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5
词典
1
分类词汇
54
共55,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1
2
3
4
分类词汇
(续上)
全民所有制
奴隶主
奴隶主阶级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生产手段
上中农
劳动合同制
家族制度
阶级社会
《漢語大詞典》:
全民所有制
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或称“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里面,在这两种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之间,积累和消费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不容易一下子解决得完全合理。”
分類:
社会主义
所有制
国家
家所
生产资料
全体
人民
制度
《漢語大詞典》:
奴隶主(奴隸主)
占有奴隶和生产资料的人,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 杨朔
《乱人坑》
:“人不是人,却和牲畜一样,最野蛮的奴隶主对待他的奴隶也不会更残暴。”
分類:
奴隶主
占有
奴隶
和生
生产资料
奴隶社会
统治阶级
《漢語大詞典》:
奴隶主阶级
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用最残暴的手段剥削和压迫奴隶,同时也压榨自由民,使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贫困破产,沦为奴隶。随着奴隶社会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分類:
社会
历史
上第
第一个
剥削阶级
奴隶
奴隶主
占有
生产资料
《国语辞典》: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
拼音:
shè huì zǒng gōng jǐ
社会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总和。如:「必须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间的平衡。」
分类:
社会
会所
提供
生产资料
生活资料
总和
《国语辞典》:
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
拼音:
shè huì zǒng xū qiú
社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与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消费资料的总和。
分类:
社会
所需
需要
生产资料
资料
消费
费资
总和
《漢語大詞典》:
生产手段(生産手段)
即生产资料。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小手工业者所以称为半无产阶级,是因为他们虽然自有简单的生产手段,且系一种自由职业,但他们也常常被迫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其经济地位略与农村中的贫农相当。”参见“ 生产资料 ”。
分類:
生产资料
《漢語大詞典》:
生产资料(生産資料)
社会生产力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例如生产工具、土地、厂房、矿山、河流、森林、交通工具和各种原料等。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增加生产资料(土地、肥料、水利、牲畜、农具等)。”
《新华文摘》
1982年第5期:“轻工业产品基本上是消费资料,重工业产品基本上是生产资料。”
分類:
生产资料
社会
生产力
要素
总和
《漢語大詞典》:
上中农(上中農)
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分類:
占有
多生
生产资料
自己
劳动
但有
轻微
剥削
《漢語大詞典》:
劳动合同制(勞動合同制)
指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本着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国家或集体单位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各项责、权、利,使劳动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一种用工制度。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用工形式,包括长期工、轮换工、临时工、季节工等。
分類: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
公有制
基础
《漢語大詞典》:
家族制度
生产资料为家庭所有,法律、礼教以保护家庭为基础,一切由家长支配的制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家族制度代替宗族制度,也就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所有制度代替以一个宗族为单位的土地所有制度……家族制度的内容是子弟服从父兄(儒家所谓孝悌),妇女服从男子,(
《
仪礼·丧服篇
》
所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儿子和媳妇不得有私财私物,不敢私自借用别人的财物,也不敢私自送财物给别人,一切听家长支配。” 李大钊
《万恶之原》
:“ 中国 现在的社会,万恶之原,都在家族制度。”
分類:
生产资料
家庭
法律
礼教
保护
基础
《漢語大詞典》:
阶级社会(階級社會)
指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社会形态。阶级社会有几个发展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四:“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 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二编第三章第四节:“约当 商 周 时期,散居在现今 甘肃 、 青海 地区的各族人民,很可能已进入了阶级社会。”
分類:
阶级社会
生产资料
私有制
基础
存在
社会
形态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