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宜嗔宜喜  拼音:yí chēn yí xǐ
形容面貌不论喜乐或发怒都很美丽。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呀,谁想著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也作「宜喜宜嗔」。
《國語辭典》:喜怒无常(喜怒無常)  拼音:xǐ nù wú cháng
情绪变化不定,令人难以捉摸。《魏书。卷七三。杨大眼传》:「然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捶挞过度,军士颇憾焉。」《红楼梦》第二七回:「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
《漢語大詞典》:鲜蹦活跳(鮮蹦活跳)
谓鱼、禽等乱蹦乱跳而有生气。 吴趋 《姑苏野史·秋风江南话鲈鱼》:“秋水茫茫,在水一方,一尾尾鲜蹦活跳的鲈鱼,引来了多少美食之客。”
分類:乱跳生气
《國語辭典》:行尸走肉  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视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国语辞典》:扭头暴筋(扭头暴筋)  拼音:niǔ tóu bào jīn
扭动头部,暴露出青筋。形容非常忿怒、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六○回:「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著眼,蹾摔娘。」
《国语辞典》:怒目咬牙  拼音:nù mù yǎo yá
张眼瞪视、咬牙切齿。形容生气、痛恨到了极点。《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也作「怒目切齿」。
《国语辞典》:怒目攒眉(怒目攒眉)  拼音:nù mù cuán méi
眼冒怒火,眉毛紧蹙。形容非常生气的表情。《西游记》第三○回:「只见那怪怒目攒眉,咬牙切齿。」
《国语辞典》:拧眉瞪眼(拧眉瞪眼)  拼音:níng méi dèng yǎn
紧皱眉毛,瞪大双眼。形容非常生气。如:「看他拧眉瞪眼,气得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国语辞典》:两脚直跳(两脚直跳)  拼音:liǎng jiǎo zhí tiào
形容生气到极点。如:「刚买的新车就被人刮了几道痕迹,气得我两脚直跳。」《老残游记》第一回:「章伯气的两脚直跳,骂道:『好好的一船人,无穷性命,无缘无故断送在这几个驾驶人的手里,岂不冤枉!』」
分类:生气极点
《国语辞典》:面如铁色(面如铁色)  拼音:miàn rú tiě sè
比喻人因生气而脸色铁青。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如此,将如之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
《国语辞典》:满脸溅朱(满脸溅朱)  拼音:mǎn liǎn jiàn zhū
朱,大红。「满脸溅朱」形容极为生气的样子。如:「他满脸溅朱,双眼直瞪的破口大骂,引来别人的注视。」
《国语辞典》:满肚子火(满肚子火)  拼音:mǎn dù zi huǒ
比喻非常生气。如:「听了他这些话,让我满肚子火。」
分类:常生生气
《国语辞典》:生趣盎然  拼音:shēng qù àng rán
1.形容洋溢著生气与活力的样子。如:「春夏之交,公园里一片葱绿,虫鸣鸟叫,生趣盎然。」
2.形容生动活泼而充满趣味。如:「学生的话剧表演,生趣盎然,为全场带来欢笑。」
《国语辞典》:情词易工(情词易工)  拼音:qíng cí yì gōng
明代戏曲家何良俊为了改变戏曲创作刻板、毫无生气的现象所提出的理论。他以为在文艺作品中,描述情感及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情词」,对作家及演员而言,容易取得完美的表现语言及形式;就读者及观众而言,则容易引起共鸣,故谓之「情词易工」。见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七。
《国语辞典》:气愤填膺(气愤填膺)  拼音:qì fèn tián yīng
形容极度生气,满怀愤恨。如:「看见流氓欺负弱小,令人感到气愤填膺,立刻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