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相关人物
班姑史
班昭才学
曹家
相关人物
班昭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
例句
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 杜甫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典故
相关人物
大家东征
相关人物
班昭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曹世叔妻〉~2784~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臧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昭明文选》卷九〈赋戊·纪行上·东征赋〉~432~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
例句
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漢語大詞典》:班姬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漢語大詞典》:班女
《漢語大詞典》:班姬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
《漢語大詞典》:班姑
指 汉 班昭 。 唐 杜甫 《奉贺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诗:“奕叶 班姑 史,芬芳 孟母 邻。”《红楼梦》第一回:“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 班姑 、 蔡女 之德能。”参见“ 班女 ”。
分類:班昭
《漢語大詞典》:仰思
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 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焦循 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李善 注引 班昭 曰:“言已旦仰思此梦,心中矇矇,未知其吉凶。”
《漢語大詞典》:渝变(渝變)
变更,变化。《文选·班固〈幽通赋〉》“晧尔太素,曷渝色兮” 汉 班昭 注:“言人能篤信好学,守死善道,不渐染於流俗,是为白尔天质,何有渝变之色也!”《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復渝变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少卿 章岵 尝官於 蜀 ,持吴罗,潮綾至官,与川帛同染红。后还京师,经梅润, 吴 湖 之帛,色皆渝变,唯 蜀 者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