤生类。”
(2).特指动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生:“﹝ 刘孝廉 ﹞遂矢志不残生类,饥吞木实。”
《漢語大詞典》:生肉
(1).未煮熟的肉;鲜肉。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壶酒不清,生肉不布。” 陈奇猷 集释:“杀牲得肉,即煮以食人,故曰生肉不陈也。”汉书·东方朔传:“ 朔 曰:‘生肉为膾,乾肉为脯。’”
(2).长出肉来。《淮南子·览冥训》:“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主生肉之药也。”
分類:生肉
《骈字类编》:雪生
唐 白居易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 雪生衰鬓久,秋入病心初。
《国语辞典》:乍生  拼音:zhà shēng
新手,初学者。《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一出》:「酬酢词源诨砌,听谈论四座皆惊。浑不比,乍生后学,谩自逞虚名。」
《漢語大詞典》:田生
佛教语。众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梁释慧影造像跋》:“此象背文云:‘ 梁 中大同 元年太岁丙寅十一月五日,比丘释 慧影 奉为亡父亡母并及七世久远出家师僧并及自身,广及六道田生一切眷属,咸同斯福。’……田者众也。”
《國語辭典》:亲生(親生)  拼音:qīn shēng
亲自生育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鲍文卿说他是正经人家儿女,比亲生的还疼些。」《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如果是亲生女儿,就叫他做大姐。」
《漢語大詞典》:无生话(無生話)
佛教语。指无生无灭的佛法真谛。《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庞蕴居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圞头,共説无生话。” 宋 刘克庄 《水龙吟·癸丑生日时再得明道祠》词:“吟歇后诗,説无生话,热瞒村獠。” 金 元好问 《吴子英家灵照图》诗之一:“阿灵了却无生话,想得萧然似卷中。” 清 查慎行 《塔铃声》诗:“石如解听无生话,风岂能摇久定心。”
《國語辭典》:太学生(太學生)  拼音:tài xué shēng
在太学中就学的学生,后世称为「监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儿聪慧能文,因令入邑庠;旋援例作太学生;未几,赴北闱,领乡荐。」
《國語辭典》:太学(太學)  拼音:tài xué
中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西周时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为西汉设太学之始。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故养士之大者,莫大(虐)〔虖〕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更兼存心梗直,在京师太学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