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痾祸(痾禍)
人畜生长畸形。后汉书·律历志中:“ 哀平 之际,同承 太初 ,而妖孽累仍,痾祸非一。”
《漢語大詞典》:焚牧
谓烧掉牧地上的枯草以利新草生长。周礼·夏官·牧师:“孟春焚牧。” 郑玄 注:“焚牧地以除陈生新草也。”
《漢語大詞典》:发荣滋长(發榮滋長)
(1).草木繁茂地萌发生长。 明 高攀龙 《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者,求则得之者也……四者之入於心,如木之於地,根深柢固,故能发荣滋长,畅茂条达而生色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
(2).比喻某些事物茁壮地成长。 梁启超 《俄罗斯革命之影响》二:“ 尼古剌第一 以铁以火驰骤其民,其直接以灌溉此革命之树而发荣滋长之者,既已有年。”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一》:“人类尚未长成,人道自然也尚未长成,但总在那里发荣滋长。” 聂绀弩 《谈鸨母》:“新社会是新人的社会,新人的社会是真正的生产者和工作者的社会,决不是非人也可以发荣滋长的土壤。”
《漢語大詞典》:烦恼树(煩惱樹)
佛教语。喻烦恼容易生长。《佛遗教经》:“实智慧者……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 唐 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二:“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
《漢語大詞典》:槐蚕(槐蠶)
生长在槐树上的尺蠖。 鲁迅 《野草·复仇》:“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散出温热。”
《漢語大詞典》:黄茅白苇(黄茅白葦)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宋 苏轼 《答张文潜县丞书》:“ 王氏 欲以其学同天下,地之美者,同於生物,不同於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 王氏 之同也。” 宋 陈亮 《送王仲德序》:“最后 章 蔡 诸人以 王氏 之説一之,而天下靡然,一望如黄茅白苇之连错矣。” 王闿运 《〈湘雨楼词〉序》:“然观其所选,汗漫如黄茅白苇,其所作乃如嚼蜡。”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后生小子,目不见先正之典型,耳不闻大雅之绪论,氓之蚩蚩,惟捫盘逐臭者是听;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
《漢語大詞典》:黑霉(黑黴)
(1).黑色的霉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雨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
(2).霉菌的一种,生长在腐败的馒头、面包、水果等有机物上,初生时为白色的绒毛,以后菌丝的顶端长出球形的孢子囊,囊里有许多黑色孢子。
《漢語大詞典》:黑木耳
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状如人耳,黑褐色,胶质,外面密生柔软的短毛。可供食用。
《國語辭典》:侧芽(側芽)  拼音:cè yá
植物之芽,是未伸展之枝、叶、花或花序的幼态,若其著生于小枝之侧方而非顶端,即称侧芽。侧芽多著生叶腋,也称为「腋芽」。但某些植物之腋芽著生位置会上移成腋上生。
《國語辭典》:安家落户(安家落戶)  拼音:ān jiā luò hù
落户,在异乡定居。「安家落户」指到一个新地方建立家庭,长期定居。如:「这里山明水秀,空气清新,很适合安家落户。」「离乡多年后,他选择在就业的城市附近安家落户,好与家人构筑新天地。」
《漢語大詞典》:逼熟
谓稻麦等农作物生长后期由于干旱、高温等影响未发育好而成熟。
《漢語大詞典》:背日性
植物的根向暗处生长的特性。
《漢語大詞典》:保墒
保持土壤的一定水分,以利农作物生长发育。保墒的主要方法是耙地、中耕或增加地面覆盖物。如:积雪保墒。
《漢語大詞典》:保苗
保护幼苗生长。 赵树理 《求雨》:“这时候,政府号召开渠、打井、担水保苗,想尽一切方法和旱灾作斗争。”
《國語辭典》:氮肥  拼音:dàn féi
含氮的肥料,可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或产量。如硫酸铵、硝酸铵、绿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