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医(中醫)
符合医理。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於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传奇中宾白之繁,实自予始……与其留餘地以待增,不若留餘地以待减。减之不当,犹存作者深心之半,犹病不服药之得中医也。”
分類:中医符合
《國語辭典》:乐语(樂語)  拼音:yuè yǔ
1.谈论音乐的言辞。《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2.一种文体。宋时宫廷演戏,命词臣作词,使伶人歌唱的颂词。如《苏东坡集》外集下有〈东坡乐语〉。
3.制曲者的意想,有时为谱表所不能表出,附记于谱表上的标记,统称为「乐语」。
《漢語大詞典》:诗源(詩源)
喻关于诗的理论、主张。 唐 薛能 《题后集》诗:“诗源何代失澄清,处处狂波污后生。”
分類:理论主张
《國語辭典》:学说(學說)  拼音:xué shuō
学术上有根据、有系统的理论或主张。民国。章太炎《国故论衡。卷中。文学总略》:「学说以启人思,文辞以增人感。」
《國語辭典》:学说(學說)  拼音:xué shuo
照样述说他人的言语。如:「这一篇话,他都学说给我听了。」
《國語辭典》:实验(實驗)  拼音:shí yàn
1.实地的试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
2.科学上为了要阐明某种现象或验證某种理论,用种种人为的方法,加以反覆试验,并观察其变化,称为「实验」。
《國語辭典》:实境(實境)  拼音:shí jìng
真实的景象。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有分格、有来委、有实境,一涉议论,便是鬼道。」
《漢語大詞典》:空义(空義)
不切实际的理论。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及其末流,以空义相演,以摹仿擅长,于是 常州 人士,倡言 西汉 今文之学,杂採讖纬之书,旁及曲词之音。”
《國語辭典》:三停  拼音:sān tíng
1.三部分。(1)术数用语。相术家以人体的头为上停,腰为中停,足为下停;又面部则以天中至印堂为上停,山根至准头为中停,人中至地阁为下停。《金瓶梅》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2)字的结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的,称为「三停」。
2.三成。《董西厢》卷一:「三停来是闺怨相思,折半来是尤云殢雨。」
《國語辭典》:理想  拼音:lǐ xiǎng
1.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和想像。如:「用功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2.使人满意的、符合希望的。如:「我这次考得不怎么理想,希望下次能改进。」
《漢語大詞典》:理意
(1).理论、见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吴兴 施续 为 寻阳 督,能言论。有门生亦有理意,常秉无鬼论。”
(2).道理和含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汉 高祖 谓 项羽 曰:‘吾翁即若翁。’此语理意甚长。”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余谓文章要在理意深长,辞语明粹,足以传世觉后。”
《漢語大詞典》:务虚(務虚)
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等方面进行研讨学习。 胡耀邦 《〈理论工作务虚会〉引言》:“我们这次理论工作务虚会,是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时候召开的,应当着重讨论一下理论宣传工作怎样适应这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國語辭典》:医理(醫理)  拼音:yī lǐ
医治疾病的学理,泛指医学上的各种理论知识。元。吴澄〈抚州重修三皇庙记〉:「《本草》之辨药性,《内经》之究医理,今世所传虽不无托附,而大率必尊归于圣人。」明。杨士奇〈赠周用珍诗序〉:「其言依于礼,其才盖适于用,尤善说医理,娓娓有造诣。」
《漢語大詞典》:议学(議學)
(1).谓谋议兴学化民之事。明史·儒林传一·陈谟:“ 洪武 初,徵诣京师,赐坐议学。”
(2).指研究议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说。 孙中山 《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自西学之东来也,玄妙如宗教、哲学,奥衍如天算、理化,资治如政治、经济,实用如农、工、商、兵,博雅如歷史、文艺,无不各有专书,而独於浅近需要之议学,则尚闕如。”
《國語辭典》:灯塔(燈塔)  拼音:dēng tǎ
设置在海岸港口或小岛上的高塔。里面装有强力的发光设备,夜晚能发出定时明灭的灯光,作为海上船只航行的指标,可避免海难事件发生。
《國語辭典》:酣饫(酣飫)  拼音:hān yù
酒醉饭饱。《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传。元德秀传》:「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