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用意  拼音:yòng yì
1.意向、存心。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通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用意深矣!」
2.注意。《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到晚来,能仔细,大门关了小门闭;刷净锅儿掩厨匮,前后收拾自用意。」
《國語辭典》:理问(理問)  拼音:lǐ wèn
1.审理、讯问。《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其斗讼、婚田、良贱、钱债、财产、宗从继绝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水浒传》第二六回:「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2.职官名。元代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等官,负责检查核验法律实施情况,明朝以后则属布政司直属官员。
《國語辭典》:解决(解決)  拼音:jiě jué
1.疏解、处理清楚。如:「解决了难题。」汉。王充《论衡。案书》:「孰与剖破浑沌,解决乱丝?」《孽海花》第三○回:「他在窗外听得不耐烦,爽性趁此机会,直闯进去,把出去的问题直捷痛快的解决了。」
2.消除、消灭。如:「把敌人完全解决了。」
《國語辭典》:立场(立場)  拼音:lì cháng
批评、观察或研究某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保持的态度。如:「站在教育的立场,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
《國語辭典》:口径(口徑)  拼音:kǒu jìng
1.器物的圆口直径。《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2.枪炮、望远镜等规格的表示。如:「枪炮口径」、「大口径望远镜」。
3.指对事情见解的统一标准。如:「公司上下对这事件的看法口径一致。」
《國語辭典》:出发(出發)  拼音:chū fā
启程、动身。如:「我早已将行李收拾好,随时可以出发。」
《國語辭典》:幼稚病  拼音:yòu zhì bìng
对事情看法不成熟、缺乏远见的缺点。如:「若以为经济建设的成果可代表一切,那也是犯了轻视文化的幼稚病。」
《漢語大詞典》:枝节横生(枝節横生)
比喻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岔子。 清 薛福成 《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洋人每有人命债讼等案,均有领事官自理,往往掣我地方官之肘,从前 中国 各口之枝节横生,亦实由於此。”
《国语辞典》: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拼音:zhǎn cǎo bù chú gē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谚语)比喻处理问题要从根本著手,澈底解决,否则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成为问题。如:「面临这僵局,你一定要壮士断腕,痛下决定,否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国语辞典》:心理医生(心理医生)  拼音:xīn lǐ yī shēng
为人检查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员。
《国语辞典》:幽默感  拼音:yōu mò gǎn
善于运用风趣的语言和机智的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他富有幽默感,凡是与他相处的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如果能笑口常开,再加点儿幽默感的话,常会让你周遭的人感染生命的喜悦。」
《國語辭典》:公式化  拼音:gōng shì huà
1.文艺创作时,在表现人物、架构、情节等方面套用固定格式。如:「这部小说陈腔滥调,情节公式化,实在很乏味。」
2.不根据现实问题、具体情况,而以某种固定方式刻板地处理问题。如:「这次事件不宜套用已往公式化的处理方式,应另立专案来解决。」
《漢語大詞典》:编程序
在利用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问题,人们根据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要求,给电子计算机设计指令
安排事情进行的先后顺序
《國語辭典》:拿主意  拼音:ná zhǔ yì
确定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对策。《红楼梦》第五七回:「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
《漢語大詞典》:识变从宜(識變從宜)
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