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申瑶,字鹤翔,山西壶关县人,进士出身。乾隆五十四年,登进士,授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河南道监察御史,安徽卢州府、安庆府知府,调苏州府知府,再调安徽芜湖兵备道。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六
曾瑶,字玉墀,新化人。嘉庆辛酉举人。有《栗坞残稿》。
王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瑶舟。诸生。嘉庆时人。以教读终其身。治经学不轻于立异,著书则以纂辑前人之说为主。有《学易五种》、《春秋王氏义》、《梨云阁杂文》。
石家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2—1839 【介绍】: 清山西翼城人,字瑶辰,自号民佣。道光二年进士,授江西龙南县知县,历上饶、大庾等县,署饶州、赣州二府。所至得民心。办赈务尤能尽心竭力。
刘琨耀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琨耀,字仲瑶,号蕉坡,山西洪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
邓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66 【介绍】: 清湖南新化人,字伯昭,又字小芸。道光十七年拔贡。官麻阳教谕。同治初舟覆溺死。有《双梧山馆文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广东番禺人,字石卿。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官右春坊右赞善。旋辞归。咸丰间曾主禺山讲席。卒年六十。有《公羊注疏质疑》、《两汉考證》、《海陀华馆诗文集》。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四
何若瑶,字石卿,番禺人。道光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左赞善。有《海陀华馆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2 【介绍】: 清湖南善化人,字雪门,晚号复叟。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历官诸暨等县令。同治间任嘉兴知府,大兵之后,辑流亡,苏民困,受到士民赞赏。光绪元年晋道员。所著《谈浙纪略》,反映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浙江情况,另有《雪门诗草》。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许瑶光,字雪门,善化人。道光己酉拔贡,历官嘉兴知府。有《雪门诗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95 【介绍】: 清河南安阳人,字玉山,号香谷。同治元年进士,历官山西平陆、永济诸县知县,有政声。光绪间为广西巡抚,提倡蚕桑,民间每年增收银五六十万两。旋调广东,卒于官。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一
马丕瑶,字玉山,安阳人。同治壬戌进士,官至广东巡抚。有《珠溪存稿》。
维基
马丕瑶(?—1895年),字玉山、一字珠溪,河南省彰德府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同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四
陈炽,原名家瑶,字次亮,瑞金人。光绪壬午举人,官户部主事。有《春林屋诗》。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胡琼瑶,浙江山阴人,胡宗尧三女,缪邦基聘妻,因兄胡耀基悔婚另字,服毒自尽。光绪丙戌御史殷李尧奏请旌表。
陈邦瑞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陈邦瑞(1855年—?),字瑶圃,一字辑侯,浙江慈溪掌起桥陈家村人。清末政治人物。光绪元年(1875年)中式乙亥科举人,次年(1876年)联捷丙子科进士。历官户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度支部右侍郎等职。宣统三年(1911年)出任袁世凯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陈蜕,(1860-1913),本名陈范,原籍湖南省衡山,生于江苏阳湖(今常州)。原名彝范,晚年更名蜕,字叔柔、蜕庵,号梦坡,退僧退翁,别号有梦通、忆云、锡畴、瑶天等。是一位精通诗文的清末报人。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刘献池(1863~?),字瑶函,台南县柳营人。清朝遗儒刘澧芷之侄,光绪十二年(1886)进嘉义县学,为邑庠生。工诗,曾参加「嘉社」。日治时期为「新柳吟社」(1922)社员,同社有新营沈森奇、施水池、柳营刘明哲、刘神岳、刘炳坤、刘明智等。昭和六年(1931),以保正身份受人托管田地,竟因此引发告诉;其子刘清时,年过四十,因此忧极发狂,投井而死。〖参考《台南县志‧人物志》,台南县政府,1980年6月30日,页94;《南瀛探索》,台南县政府,2004年;《台湾日日新报》,1931年11月26日,夕刊第四版。 〗生平诗作,主要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诗报》、《南方》,以及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前集》、赖子清编《台湾诗醇》、《台海诗珠》、郑金柱编《现代杰作爱国诗选集》、陈添和编《承欢集》、陈汉光编《台湾诗录》等诗集,兹据以辑录编校。(杨雅惠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瑶京(1876~1916),名国才,或作国垣。与王松、王石鹏为莫逆交,时人称为「新竹三王」。少时师事李希曾贡生,乙未割台后有志未遂,寄意于诗。明治四十二年(1909)发起成立「奇峰吟社」,为日治时期新竹第一个成立的诗社,参与者多系本地青壮辈文士,县知事樱井勉亦常出席诗会。后为「竹社」诗人,惜英年病逝,所遗作品甚少,主要见存于《台湾日日新报》中。(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