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09,分61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胡文焕(字 德甫 号 全庵、抱琴居士 )
琴元贞(字 正叔 号 聋叟 )
青琴
释法琴(字 古音 号 玉泉老人 蔡 )
张鸿逑(字 琴友 )
朱彰(字 有常 号 琴轩 )
陈琏(字 廷器 号 琴轩 )
朴彭年(字 仁叟 号 醉琴轩 )
梁建(字 德立 号 友琴 )
潘琴(字 舜弦 号 鹤溪、竹轩 )
马琴(字 廷宣 )
张鹏翰(字 运甫 号 琴山 )
陈寰(字 原大 号 琴溪、琴川 )
琴辅(字 士任 号 梅轩、柏栗堂、柏堂 )
其它辞典(续上)
冯绳祖(字 武甫 号 琴山 )胡文焕(字 德甫 号 全庵、抱琴居士 )
琴元贞(字 正叔 号 聋叟 )
青琴
释法琴(字 古音 号 玉泉老人 蔡 )
张鸿逑(字 琴友 )
朱彰(字 有常 号 琴轩 )
陈琏(字 廷器 号 琴轩 )
朴彭年(字 仁叟 号 醉琴轩 )
梁建(字 德立 号 友琴 )
潘琴(字 舜弦 号 鹤溪、竹轩 )
马琴(字 廷宣 )
张鹏翰(字 运甫 号 琴山 )
陈寰(字 原大 号 琴溪、琴川 )
琴辅(字 士任 号 梅轩、柏栗堂、柏堂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武甫,号琴山。不善谋生,晚年不得志。工诗文。有《窥园草》、《琴山杂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德甫,号全庵,一号抱琴居士。有《文会堂琴谱》、《古器具名》、《格致丛书》、《诗学汇选》。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字正叔,号聋叟。以孝友预己卯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王稚登妾,以妇妒出之。绣崔郊“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诗于素帨,遗稚登,自缢。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开示 纵遇开示。一时难悟。要假话头。逼开心慧。工夫日久。日磨千炼。如鸡抱卵。煖气久蒸。忽然一日时节到来。或遇因缘触发。心目方得开悟。古云。是花各有开时节。春兰秋菊不同途。凡作工夫。当离喧闹。截断众缘。屏息杂念。单提本参话头。至于行住坐卧。苦乐逆顺。一切时中。不得忘失。念兹在兹。专心正意。切切思思。念念自究。返观自己这个能追能问底是个什么人。若能如是下疑。疑来疑去。疑到水穷山尽处。树倒藤枯处拟议不到处。心忘境绝处。忽然疑团迸散。心花朗发。大悟现前。顿见自己本来佛性。一段风光非从外得。若得真有此见处。更要求觅高见宗匠决择邪正。不可以此便休。如此才名入门。才名得地。 坐中所见善恶。皆由坐时不起观察。不正思惟。但只瞑目静坐。心不精采。意顺境流。半梦半醒。或贪著静境为乐。致见种种境界。夫正因做工夫者。当睡便睡。一觉一醒。便起抖擞精神。挪挲眼目。咬住牙根。捏紧拳头。直看话头落在何处。切莫随昏随沈。丝毫外境不可采著。 念佛警策 一句阿弥陀佛。宗门头则公案。譬如骑马拄杖。把稳生涯一段。不拘四众人等。持之悉有应验。行住坐卧之中。一句弥陀莫断。须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当念认得念人。弥陀与我同现。便入念佛三昧。亲證极乐内院。莲胎标的姓名。极功之者自见。亲见弥陀授记。便同菩萨作伴。自此出离娑婆。一路了无忧患。直至无上菩提。永劫随心散诞。依得此道归来。决定成佛不欠。 开示 夫真参实悟者。非在念得一句佛熟而致。非在持一万法无字公案日久自然而致。非在长坐不卧苦碍睡魔而致。何故。在人正念正气而感致也。大抵要具观察慧力。念念自疑自攻。直至攻化日久。尘劳屏息。净体现前。忽然随机激发。大悟本来。通身是佛。更不许你分心分性。自然得个安乐田地。如若一法不明。亦用辩明。一理不通。亦用参通。无恶不去。无善不修。无功不完。无理不辩。方成圣道。假使悟明本体之后。便休歇去。不能通达化门文物者。古人谓之堕在百尺竿头。落于二乘小果。终不能至一切智海。故大觉云。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岂虚言哉。 又 未审作工夫从甚处起。甚处得半。甚处了毕。有此喻者。我方信之。晃兄曰。正如此问。方可与汝说之。大抵人之佛性各各皆有。只因无佛智慧破除烦恼。所以不得机缘相合。见在情尘所缚。譬如世间造酒。虽有米水。大用面力多。若无曲力攻化。终不成酒。人之佛性喻米。福缘喻水。然虽有性有福有缘。若无大智大慧内攻内化。终不成佛。只名凡夫。大凡作工夫之人。务将平生是与不是悉皆丢在一边。只持一句本参话头自疑自问。自问自疑。自逼自追。自攻自究。不许求人说破。不许依义解明。务要句下精通。命根顿断。如此昼三夜三逼将去。年久月深。忽日心不思量。口中自然流出一句二句或四句八句应机合格语。此名聪明境界。大凡悟道之人。皆从聪明境过。不可便认。依前逼将去。忽日信口道出百千偈颂。却如通身是口。切莫放下。正好用工著力。如造酒相似。大沸后直倒澄方止。人作工夫。直至聪明境过。大悟现前。频将古人一千七百则公案无一不勘明。无一不了当。直至无禅可参。无佛可修。无法可疑。乃至头头上达。物物上通。信口道来。皆合古格。那时不了自了。不休自休。不待放下而自休歇。如人到家。不愁路也。方名工夫到家之人也。 行实 师闽兴贤人。父蔡姓。母黄氏。二十七出家。馀不载。 袾宏曰。劝念佛偈甚好。冗句裁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波府慈溪人。字琴友,姚与祁妻。工词,每有赓咏,意到即成。有《清音词》。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
彰,字有常,号琴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1454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全粤诗·卷七一
陈琏(一三七〇 — 一四五四),字廷器,号琴轩。东莞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举人,选授广西桂林府学教授。惠帝建文三年(一四〇一),秩满迁国子监助教。成祖永乐元年(一四〇三),廷臣荐琏有治才,召试列优等,擢知许州。三年,改知滁州。七年,擢扬州知府,仍掌滁州事。复擢四川按察使。宣宗宣德元年(一四二六),召还,改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调升南京礼部左侍郎。六年,致仕。历仕五朝,卒年八十五。琏官滁州时,均徭役,时征敛,禁奸戢暴,滁人感其德,并欧阳修、王禹偁而祀之,称三贤祠。有《琴轩集》三十卷、《归田稿》若干卷等。事见明罗亨信撰行状,明戴璟修嘉靖十四年刻本《广东通志初稿》卷一二、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一四有传。陈琏诗,《归田稿》已佚,《琴轩集》明刻本二种(正统六年初刊本、万历四十五年重刊本)亦已佚;今以香港学海书楼所藏(孤本)清康熙六十年万卷堂陈氏后人重刊本为底本(简称康熙本),该刊本前十二卷为诗。参校民国十八年东莞陈伯陶聚德堂刊本《琴轩集》十卷本(简称民国本,为康熙本之简编本,前三卷为诗)、清温汝能嘉庆十八年刊本《粤东诗海》、民国张其淦民国十三年刊本《东莞诗录》等选本。所辑佚诗,参考《莞水丛书·琴轩集》附杨宝霖辑佚部分,校以原版,并他本辑得者,另作一卷附后。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琏字廷器,东莞人。洪武丁卯举人,除桂林教授,迁国子助教。永乐初,知许州,改滁州。寻以扬州知府摄州事,擢四川按察使,入为南通政使,掌国子监事,终礼部侍郎。有琴轩稿》三十卷。 《抑庵集》:陈公文词典重,人爱之如拱璧。 梁崇善《广东诗粹》:黄才伯云:「琴轩当永乐初,铺张朝廷盛德,为《平安南》、《巡狩》、《平羌》三颂,及《铙歌鼓吹曲》十二首以献,文皇览之,大加称异,以滁州守超擢西蜀宪使。文人遇主之隆,论者以比相如奏赋,殆有过之云。」 屈大均《广东新语》:明兴,东莞有凤台、南园二诗社,其诗颇得源流之正。琴轩陈公尝录自宋、元以至国初,为《保安诗录》。 田按:侍郎诗,词格俱精,天然秀拔。)
人物简介
简介
朴彭年,1417年出生,1456年逝世,字仁叟,号醉琴轩,朝鲜王朝初期的一位学者、官员。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二四
梁建,字德立,号友琴。东莞人。韡子。明英宗天顺间布衣。事见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4—1513 【介绍】: 明浙江景宁人,字舜弦,号鹤溪。天顺元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累迁福建兴化知府,在官建社学、毁淫祠,禁端阳竞渡、元宵放灯旧俗。有《竹轩稿》。维基
潘琴(1424年—1513年),字舜弦,号竹轩,浙江处州府景宁县人,天顺进士,官至福建兴化府知府。浙江乡试第七名。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进士。历官南京吏部稽勋主事,改兵部武库司,迁职方员外郎、郎中,成化八年(1472年),擢福建兴化府知府。致仕归,家居三十八年,卒年九十。
人物简介
维基
马琴(1436年—?年),字廷宣,四川成都府内江县人,民籍。治《诗经》,成化元年(1465年)由儒士中式乙酉科四川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成化二年丙戌科会试联捷第三百二十五名,第三甲第二百零三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鹏翰,字运甫,号琴山,陕西庆阳县(今属甘肃省庆阳市)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进士。任山西襄垣县知县。丁忧去职。服除,补任益都县,擢监察御史,巡视两浙盐课。左迁解州判官,不久升苏州通判。再升南京户部员外郎。出为河南佥事,升山东参议,引疾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原大,号琴溪,陈察弟。正德六年进士。官南京国子监司业,进祭酒。工画,有《琴溪集》。维基
陈寰(1477年—1539年),字原大,号琴川、琴溪,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与兄佥都御史陈察并称“二陈先生”。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九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进士。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奉化人。字士任。号梅轩、柏栗堂、柏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