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球 → 毬球”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护腕
如击剑者或球类运动员所用的戴在手腕上防止扭伤的防护套;尤指射箭运动员戴的一种通常皮革制的防护套,以防止左腕因弓弦突然绷断而被弹伤
套在手腕上的保暖编织物
《国语辞典》:本垒(本垒)  拼音:běn lěi
球类运动用具。棒、垒球运动中,打击者所站地方的垒包。为跑垒者得分的起跑点和回归点,通常是用木板或橡胶等物做成,呈五角形。
《國語辭典》:棒球  拼音:bàng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相传源于英国的板球运动,后由美国人朗特斯改良为棒球。西元一八五八年,美国正式组织棒球联盟以推广棒球运动。比赛方式固定,出场球员每队九人,攻守互换,以得分多寡决定胜负。
2.棒球比赛用球。为正圆形,以皮、橡塑或塑胶制成,圆周为二十三公分,重约一百四十二至一百四十九公克。
《漢語大詞典》:棒球运动
以棒打小球为主要特点的一项集体性球类运动。球场呈直角扇形,设四个垒:一垒、二垒、三垒、本垒。球用橡皮或软木为芯,表面以皮革缝合。球棒用硬木或金属制成。比赛分两队,每队九人。进攻队员在本垒用棒击守队投手投来的球,击出后从本垒开始,依次踏过一、二、三垒回至本垒者得1分。守队队员用接球和传球技术将攻队击出的球接住或传至垒上,迫使或触杀跑垒者出局。若三人出局,即轮换攻守,轮换一次为一局,赛九局,以得分多者为胜。
《国语辞典》:槌球  拼音:chuí qiú
一种源于法国的球类运动。用木槌击球,使球按顺序槌进场中设置的球门,以最后击中终点柱算进球得分。比赛时间三十分钟。由于运动量并非很激烈,适合中老年人从事。
《國語辭典》:曲棍球  拼音:qū gùn qiú
1.一种融合足球、冰球的激烈运动。可分为草地曲棍球、室内曲棍球、旱冰曲棍球、长曲棍球和水下曲棍球。比赛时以下端弯曲的球棍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
2.曲棍球运动所使用的球。体小而硬。
《国语辞典》:球僮  拼音:qiú tóng
在球类运动中,负责捡球的人。
《漢語大詞典》:排球运动
用手击球过网的一项球类运动。球用皮制,内装橡皮胆,圆周65~67厘米,重250~280克。球场长18米,宽9米,中间横隔球网(网高:男2.43米;女2.24米)。两队分立网的一边,每队六人。运用发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技术和战术互相攻守。球须在空中还击,每方最多可连续击球三次,每人不能连击两次。以击球落入对方场内而得分。每局15分。采用五局三胜制。
《國語辭典》:排球  拼音:pái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由美国人所创,球场长方形,中央隔有高网,双方分占一边,以手托或击球,使球在网上往来,不得落地。
2.排球运动用球。通常用人造革或牛皮做壳,橡胶做内胎。
《漢語大詞典》:乒乓球运动
双方站在中隔横网的球台两端,用球拍轮流击球过网的一项球类运动。球台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高76厘米。网长183厘米,高15.25厘米。球用塑料制成,直径37.2~38.2毫米,重2.40~2.53克。球拍为木制,上粘胶皮。双方采用发球和推、拉、抽、削、搓、挡等技术互相攻守,使球落在对方台面上。球在台上反弹一次后方能还击。比赛采用五局三胜或三局二胜制,每局21分。
《國語辭典》:水球  拼音:shuǐ qiú
一种于水上进行的球类运动。比赛多在游泳池内进行,球场两端各设有一张带网的球门,运动员利用传球、运球等各种技巧将球射入对方球门,分数多者为优胜。
《國語辭典》:守门员(守門員)  拼音:shǒu mén yuán
在球类运动中,负责防守球门的选手。
《漢語大詞典》:扣杀(扣殺)
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术语。谓猛烈攻击,使对方难以还手的动作。《体育报》1983.5.21:“她虽然不一定直接得分,但却为爆发力好、扣杀凌厉凶狠、命中率高的 沈剑萍 不断创造得分机会。”
《國語辭典》:马球(馬球)  拼音:mǎ qiú
1.一种球类运动。分二组竞赛,每组四人,在长方形球场上,运动员骑马拿长木槌,将球击进对方球门者则得一分。在限定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
2.马球运动用球,用藤根制成,直径约八釐米多。
《國語辭典》:联赛(聯賽)  拼音:lián sài
运动比赛中,三个以上同等级队伍间的竞赛。如:「这次校庆,将扩大举办一次足球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