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9,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黄瓜
有瓜
瓜芋
削瓜
西瓜
苦瓜
瓜畴
瓜庐
瓜蔬
瓜子
瓜代
冬瓜
瓜瓠
王瓜
瓜牛
《國語辭典》:黄瓜(黃瓜)  拼音:huáng guā
胡瓜的别名。参见「胡瓜」条。
《分类字锦》:有瓜
诗: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注: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事,于其畔上种瓜。
分类:田制
《骈字类编》:瓜芋
宋 黄庭坚 次韵答柳通叟问舍求田之诗 横笛牛羊归晚径,卷帘瓜芋熟西畴。
宋 刘克庄 示儿 瓜芋村边一亩宫,闭门不复问穷通。
《漢語大詞典》:削瓜
(1).削去瓜皮。古代的一种礼节。礼记·曲礼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 孔颖达 疏:“此为人君削瓜礼也。”
(2).削去皮的瓜。谓青绿色。荀子·非相:“ 皋陶 之状,色如削瓜。” 杨倞 注:“如削皮之瓜,青緑色。” 清 钱谦益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即而视之,长眉蒜髮,面如削瓜。” 王闿运 《严咸传》:“性介猛,有奇志,长瘠多力,面如削瓜。”
《國語辭典》:西瓜  拼音:xī guā
植物名。葫芦科西瓜属,一年生蔓草。茎多分歧,有卷须,常攀缘他物生长。叶粗硬,形似羽状复叶。夏季开淡黄色花朵,雌雄同株。果实也称为「西瓜」,为大形浆果,呈球形或椭圆形,果皮有白绿色的蛇斑,果肉通常为红色或黄色,水分多,味甜。
《國語辭典》:苦瓜  拼音:kǔ guā
植物名。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蔓草植物。茎细长,有卷须,叶子呈深裂状。夏日开黄色小花,雌雄同株。果实长形,仍称为「苦瓜」,幼嫩时是绿白色,老熟时呈橙黄色,果肉味苦,且表皮有许多突起的瘤状物,故也称为「癞瓜」。
《漢語大詞典》:瓜畴(瓜疇)
瓜圃。 宋 范浚 《课畦丁灌园》诗:“瓜畴准拟狸头大,草径隄防马齿繁。”
《漢語大詞典》:瓜庐(瓜廬)
见“ 瓜牛庐 ”。
《漢語大詞典》:瓜牛庐(瓜牛廬)
形似蜗牛壳的小圆舍。泛指简陋的居处。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魏略》云:‘ 焦先 及 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牛,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 宋 陆游 《题舍壁》诗:“身寄瓜牛庐,手持科斗书。”亦省作“ 瓜庐 ”。 宋 辛弃疾 《卜算子·漫兴》词:“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
《骈字类编》:瓜蔬
唐书百官志:凡近汤所润瓜蔬,先时而熟者,以荐陵庙 。许有壬神山避暑晚行田间诗,见禾黍下。
《國語辭典》:瓜子  拼音:guā zǐ
1.泛称瓜果的种子。
2.一种食品。大多以西瓜、倭瓜、南瓜、葵花等的种子,加调味品煮炒、焙制而成。
《國語辭典》:瓜子  拼音:guā zi
伸著两个指头戳打。《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我合你赢打瓜子。我输了,给你一个钱;你输了,打你一瓜子。」
《國語辭典》:瓜代  拼音:guā dài
本指瓜熟时赴戍,来年瓜熟时再派人接替。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后比喻工作期满,换人接替。《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适逢瓜代回国,到京覆命。」
《國語辭典》:冬瓜  拼音:dōng guā
植物名。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缘草本。茎上有捲须,叶子分裂如掌状,开黄花,雌雄同株。果实也称为「冬瓜」,呈球形或长圆柱形,结实大者径尺馀,长二、三尺,表面有毛和白粉,可食用。
《漢語大詞典》:瓜瓠
(1).泛指瓜类作物。《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汉书·食货志上:“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 宋 陆游 《舍北行饭》诗:“梧楸凋落风高后,瓜瓠轮囷雨足时。”
(2).星宿名。《星经·瓜瓠》:“瓜瓠五星,在离珠北……瓜瓠入女一度,去北辰七十一度。”
《國語辭典》:王瓜  拼音:wáng guā
植物名。葫芦科王瓜属,多年生蔓草。生于原野间。根呈块状,味如山药,茎瘦长,叶互生。夏日,叶腋开白色花;果实为椭圆形红色浆果,可作为化妆的原料。也称为「土瓜」、「公公须」、「野甜瓜」。
《漢語大詞典》:瓜牛
即蜗牛。 宋 陆游 《幽兴》诗:“身如海燕不逢社,家似瓜牛仅有庐。”按,骈雅·释虫鱼:“蜗牛、螔蝓,瓜牛也。”参见“ 瓜牛庐 ”。
分類:蜗牛
《漢語大詞典》:瓜牛庐(瓜牛廬)
形似蜗牛壳的小圆舍。泛指简陋的居处。三国志·魏志·胡昭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魏略》云:‘ 焦先 及 杨沛 ,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蜗牛,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 宋 陆游 《题舍壁》诗:“身寄瓜牛庐,手持科斗书。”亦省作“ 瓜庐 ”。 宋 辛弃疾 《卜算子·漫兴》词:“夜雨醉瓜庐,春水行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