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0,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板壳虫
团藻
早材
幼芽
大肠菌
板根
劣株
林型
龄组
毛序
菌褶
吃土
晶面
冠毛
报竹平安
《国语辞典》:板壳虫(板壳虫)  拼音:bǎn ké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生长在淡水中,具有纤毛的单细胞动物。
《国语辞典》:团藻(团藻)  拼音:tuán zǎo
一种多细胞绿藻。生长在淡水中,藻体呈球形群体,直径约一至五毫米,能游动,由数百个至上万个具鞭毛的细胞排列在球体表面。可以进行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国语辞典》:早材  拼音:zǎo cái
生长旺盛季节期所生成的木材。构成细胞较大,细胞壁较薄,颜色较淡,材质较松。也称为「春材」。
《国语辞典》:幼芽  拼音:yòu yá
种子发芽时,胚芽上端向上生长的幼小植物体。
《国语辞典》:大肠菌(大肠菌)  拼音:dà cháng jùn
广义泛指大肠内生长的多种细菌,狭义指大肠杆菌。
《国语辞典》:板根  拼音:bǎn gēn
树木树干基部的侧根特别向上隆起生长,突出地面,向四周延伸,像一块块横置的木板,可加强树木的支撑能力,故称为板根。具板根之树木,常见于热带雨林中。
《国语辞典》:劣株  拼音:liè zhū
生长不良的花木、草禾。
《国语辞典》:林型  拼音:lín xíng
森林受生态条件的影响,其生长条件相似、性质相同的林木,聚生为一个集团所表现的森林形态。
《国语辞典》:龄组(龄组)  拼音:líng zǔ
造林育林的分划标准。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包括幼龄林、杆材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等组。各龄组包含的龄级数不完全相同,经营措施亦有所不同。
《国语辞典》:毛序  拼音:máo xù
哺乳动物身上皮毛生长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因种类与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如人猿上肢的毛,均向肘方向生长;而马身上的皮毛,则形成旋涡状。
《国语辞典》:菌褶  拼音:jùn zhé
担子菌类子实体的菌伞下面所生长的薄片状褶层,常呈放射状排列,为孢子生长之处。
《国语辞典》:吃土  拼音:chī tǔ
植物的根生长进入泥土里。如:「榕树根吃土,一盘紧,树干就挺直了。」
《国语辞典》:晶面  拼音:jīng miàn
晶体生长过程中,可以发育出由不同平面所组成的多面体外形,这些平面称为「晶面」。
《国语辞典》:冠毛  拼音:guān máo
生长于种子或瘦果顶部的簇生长毛,白色、黄色至褐色,状如丝或鸟羽。果实或种子成熟时,冠毛随风飞散,藉以散布种子。菊科植物如蒲公英、莴苣等有之。
《国语辞典》:报竹平安(报竹平安)  拼音:bào zhú píng ān
报告竹子生长得很好,平安无事。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植下》:「卫公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后用为代称报平安的家信。简称为「竹报」。也作「平安竹报」、「竹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