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幺弦
亦作“么弦”。亦作“么絃”。 琵琶的第四弦,借指琵琶。 唐 刘禹锡 《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聆音还窃抃,不觉抚么絃。”絃,一本作“ 弦 ”。 宋 张先 《千秋岁》词:“莫把幺絃拨,怨极弦能説。” 清 黄景仁 《琵琶仙·留别孙吟秋程云槎》词:“问何苦幺絃澒洞,把如此欢场变悽哽。” 清 钮琇 觚賸·姜楚兰:“ 刘 归视 兰 室,么絃在壁,黼帐闃如,抚膺太息而已。”
分類:琵琶四弦
《漢語大詞典》:捍拨(捍撥)
弹奏琵琶用的拨子。因其质地坚实,故称。 唐 元稹 《琵琶歌》:“泪垂捍拨朱絃湿,冰泉呜咽流鶯涩。”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象牙为捍拨。” 前蜀 牛峤 《西溪子》词:“捍拨双盘金凤,蝉鬢玉釵摇动。”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明皇 ﹞又令 益州 织半臂背子、琵琶捍拨、鏤牙合子等。”
《漢語大詞典》:凤啸(鳳嘯)
凤凰鸣叫声。比喻琴瑟琵琶等乐曲声。 唐 李绅 《悲善才》诗:“花翻凤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
《分类字锦》:独弹(独弹)
东京梦华录第五盏御酒独弹琵琶凡独奏乐并乐人谢恩讫上殿奏之
分类:琵琶
《漢語大詞典》:乐世(樂世)
唐 琵琶曲名。即《六幺》。一名《绿腰》《录要》。 唐 白居易 《乐世》诗:“管絃丝繁拍渐稠,《緑腰》宛转曲终头。诚知《乐世》声声乐,老病人听未免愁。”参见“ 六幺令 ”。
分類:琵琶
《漢語大詞典》:六幺令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 唐 白居易 《杨柳枝词》之一:“《六幺》《水调》家家唱,《白云》《梅花》处处吹。”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腰鼓百面红臂韛,先打《六幺》《梁州》。”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一棒轻敲昼鼓,《六幺》慢奏笙簧。”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荆公事辑:“ 熙载 自击鼓, 屋山 舞《六幺》,每醉,以乐聒之,乃醒。”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漢語大詞典》:石槽
(1).石制的水槽。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成 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 《华佗别传》:“有妇人长病经年,冬十一月中, 佗 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寒水汲灌,云当满百。”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乐寺:“ 义井里 北门外有丛树数株,枝条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铁罐,供给行人,饮水庇廕,多有憩者。”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今舟中女校书度曲,动輒乱拨石槽,以倚和其韵,虽有巧者时变新声,究不足与言乐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有无名子赠 福来 云:‘石槽一曲奏新声,弹向江天月正明。泪湿青衫缘底事,儿家前岁学初成。’”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2).琵琶上架弦用的石格子。亦借指琵琶。
《國語辭典》:推手  拼音:tuī shǒu
一种运动。由太极拳演变而来,古称为「打手」。每局比赛限时一分钟。比赛方法以每局四人为一组,二人为选手,一人为裁判,另一人为副裁判。推手的技巧仅能以推手和拉对方肩膀以下、腰部以上的部位,将对方推出或拉出圈者胜。推手的要诀在于化解对方推逼,保持自身稳定,乘势破坏对方平衡,使其倾跌。特点在借力使力,以弱力胜强力。
《漢語大詞典》:顿老(頓老)
明 代 金陵 琵琶手。名噪一时,人称“琵琶顿老”。 清 钱谦益 《金陵杂题绝句》:“ 顿老 琵琶旧典型,檀槽生涩响零丁。南廵法曲谁人问?头白 周郎 掩泪听。”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至 顿老 琵琶, 妥娘 词曲,则祇应天上,难得人间矣。”
《分类字锦》:掁触(掁触)
薛逢 听曹刚弹琵琶诗 禁曲新翻下玉都,四弦掁触五音殊。
分类:琵琶
《漢語大詞典》:摘阮
弹奏琵琶。阮咸,古琵琶的一种。相传 晋 阮咸 善奏此乐器,故名。简称阮。 宋 米芾 《西园雅集图记》:“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为 陈碧虚 。” 明 高启 有《美人摘阮图歌》。 清 钱谦益 《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摩挲名蹟,吹簫摘阮。移日视荫,乃抗手而告别。”
《國語辭典》:子弦  拼音:zǐ xián
最细的丝弦。如三弦、琵琶、南胡的外弦。也作「子弦」。
《漢語大詞典》:龙香拨(龍香撥)
用龙香木料制成的拨子。用以弹奏月琴、琵琶等弦乐器。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宋 苏轼 《宋叔达家听琵琶》诗:“数絃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词:“鱼子牋中词宛转,龙香拨上语玲瓏,明朝车马莫西东。”
《漢語大詞典》:鲲弦(鯤絃)
亦作“ 鯤弦 ”。 即鵾弦。用鹍鸡筋做的琵琶弦。亦泛指乐器的弦。 宋 晏几道 《蝶恋花》词:“却倚鯤絃无别绪,断肠移破 秦 筝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争奈鯤絃断,鸞镜羞,封书空往倩谁收,似沉浮。”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拨鯤弦,弹商调,乌银甲雨顺风调。”参见“ 鵾絃 ”。
《漢語大詞典》:鹍弦
亦作“ 鵾絃 ”。 用鵾鸡筋做的琵琶弦。 南朝 梁 刘孝绰 《夜听妓赋得乌夜啼》:“鵾弦且輟弄,《鹤操》暂停徽。” 宋 苏轼 《古缠头曲》:“鵾弦铁拨世无有,乐府旧工惟尚叟。” 王十朋 集注:“ 段安节 《琵琶録》: 开元 中,梨园则有 骆供奉 、 贺怀智 、 雷清 。其乐器,或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
分類:鹍鸡琵琶
《國語辭典》:鸣弹(鳴彈)  拼音:míng tán
弹奏弦乐器。晋。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诗:「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漢語大詞典》:濩索
“转关濩索”的省称。古乐府琵琶曲名。 宋 范成大 《复用韵记昨日坐中剧谈及赵家琵琶之妙》:“《转关濩索》都传得,想见飞凰舞緑丝。”自注:“ 正之 云:‘《转关六么濩索》《梁州歷统薄媚》……此四曲,承平时专入琵琶,今不復有能传者。’”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上》:“故言《凉州》者,谓之《濩索》,取其音节緐雄。”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授以琵琶,布指《濩索》,然意弗屑,不肯竟学。”
分類:乐府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