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85,分11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识理
理狱
近理
理功
理冤
处理
和理
赞理
理屈
理任
理识
理世
理文
石理
害理
《漢語大詞典》:识理(識理)
辨认和理解。《宋史·王奭传》:“ 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 马嵬 ,军士已诛 杨国忠 ,请矫詔之罪,乃始諭以识理不明,寄任失所。”
《高级汉语词典》:理狱
处理讼事
分类:理狱
《國語辭典》:近理  拼音:jìn lǐ
合理。如:「议论近理」《旧五代史。卷五八。唐书。列传。崔协》:「协器宇宏爽,高谈虚论,多不近理,时人以为虚有其表。」
《漢語大詞典》:理功
治理之功绩。通典·选举四:“居是国也,累代尊重。然后士民之众附焉。是以教化行而理功立。”
《韵府拾遗 元韵》:理冤
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三年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三公免冠自劾制曰昔卫有忠臣灵公得守其位今何以和穆阴阳消伏灾谴刺史太守详刑理冤存恤鳏孤勉思职焉
《國語辭典》:处理(處理)  拼音:chǔ lǐ
治理、解决。《旧唐书。卷一二九。韩滉传》:「皋奏报失实,处理无方,致令闾井不安,嚣然上诉。」
《漢語大詞典》:和理
(1).中和之道。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 成玄英 疏:“知之与恬交相养也,斯则中和之道,存乎寸心,自然之理,出乎天性。”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章炳麟 《论式》:“﹝ 魏 晋 之文﹞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以为百世师矣。”
(2).谓处事和洽而得当。礼记·昏义:“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 马睎孟 曰:“和则有理,理则有义。”南史·刘孺传:“﹝ 孺 ﹞出为 晋陵 太守,在郡和理,为吏人所称。”
《國語辭典》:赞理(贊理)  拼音:zàn lǐ
襄助。《国语。晋语九》:「士景伯如楚,叔鱼为赞理。」
《國語辭典》:理屈  拼音:lǐ qū
道理上有所亏欠。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九。栏街虎》:「会其人以讼事至廷,诘问理屈,遂杖之,数至八而毙。」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六。姑妄听之二》:「意其魂即栖是室,故欲驱奴子出,一经斥责,自知理屈而止欤!」
《漢語大詞典》:理任
谓到任治事。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当官理任,衎衎辩举。”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二折:“自从相公理任以来,俺在这衙门后堂居住。”《元典章·吏部四·赴任》:“今后赴任官员,如到任所即将理任署事,月日飞申,以凭标附。”
分類:到任治事
《國語辭典》:理识(理識)  拼音:lǐ shì
见识、见解。《晋书。卷六一。列传。周浚》:「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检括精详。」《隋书。卷六三。列传。元寿》:「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漢語大詞典》:理世
(1).治理天下。管子·霸言:“摶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战国策·赵策二:“故理世不必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晋书·皇甫谧传》:“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理世之与化人,盖殊路而同归。”
(2).治世。太平盛世。 唐 白居易 《序洛诗》:“苟非理世,安得闲居。”
《漢語大詞典》:理文
(1).处理政事文书。《淮南子·本经训》:“古者明堂之制……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 高诱 注:“理文,理政事文书也。”
(2).犹纹理。 元 赵觐 《陈桧》诗:“不识 陈 朝檜,相传故老言。理文俱左纽,后土自蟠根。”
《漢語大詞典》:石理
石头的脉络纹理。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方城石》:“此石出 方城县 葛仙公巖 内,石理如玉,莹如鑑光。” 清 高兆 《观石录》:“石理不一,相石为难。”
《漢語大詞典》:害理
违背常理;有害于伦理。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於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补遗:“ 章子厚 尝言,饥时遇不相识亦须索饭,饱后见爷亦不拜,此最害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府尹大怒道:‘这泼妇!此必是你夫前妻或妾出之子,你做人不贤,要做此忍心害理之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