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一枕梦
黄粱熟
百年梦
炊黄粱
梦黄粱
梦邯郸
邯郸枕上
黍一炊
黄粱炊
黄粱饭
未熟黄粱
梦熟黄粱
黍梦
饭熟黄粱
半炊
客舍黄粱
百年炊
邯郸何处
梦里荣华
一枕梦黄粱
炊黍枕
邯郸幻境
邯郸虽好
客甑炊成
梦游清枕
黍炊荣利
一梦成炊黍
一梦黄粱熟
炊黍
邯郸景
幻出邯郸
梁边枕熟黄粱
梁熟余梦
卢生眠
一甑黄粱
枕冷黄粱
《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异人二·吕翁〉
开元十九年,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明抄本担作解)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与翁接席。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袋弊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因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而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吾志于学而游于艺,自惟当年,朱紫可拾,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枕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朗可处,举身而入,遂至其家。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禦,日已华侈,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授校书郎,应制举,授渭南县尉,迁监察禦史起居舍人,为制诰。三年即真。出典同州,寻转陕州。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赖之,立碑颂德。迁汴洲岭南道采记使,入京为京兆尹。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秋,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爪沙,节度使王君夐新被叙投河隍战恐(明抄本新被叙投河隍战恐八字作与之战于河隍败绩),帝思将帅之任,遂除生禦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大破戎虏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边赖之,以石征功焉,归朝策勋,恩礼极崇,转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当时宰相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三年征还,除户部尚书。未几,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谋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者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狱,府吏引徒至其门,追之甚急,生惶骇不测。注其妻子曰:「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禦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复衣短裘,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共罪者皆死,生独有中人保护,得减死论,出授欢牧。数岁,帝知其冤,复起为中书令,封赵国公,恩旨殊渥,备极一时。生有五子。僔、倜,俭、位、倚。僔为考功员外,俭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季子倚最贤。年二十四,为右补阙。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馀人,凡两窜岭表,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三十馀年间,崇盛赫奕,一时无比。末节颇奢荡,好逸乐,后庭声色皆第一。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老,屡乞骸骨,不许,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医上药毕至焉。将终,上疏曰:「臣本山东书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到官序。过蒙荣奖,特受鸿私,出拥旄钺,入升鼎辅,周旋中外,绵历岁年,有忝恩造,无裨圣化。负乘致寇,履薄战竟,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诏曰:「卿以俊德,作馀元辅,出雄藩坦,入赞缉熙,升平二纪,实卿是赖。比因疾累,日谓痊除,岂遽沉顿,良深悯默,今遣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灸,为馀自爱,燕冀无妄,期丁有喜。」其夕卒。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傍,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生然之(明抄本然之作默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开元十九年,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明抄本担作解)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与翁接席。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袋弊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因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而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吾志于学而游于艺,自惟当年,朱紫可拾,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枕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朗可处,举身而入,遂至其家。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禦,日已华侈,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授校书郎,应制举,授渭南县尉,迁监察禦史起居舍人,为制诰。三年即真。出典同州,寻转陕州。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赖之,立碑颂德。迁汴洲岭南道采记使,入京为京兆尹。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秋,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爪沙,节度使王君夐新被叙投河隍战恐(明抄本新被叙投河隍战恐八字作与之战于河隍败绩),帝思将帅之任,遂除生禦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大破戎虏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边赖之,以石征功焉,归朝策勋,恩礼极崇,转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当时宰相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三年征还,除户部尚书。未几,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谋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者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狱,府吏引徒至其门,追之甚急,生惶骇不测。注其妻子曰:「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禦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复衣短裘,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共罪者皆死,生独有中人保护,得减死论,出授欢牧。数岁,帝知其冤,复起为中书令,封赵国公,恩旨殊渥,备极一时。生有五子。僔、倜,俭、位、倚。僔为考功员外,俭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季子倚最贤。年二十四,为右补阙。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馀人,凡两窜岭表,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三十馀年间,崇盛赫奕,一时无比。末节颇奢荡,好逸乐,后庭声色皆第一。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老,屡乞骸骨,不许,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医上药毕至焉。将终,上疏曰:「臣本山东书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到官序。过蒙荣奖,特受鸿私,出拥旄钺,入升鼎辅,周旋中外,绵历岁年,有忝恩造,无裨圣化。负乘致寇,履薄战竟,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诏曰:「卿以俊德,作馀元辅,出雄藩坦,入赞缉熙,升平二纪,实卿是赖。比因疾累,日谓痊除,岂遽沉顿,良深悯默,今遣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灸,为馀自爱,燕冀无妄,期丁有喜。」其夕卒。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傍,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生然之(明抄本然之作默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简释
黄粱梦:指世事虚幻如梦。宋苏轼《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9~
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墯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黜免〉~868~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郭林宗别传》曰:「钜鹿孟敏,字叔达,敦朴质直。客居太原,杂处凡俗,未有所名。尝至市买甑,荷儋堕地坏之,径去不顾。适遇林宗,见而异之,因问曰:『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客曰:『甑既已破,视之何益?』林宗赏其介决,因以知其德性,谓必为美士,劝令读书。游学十年,遂知名,三府并辟,不就。东夏以为美贤。」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郭林宗别传》曰:「钜鹿孟敏,字叔达,敦朴质直。客居太原,杂处凡俗,未有所名。尝至市买甑,荷儋堕地坏之,径去不顾。适遇林宗,见而异之,因问曰:『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客曰:『甑既已破,视之何益?』林宗赏其介决,因以知其德性,谓必为美士,劝令读书。游学十年,遂知名,三府并辟,不就。东夏以为美贤。」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2688~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简释
甑生尘:咏生活清贫。唐权德舆《寓兴》:“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例句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刘禹锡 学阮公体三首之三
独怜范甑下,思绕画梁飞。 张说 咏尘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李洞 闻杜鹃
尘生脱粟甑,万里违高堂。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尘满莱芜甑,堂横单父琴。 杜甫 赠裴南部
敢求庖有鱼,但虑甑生尘。 权德舆 寓兴
墨翟突不黔,范丹甑生尘。 权德舆 戏和三韵
尘埃常满甑,钱帛少盈囊。 白居易 谓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
谁当便静者,莫使甑生尘。 皇甫冉 寄郑二侍御归新郑无碍寺所居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卢纶 送浑鍊归觐却赴阙庭
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
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 韩翃 寄雍丘窦明府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骆宾王 和李明府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骆宾王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九〈郑群赠簟〉
蕲州笛竹天下知【蕲州簟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满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蕲州笛竹天下知【蕲州簟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满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典故
甑中尘
《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范冉〉~2688~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小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到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慕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协步赍麦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共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冉长逝不顾。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閒,徒行敝服,卖卜于韨。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國語辭典》:吕公枕(呂公枕) 拼音:lǚ gōng zhěn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枕中梦(枕中夢)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國語辭典》:黄粱一梦(黃粱一夢) 拼音:huáng liáng yī mèng
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参见「黄粱梦」条。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因应举不第,道经邯郸,得遇正阳子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破甑
(1).《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 字 叔达 , 鉅鹿 杨氏 人也。客居 太原 ,荷甑墯地,不顾而去。 林宗 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后遂以“破甑”喻不值一顾的事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邓竟陵 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 桓公 。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 邓 曰:‘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宋 辛弃疾 《玉蝴蝶·杜仲高书来戒酒用韵》词:“儂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世上浮名如破甑,眼底残春似捲沙。”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莫将破甑屡回头,且唱同舟定情曲。”
(2).谓破碎。 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餘灰。”参见“ 甑堕 ”。
(2).谓破碎。 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餘灰。”参见“ 甑堕 ”。
《漢語大詞典》:尘甑(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 桓帝 时以 冉 为 莱芜 长,因遭母忧,不到官,结草室而居。“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后因以“尘甑”为形容清贫之典。 宋 范成大 《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从容曰:‘君尘甑犹昔,何老誖不念子孙耶?’”
《漢語大詞典》:甑尘(甑塵)
见“ 甑尘釜鱼 ”。
《漢語大詞典》:甑生尘(甑生塵)
见“ 甑尘釜鱼 ”。
《漢語大詞典》:范冉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
《國語辭典》:釜中鱼(釜中魚) 拼音:fǔ zhōng yú
锅里的鱼。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如:「他此时的境遇,彷如釜中鱼,岌岌可危。」
《國語辭典》:釜中之鱼(釜中之魚) 拼音:fǔ zhōng zhī yú
比喻处于危亡困境中的人。《三国演义》第四二回:「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也作「釜底枯鱼」、「釜底游鱼」、「釜里之鱼」。
《漢語大詞典》:釜鱼甑尘(釜魚甑塵)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一旦以輜重被訐於监司,夫以巡方而黷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於天下矣。”参见“ 釜中生鱼 ”。
《漢語大詞典》:鱼釜(魚釜)
见“ 鱼釜尘甑 ”。
《漢語大詞典》:鱼釜尘甑(魚釜塵甑)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
《漢語大詞典》:炊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