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外合璧
中西合璧。《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 中国 原有的,如今搀在这 德国 操内, 中 又不 中 ,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國語辭典》:中西合璧  拼音:zhōng xī hé bì
比喻兼有中国与外国的特点。《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手。」《孽海花》第二二回:「那馆房屋的建筑法,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五幢两层楼。」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漢語大詞典》:随珠和璧(隨珠和璧)
随侯 珠与 和氏 璧的并称。传说古代 随国 姬 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 随侯 珠,又称灵蛇珠。 楚 人 卞和 于 荆山 得一璞玉,先后献给 武王 、 文王 ,均以为石, 和 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 成王 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后以“随珠和璧”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 随 珠 和 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 随 珠 和 璧。”
分類:和氏
《漢語大詞典》:隋珠和璧
隋侯 之珠与 和氏 之璧。泛指珍宝。 明 何景明 《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 隋 珠 和 璧世珍重,眼前点毁终难动。”参见“ 随珠和璧 ”。
分類:和氏珍宝
《漢語大詞典》:随珠和璧(隨珠和璧)
随侯 珠与 和氏 璧的并称。传说古代 随国 姬 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 随侯 珠,又称灵蛇珠。 楚 人 卞和 于 荆山 得一璞玉,先后献给 武王 、 文王 ,均以为石, 和 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 成王 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后以“随珠和璧”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 随 珠 和 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 随 珠 和 璧。”
分類:和氏
《漢語大詞典》:隋珠荆璧
即 隋 珠 和 璧。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立神明通天之臺,造甲乙之帐,络以 隋 珠 荆 璧。”参见“ 随珠和璧 ”。
《漢語大詞典》:随珠和璧(隨珠和璧)
随侯 珠与 和氏 璧的并称。传说古代 随国 姬 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 随侯 珠,又称灵蛇珠。 楚 人 卞和 于 荆山 得一璞玉,先后献给 武王 、 文王 ,均以为石, 和 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 成王 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淮南子·览冥训》。后以“随珠和璧”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汉书·西域传赞:“兴造甲乙之帐,落以 随 珠 和 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为上等,妙而不真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 随 珠 和 璧。”
分類:和氏
《漢語大詞典》:铜璧(銅璧)
铜制的璧形礼器。汉书·元后传:“於是冠军 张永 献符命铜璧,文言‘太皇太后当为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 ’。”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铜璧,如璧形,以铜为之也。”
分類:礼器
《骈字类编》:璿璧
文心雕龙二班两刘奕叶继采旧说以为固文优彪歆学精向然王命清辩新序该练璿璧产于昆冈亦难得而踰本矣
《國語辭典》:遗珠弃璧(遺珠棄璧)  拼音:yí zhū qì bì
遗弃的珍珠和玉。比喻残馀的珍贵事物。宋。陆游 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高级汉语词典》:衔璧舆榇
指国君投降
《分类字锦》:象璧法天
白虎通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漢語大詞典》:轩璧(軒璧)
轩车和璧玉。谓贵重的物品。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君子重正言之惠,贤於轩璧之赠;乐闻其过,胜於德义之名。”
《国语辞典》:破璧毁圭(破璧毁圭)  拼音:pò bì huǐ guī
璧、圭,美玉。「破璧毁圭」比喻破坏美好的事物。北魏。温子升〈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圭,人物既尽。」
《国语辞典》:秦庭归璧(秦庭归璧)  拼音:qín tíng guī bì
赵惠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愿以十五城交换,蔺相如捧璧入秦,而秦王无偿城意,相如持璧欲击柱,王怒终不可夺,而完璧归赵。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
《国语辞典》:弃璧负婴(弃璧负婴)  拼音:qì bì fù yīng
林回于逃难时,在危急的情况下,抛弃千金之璧而背负著小孩逃跑。典出《庄子。山木。山木》。后用以表示重视伦常道义而轻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