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驳(反駁)  拼音:fǎn bó
因反对而辩驳。如:「讨论问题时,不能只是一味地反驳别人。」
《漢語大詞典》:流借
(1).暂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赦前流借钱粮。”
(2).即现代所谓货币流通。《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神宗熙宁十年》:“钱利於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於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饗十万之利,遍於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此为世界上较早出现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数量关系的理论。
《漢語大詞典》:人性论(人性論)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一般指离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剥削阶级人性论。人的本质,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社会性的人性通常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因此不能离开人的阶级性去解释人性。但是社会性并不等同于阶级性,把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完全归结为人的阶级性,也是不确切的。
《國語辭典》:因果报应(因果報應)  拼音:yīn guǒ bào yìng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关系。一切有意志的行为,不论善恶或中性,都必导致未来世的乐、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换言之,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未解脱之前,永不休止。
《漢語大詞典》:轶义(軼義)
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清 冯桂芬 《〈约堂算学杂记〉序》:“厥后古书稍稍出,后生雋才,探讨紬绎,往往得一二遗文軼义於残编断简之中。”
《漢語大詞典》:置之不论(置之不論)
搁在一旁,不予理论。 鲁迅 《而已集·文艺和革命》:“这之前,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工人起来暗助,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或则无从查考了,置之不论。”亦作“ 置之弗论 ”。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鬼神之事,难言之矣,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论了。”
分類:一旁理论
《漢語大詞典》:庸俗进化论
把达尔文进化论庸俗化的哲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主要代表是英国斯宾塞。认为发展是某种现象原有属性的增加和减少,否认发展的飞跃和量变到质变。这一思想运用到社会问题上,就成为只要改良、不要革命的社会理论。
《國語辭典》:有机化学(有機化學)  拼音:yǒu jī huà xué
研究有机化合物或有机物质的来源、结构、性质、反应及合成的科学。
《國語辭典》:助产士(助產士)  拼音:zhù chǎn shì
受过专业训练,持有助产士执照,从事接生工作的人。
《國語辭典》:政治学(政治學)  拼音:zhèng zhì xué
研究国家的起源、性质、政体、目的等,及一个社会中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科学。
《漢語大詞典》:争斤论两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例如:他爱争斤论两,少招他。
《漢語大詞典》: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简称“庸俗经济学”。只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面现象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18、19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漢語大詞典》:完善说
西方美学理论之一。认为事物的美在于其完善。中世纪美学将这种完善归于上帝的安排。后德国沃尔弗提出,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善,只要该事物凭它的完善能引起我们的快感,那便是美的。
《漢語大詞典》:唯心辩证法
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特点是在把客观物质世界归结到精神的基础上,论证精神、概念的辩证运动和发展。德国黑格尔第一个建立起了庞大的唯心辩证法体系,故唯心辩证法又特指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其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
《國語辭典》:唯我论(唯我論)  拼音:wéi wǒ lùn
一种哲学思想。主张认识为人心中主观的作用,一切外界事物皆不能离开我之意识而存在。是一种极端的唯心论。后亦发展为以自爱自利为行为准则的伦理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