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3,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4  85  86  8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数珠母珠记子
四天珠
珠颗用对功德多少
五部相应数珠
搯珠法
数珠功德经
髻珠
髻珠经
龙珠
拟宝珠
鹅珠
额上珠
额珠
系珠
药珠二身
数珠母珠记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陀罗尼集经曰:「作是相珠一百八颗,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为母珠。又更作十颗银珠,以充记子。」此母珠表无量寿佛,记子者,为捻一百八珠而记其遍数之用,其十颗表示十波罗蜜之无尽藏也。净土宗用记子为念佛之记数。
四天珠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书四点。密宗之数珠,每七颗或二十一颗,插入异类异种或同珠之小形者四颗,是非有经轨可凭,惟彼宗常诵真言以七遍或二十一遍为常规,故为其记子而加之也。
珠颗用对功德多少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此中一分者为念一遍之一功德,一倍者,为念一遍之二功德,即逐数倍增也。又此用材之中,总有二十馀种。独陀罗尼集经以水精为第一最胜,其馀经轨皆以菩提子为第一最胜。


五部相应数珠
【佛学大辞典】
(杂语)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杂色。瑜伽念诵经谓如来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珠。莲华部,莲子。羯磨部,杂宝间错。
搯珠法
【佛学大辞典】
(仪式)摄真实经谓佛部,右手拇指与头指。金刚部,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华部,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右手拇指与四指。苏悉地经谓胎藏界之三部,佛部,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搯之。莲华部,合大指与中指之头,馀指皆舒而搯之。金刚部,合大指与头指之头,馀指皆舒而搯之。
数珠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名。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名。
髻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髻中之珠也。法华七喻之一。有大功者,王解髻中之明珠而与之,以喻为已出分段生死,进而离变易生死之机说法华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文殊师利!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伐。王见兵众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与田宅聚落城邑,(中略)奴婢人民,唯髻中明珠,不以与之。所以者何?独王顶上有此一珠,若以与之,王诸眷属,必大惊怪。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其有功者,心亦欢喜。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人。而今与之。(中略)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涅槃经三曰:「譬如国王髻中明珠付典藏臣,藏臣得已,顶戴恭敬,增加守护。我亦如是,顶戴恭敬增加守护如来所说方等深义。何以故?令我广得深智慧故。」方等陀罗尼集经四曰:「譬如国王髻中明珠,爱之甚重,若临终时授与所爱之子。我今为诸法王,此经即如髻中明珠,汝如我子。今以此大方等陀罗尼经授与于汝,譬如此王以髻明珠授与其子。」
髻珠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之略名。
龙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龙颔下之珠也。四分戒本二上曰:「律中龙珠乌翅,一去不还。」行宗记二上曰:「龙珠者,昔有螺髻梵志,居恒水边,为龙所挠。佛令从彼乞颈下珠璎,龙即不来。」
拟宝珠
【佛学大辞典】
(杂名)本为佛塔相轮上之宝珠,象其形置于栏杆之柱头者。
鹅珠
【佛学大辞典】
(传说)大庄严经论十一说:「昔有一比丘,乞食至穿珠家,立于门。时彼珠师,为国王穿摩尼珠。为比丘入舍取食间,鹅鸟来,含其珠,珠师还来不见珠。疑比丘而责之。比丘恐杀鹅取珠,说偈讽之,不听。逐缚比丘,大加棒打,耳眼口鼻尽出血。时彼鹅来食血。珠师瞋,打杀鹅。比丘见而懊恼。说偈曰:菩萨往昔时,舍身以救鸽。我亦作此意,舍身欲代鹅。由汝杀鹅故,心愿不满足。尔时珠师开鹅腹视之,有珠。乃举声号哭。语比丘言:汝护鹅命不惜身,使我作此非法事。」天台霞标二光定戒牒曰:「乞食沙门,显鹅珠于死后,贼缚比丘脱草系于王游。」
额上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各人固有之佛性,譬之额上之金刚珠。涅槃经七曰:「譬如王家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金刚珠。与馀力土较力相扑。而彼力士,以头抵触其额上,珠寻没肤中,都不自知是珠所在。其处有疮,即命良医,欲自疗治。时有明医,善知方药,即知是疮因珠入体,是珠入皮,即便停住。(中略)是时力士,不信医言。若在皮里,脓血不净,何缘不出?若在筋里,不应可见。汝今云何欺诳于我?时医执镜,以照其面。珠在镜中,明了显现。力士见已,心怀惊怪,生奇特相。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瞋恚愚痴之所蔽覆故,堕地狱畜生饿鬼。」
额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参见:额上珠)
系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不知己衣里系珠,贫穷求衣食之喻也。(参见:衣珠)。大日经疏四曰:「系珠毒鼓之缘,岂当己乎?」
衣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楞严经四曰:「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文句记三下曰:「众生身中,有昔种缘,名为衣珠。」
药珠二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药树王身如与如意珠王身也。佛为拔众生苦化现之身,谓之药树王身((参见:药树王身)),为与众生以乐化现之身,谓之如意珠王身。法华玄义六曰:「示身轮者,即是示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法华嘉祥疏二曰:「菩萨有二种身:一如意珠王身,能与一切乐。二药树王身,见闻之者无不苦灭。」
【佛学常见辞汇】
药树王身和如意珠王身。佛为了拔除众生的苦难而化现之身叫做药树王身;为了给众生安乐而化现之身叫做如意珠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