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3,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立班
升班
官班
旧班
班次
班序
同班
南班
两班
催班
归班
班史
班朝
马班
分班
《漢語大詞典》:立班
上朝时依品秩站立。 唐 白居易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诗:“彩笔停书命,花甎趁立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國語辭典》:升班  拼音:shēng bān
学生升至高一级的班。如:「这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心智发展超越同龄的学生,应该考虑让他升班学习。」
《漢語大詞典》:官班
官职的等级位次。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 张説 拜集贤学士,於院所讌会,举酒, 説 推让不肯先饮,谓诸学士曰:‘学士之礼,以道义相高,不以官班为前后。’” 唐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流辈尽来多叹息,官班高后少过从。”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班分内外,游处遂参差。”
《漢語大詞典》:旧班(舊班)
从前的职位。班,位次。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老入 明光 踏旧班,染鬚那復唱《阳关》。”
《國語辭典》:班次  拼音:bān cì
1.朝廷官位的分列次序。《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诏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学校中的班级次序。如:「你的班次比我高,我当然要称呼你为学长。」
3.交通运输工具定时往来的开行次数。如:「为了输运旅客,铁、公路都增加了许多班次。」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玚〈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于践土」唐。孔颖达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如:「排得如此密的班次,工作人员有适当的睡眠吗?」
《國語辭典》:班序  拼音:bān xù
1.班列次序。《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2.依官爵或年纪排列的次序。《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
《國語辭典》:同班  拼音:tóng bān
在同一个班级求学或任事。如:「两人从小到大都同班,这样的缘分实在难得。」
《漢語大詞典》:南班
宋仁宗 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宗子授南班官,世传 王文正 太尉为宰相日,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 景祐 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欲缘大礼乞推恩,使诸王宫教授 刁约 草表上闻……自此遂有南班之授。”宋史·光宗纪:“﹝ 绍熙 元年﹞秋七月癸丑,詔 秀王 诸孙并授南班。”
《漢語大詞典》:两班(兩班)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新唐书·百官志三:“两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为使涖之。”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一朝丹詔自天下,两班仰首看腾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讳:“一日,上御奉天门视朝,侍卫忽惊扰,两班亦喧乱。”
《韵府拾遗 删韵》:催班
秘笈新书青琐催班甫拜丹墀之诏绛驺清道又宣独坐之威
《漢語大詞典》:归班(歸班)
(1).指有爵禄者就闲待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后 秀邸 诸子弟悉归班焉。”
(2). 清 制,凡进士不授以他项官职,而以知县铨选者亦称“ 归班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到了中书,就不大有人想了;归班更不必讲……那时一纸呈儿掛冠林下,倒是一桩乐事,不然索性归了班,十年后才选得出。”《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 庆廉 著仍照前旨,归班銓选。”
《國語辭典》:班史  拼音:bān shǐ
称班彪、班固、班昭所著的汉书。《陈书。卷三○。陆从典传》:「从典笃好学业,博涉群书,于班史尤所属意。」唐。薛元超 谏皇太子笺:「伏乞听政馀閒,留情坟典,所读班史,请毕残功。」
分類:班固
《漢語大詞典》:班朝
谓整肃朝班。《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孔颖达 疏:“班,次也;朝,朝廷也。次谓司士正朝仪之位次也。”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重以班朝待典,饰令详仪。”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天聪 六年,行新定朝仪; 崇德 元年,行太庙荐新礼……八年,定内外相见礼,此我朝班朝肃庙之始。”
分類:整肃朝班
《國語辭典》:马班(馬班)  拼音:mǎ bān
汉司马迁作《史记》,班固作《汉书》,皆为良史之材,世称为「马班」。《文史通义。内篇一。书教下》:「史氏继春秋而有作,莫如马班。」也作「班马」。
《国语辞典》:分班  拼音:fēn bān
1.分成行列。《西游记》第八回:「谢罢,各分班而退,各执乃事,共乐天真。」
2.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班级以利教学,分班标准多元,如依学科类别、兴趣、性向或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