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18,分8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理正
理曲
理民
理平
精理
分理
分理
悟理
理索
定理
悖理
理欲
理断
理体
理直
《漢語大詞典》:理正
(1).按法定罪。汉书·武帝纪:“将军已下廷尉,使理正之。” 颜师古 注:“理,法也,言以法律处正其罪。”
(2).道理正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切磋:“使文奇而理正,是尤难也。”文献通考·经籍五:“以经传所引逸诗考之,则其辞明而理正。”
《漢語大詞典》:理曲
弄曲,演奏乐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日犹赊,谁能理曲。”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 宋 邢居实 《明妃引》:“ 披香殿 里夜吹笙, 未央宫 中朝理曲。”
理由欠缺;没有道理。 元 王结 《善俗要义·明要约》:“亦有诈立契约公肆欺谩者,然理曲之人,终亦败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
《漢語大詞典》:理民
治理百姓。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著为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然 亮 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一折:“上圣自从 煬帝 封为 嘉州 太守,爱惜黎庶,束杖理民。”
《漢語大詞典》:理平
犹治平,升平。 唐 白居易 《批百僚贺御撰屏风表》:“朕烈祖 太宗 ,以古为镜,用辅明圣,实臻理平。”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今幸功名以继祖禰,年享寿考,运逢理平。”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世当理平无事之秋。”
分類:治平升平
《漢語大詞典》:精理
(1).精微的义理。 南朝 宋 王僧达 《答颜延年》诗:“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名象微言该,训詁精理洽。”
(2).精心料理。 南朝 梁 沈约 《〈宋书〉自序》:“居家精理,姻族资赖。”
《漢語大詞典》:分理
名分与事理。《旧唐书·温造传》:“凡事有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也。分理一失,乱由之生。” 章炳麟 《与邓实书》:“以为文生於名,名生於形,形之所限者分,名之所稽者理,分理明察,谓之知文。”
《國語辭典》:分理  拼音:fēn lǐ
1.文理。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2.处理、受理。元。无名氏《百花亭》第四折:「元帅在上,可怜见王焕有纸状告著一个人,乞赐分理。」《红楼梦》第六四回:「亲友渐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宾送客等事。」
3.解释、分辨道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陈氏晓得分理不清的,走了转来,一心只要自尽。」
《漢語大詞典》:悟理
(1).领会道理。 唐 苏颋 《授吴昇太子左赞善大夫制》:“ 吴昇 悟理明达,用心微妙,博以才艺,精於谈吐。”
(2).参悟佛理。 明 陈子龙 《萧山寺作》诗:“悟理尘网超,藴真玄赏契。”
《漢語大詞典》:理索
索回。 宋 司马光 《蓄积札子》:“告諭蓄积之家,许令出利借贷与人。候丰熟之日,官中特为理索,不令逋欠。”金史·太祖纪:“有犯罪流窜边境或亡入于 辽 者,本皆吾民……当行理索。”
《國語辭典》:定理  拼音:dìng lǐ
1.永久不变的真理。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序》:「子程子曰:『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数学上的命题或公式,已證明为真实,可以定为原理或规则的,称为「定理」。
3.有明文规定的事项。
《漢語大詞典》:悖理
同‘背理’。
分類:悖理背理
《漢語大詞典》:理欲
“天理人欲”的省称。语出礼记·乐记:“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按,后 宋 代理学家把“天理”解释为封建的伦理纲常,“人欲”解释为人的生活欲望,并认为二者不容并立。宋史·陈宓传:“ 宓 天性刚毅,信道尤篤,尝为《朱墨铭》,谓朱属阳,墨属阴,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辨论性天,剖析理欲。” 杨度 《梁氏〈中国之武士道〉叙》:“诚以理欲交战之际,必有一胜一败。”
分類:理学家
《漢語大詞典》:理断(理斷)
审理判决。元史·刑法志二:“诸大宗正府理断人命重事,必以 汉 字立案牘。”
《漢語大詞典》:理体(理體)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國語辭典》:理直  拼音:lǐ zhí
1.正义无私。《北史。卷二三。列传。于栗磾》:「案谥法,刚强理直曰武,怙威肆行曰丑,宜谥武丑公。」
2.理由正确、充足。《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理直千人必往,心亏寸步难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这事是他理直,不好曲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