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虫(生蟲)
活虫。《诗·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麟﹞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竹书纪年卷上“ 黄帝 二十年,景云见” 南朝 梁 沈约 注:“ 洛水 之上有凤凰集,不食生虫,不履生草。”
分類:生虫疏引
《國語辭典》:寄生虫(寄生蟲)  拼音:jì shēng chóng
1.寄生于他种动植物体内或体外的虫类。如蛔虫、虱子和跳蚤。
2.讽刺不事生产,而靠依赖、剥削为生的人。如:「整天游手好閒,只会欺压邻里的的寄生虫,遭人唾弃。」
《國語辭典》:寄居蟹  拼音:jì jū xiè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寄居蟹科。广布于全世界。寄居在空螺壳内,头、胸部坚硬,腹部柔软,有两对触角,第二对特长;足四对,第四对在腹部末端,可用以钩住空壳。在热带岛屿中,有些寄居蟹则居住在椰壳中。
《国语辞典》:寄生虫病(寄生虫病)  拼音:jì shēng chóng bìng
由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漢語大詞典》:附生虫(附生蟲)
寄生虫。亦比喻随着帝国主义入侵而产生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等。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集〉弁言》:“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决不能依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生虫。”
《國語辭典》:应声虫(應聲蟲)  拼音:yìng shēng chóng
随声答和的昆虫。本指唐代洛州人士所得的怪病,每发言则喉中有回应之声。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后比喻胸无定见,随声附和的人。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非文事》:「已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
《漢語大詞典》:应病(應病)
唐 时传说中的一种怪病,患者说话,体内即有应声。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洛州 有士人患应病,语即喉中应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有患应病者,问医官 苏澄 ,云:‘自古无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网罗天下药物,亦谓尽矣。试将读之,应有所觉。’其人每发一声,此中輒应,唯至一药,再三无声。过至他药,復应如初。 澄 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参见“ 应声虫 ”。
《漢語大詞典》:食蛊(食蠱)
吃谷中所生虫。比喻贪女色。国语·晋语八:“故食穀者,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今君一之,是不饗穀而食蛊也。” 韦昭 注:“蛊,喻女也。”
《漢語大詞典》:蚊母树(蚊母樹)
常绿乔木名。产于我国和 日本 。树上生虫瘿,故称。
《漢語大詞典》:蛊症(蠱癥)
腹内生虫的病。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时里有孕妇,忽患蛊癥,某以芫花酒下之,妇人与腹中二子俱毙。”
人生虫寓相
【佛学次第统编】
正法念处经说:「有脑骨虫、顶上虫、发虫、耳虫、鼻虫、脂虫、食涎虫、醉味虫、六味虫、牙根虫、咽喉虫、抒气虫、续虫、肿虫、嗜睡虫等二十种虫。及有行于肝肺十种虫,行于骨髓二十种虫,行于阴处二十种虫,行于尿溺十种虫,各有令人生病生苦生欲生恼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