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88,分200页显示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九科医生
九六相生
钜学鸿生
巨学鸿生
聚散浮生
窭生
兰菊丛生
辣生生
匮生
劳动生产率
老蚌生珠
蓝田生玉
口吻生花
口角生风
渴心生尘
《分类字锦》:九科医生(九科医生)
宋史职官志太医局有丞有敕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岁终则会其全失而定其赏罚
分类:卿监
《分类字锦》:九六相生
汉书律历志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
分类:制律
《漢語大詞典》:钜学鸿生(鉅學鴻生)
学识渊博的人。语本 汉 扬雄 《羽猎赋》:“於兹乎鸿生鉅儒,俄轩冕,杂衣裳,脩 唐 典,匡《雅》《颂》,揖让於前。”新唐书·郑覃传:“愿与鉅学鸿生共力讎刊,準 汉 旧事,鏤石太学。”
分類:学识渊博
《漢語大詞典》:巨学鸿生
1.学识渊博的人。语本汉扬雄《羽猎赋》:"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
《高级汉语词典》:聚散浮生
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
《漢語大詞典》:窭生(窶生)
贫困的书生。 明 李东阳 《〈忠安录〉后序》:“教其子弟惟恐其或肆,虽窶生穷士未必能之。”
分類:贫困书生
《分类字锦》:兰菊丛生(兰菊丛生)
晋书罗含传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分类:庭院
《漢語大詞典》:辣生生
狠毒貌。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裁官》:“还有那,趁风儿朘削他穷苦民儿小,辣生生把神州送掉。”
分類:狠毒
《漢語大詞典》:匮生(匱生)
指 汉 蒯通 。匮,通“ 蒯 ”。《韩诗外传》卷七:“当 曹相国 为 齐 相也,客谓 匱生 曰:‘夫 东郭先生 梁石君 ,世之贤士也……愿先生为之先。’” 许维遹 集释:“ 赵怀玉 曰:‘ 匱生 即 蒯通 也。匱音近蒯’……匱从贵声,贵从臾声。臾古文蕢。广韵十六怪,蒯蕢并苦怪切,此匱蒯声类相同之证也。 蒯通 称 蒯生 ,犹 贾谊 称 贾生 耳。”汉书·蒯通传“ 蒯通 范阳 人也” 王先谦 补注引 清 沈钦韩 曰:“《韩诗外传》七‘客谓 匱生 ’,即 蒯生 也。声之轻重。”
《漢語大詞典》:劳动生产率(勞動生産率)
即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或单位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者技术的熟练程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及各种自然条件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四:“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國語辭典》:老蚌生珠  拼音:lǎo bàng shēng zhū
称人父子都有美才。语本汉。孔融〈与韦休甫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后引申为老年得子。宋。哀长吉朝中措。自从佳偶共黄姑〉词:「方喜阶庭联玉,又闻老蚌生珠。」又戏称高龄产妇生子。如:「她四十岁才生子,老蚌生珠,真不容易啊!」
分類:贤子称颂
《國語辭典》:蓝田生玉(藍田生玉)  拼音:lán tián shēng yù
比喻名门出俊秀子弟。《三国志。卷六四。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也作「蓝田出玉」。
《國語辭典》:蓝田(藍田)  拼音:lán tián
1.县名。位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南,秦岭之北。
2.山名。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相传此山出美玉。
3.河川名。位于湖南省安化县东南,源于大步岭,在湘潭县城西南注入湘江。也称为「湄江」。
《国语辞典》:口吻生花  拼音:kǒu wěn shēng huā
比喻吟诗作文兴趣盎然且佳句涌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五。口吻生花》:「张祜苦吟,妻孥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镜花缘》第一○○回:「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
《漢語大詞典》:口角生风(口角生風)
比喻说话流利。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四:“这样骂人的时候却是口角生风,不再有‘这个是’的打搅了。”参见“ 口角春风 ”。
分類:话流流利
《國語辭典》:口角春风(口角春風)  拼音:kǒu jiǎo chūn fēng
言语和煦,有如春风的吹拂。比喻用美言为人吹嘘或说好话。常用于请人推介之辞。《歧路灯》第九六回:「你近日与道台好相与,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升天。」
《漢語大詞典》:渴心生尘(渴心生塵)
卢仝 《访含曦上人》:“三入寺, 曦 未来。轆轤无人井百尺,渴心归去生尘埃。”喻访友不遇,思念殷切。后用为想望旧友之典。 宋 黄庭坚 《苏李画枯木道士赋》:“去国期年,见似之者而喜矣,况余尘土之渴心。”亦省称“ 渴尘 ”。 明 李东阳 《赐藕》:“郭北芳菲怀故里, 江 南风味忆 西湖 。渴尘此夜消应尽,未羡金茎与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