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50
词典
3
分类词汇
45
佛典
2
共45,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璠玙
珠珍
珠碧
琛琲
珠玉
珠玑
辉煌
文具
花钿
宝钗
金珠
贯珠
金宝
珠贝
宝装
《國語辭典》:
璠玙(璠璵)
拼音:
fán yú
一种产于鲁国的美玉。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七出:「况累累数对璠玙,更纤纤一双花蕊。」
分類:
美玉
美玉名
美德
珠宝
贤才
《國語辭典》:
玙璠(璵璠)
拼音:
yú fán
1.美玉、宝玉。汉。桓宽《盐铁论。晁错》:「夫以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美宝信士也。」《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五》:「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2.比喻美好的品德或人物。《文选。曹植。赠徐干诗》:「亮怀玙璠美,积久德逾宣。」唐。
杜甫
〈
贻华阳柳少府
〉诗:「吾衰卧江汉,但愧识玙璠。」
分類:
美玉
美德
品德
高洁
人
《漢語大詞典》:
珠珍
犹珠宝。 晋 道安
《阴持八经序》
:“择彼珠珍,以色相发,佩之冠之,为光为饰,喻绘事歟?” 宋 徽宗
《宫词》
:“花鈿虽盛珠珍数,不使伤生用羽毛。” 元
费唐臣
《贬黄州》
第四折:“屋也似金银,山也似珠珍。有一千箇为富不仁。”
分類:
珠宝
《漢語大詞典》:
珠碧
珠宝。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诗:“两情顾盼合,珠碧赠于斯。” 浦起龙 心解:“碧,宝石类。”
分類:
珠宝
心解
《漢語大詞典》:
琛琲
珠宝。
《
新唐书·王綝传
》
:“ 南海 岁有 崑崙 舶,市外区琛琲。”
分類:
珠宝
《國語辭典》:
珠玉
拼音:
zhū yù
1.珠宝和玉石。《庄子。让王》:「事之以珠玉而不受。」《淮南子。齐俗》:「珠玉尊则天下争矣。」
2.比喻文词的富丽华美。唐。
杜甫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妾身与相公成此亲事,或诗或词,求一首珠玉。」
3.比喻人的仪态华贵。参见「珠玉在侧」条。
分類:
珠玉
珍珠
俊杰
和玉
圆形
妙语
丰姿
俊秀
英才
美好
珠宝
人
诗文
《國語辭典》:
珠玑(珠璣)
拼音:
zhū jī
1.珠,圆的珠。玑,不圆的珠。珠玑指珠玉、宝石。《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宫人簪玳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宋。
柳永
〈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词:「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2.比喻优美的诗文。唐。
方干
赠孙百篇
诗:「羽翼便从吟处出,珠玑续向笔头生。」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分類:
珠玑
诗文
珠宝
美好
声音
珠玉
音婉
婉转
绘画
晶莹
清脆
水珠
《國語辭典》:
辉煌(輝煌)
拼音:
huī huáng
1.光彩耀眼、灿烂夺目。《西游记》第三○回:「小龙王在半空里,只见银安殿内灯烛辉煌。」
2.显著非凡的样子。如:「这次研讨会成果辉煌。」宋。
文天祥
上权郡陈通判卨谢解
:「辉煌简册,杂遝衣冠;至今文水仁山,犹想流风遗俗。」
分類:
辉煌
光彩夺目
照亮
金银
光辉灿烂
照耀
珠宝
《國語辭典》:
文具
拼音:
wén jù
1.读书写字所用的器具。如纸、墨、笔、砚等。
2.空有形式,而无实质。《汉书。卷五○。张释之传》:「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亡恻隐之实。」
3.古时女性的梳妆匣。《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罢,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红楼梦》第五七回:「我看见你文具里头有两三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
分類:
文具
梳妆匣
梳妆
条文
空有
作书
书画
小巧
诗文
文和
精致
学习
放置
物品
用具
金银
珠宝
首饰
《國語辭典》:
花钿(花鈿)
拼音:
huā diàn
1.妇女的额饰。唐。
白居易
〈
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2.比喻盛妆艳抹的女子。唐。
杜牧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诗:「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
分類:
花钿
珠宝
花形
首饰
《國語辭典》:
宝钗(寶釵)
拼音:
bǎo chāi
旧时妇女头上装饰所戴的簪子。唐。
李贺
少年乐
诗:「陆郎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钗金翡翠。」《西游记》第二三回:「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
分類:
首饰
首饰名
饰名
金银
珠宝
双股
簪子
《國語辭典》:
宝钗楼(寶釵樓)
拼音:
bǎo chāi lóu
唐宋时咸阳城内的一著名座酒楼。位于今西安附近。宋。
陆游
〈
对酒
〉诗:「但恨宝钗楼,胡沙隔咸阳。」自注:「宝钗楼,咸阳旗亭也。」宋。
刘克庄
沁园春。梦孚若
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分類:
咸阳
酒楼
《漢語大詞典》:
金珠
指金银珠宝。
《
北史·西域传·阿钩羌国
》
:“土出金珠。”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劝解公婆争吵》
:“奴自有些金珠,解当充粮米。”
《初刻拍案惊奇》
卷二:“其时 高宗 为母 韦贤妃 在虏中,年年费尽金珠求赎。”
分類:
金银
珠宝
《國語辭典》:
贯珠(貫珠)
拼音:
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分類:
穿戴
成串
念珠
贯通
珠宝
珍珠
诗文
声韵
《國語辭典》:
贯通(貫通)
拼音:
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分類:
贯通
连接
穿透
透彻
沟通
地理
理解
通晓
晓明
明白
《漢語大詞典》:
金宝(金寶)
黄金和珠宝。泛指贵重财物。
《
史记·天官书
》
:“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 唐
白居易
《议释教策》
:“况僧徒日益,佛寺日崇,劳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於金宝之饰。” 清
顾炎武
《王家营》
诗:“公卿不难致,所患无金宝。”
分類:
金宝
黄金
金和
珠宝
贵重
财物
《漢語大詞典》:
珠贝(珠貝)
(1).产珠之贝,泛指珍珠宝贝。
《
管子·侈靡
》
:“若江湖之大也,求珠贝者不舍也。” 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
诗:“珠贝性明润,兰玉好芳坚。”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请书》
:“某方治此书,得之颇有所开益。拜赐之重,若获珠贝。”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
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
(2).指白地红纹的贝壳,可以入药。珠,通“ 朱 ”。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介部二·贝子
》
:“素质红章,谓之珠贝。”珠,一本作“ 朱 ”。
分類:
白地
贝壳
珍珠
珠宝
宝贝
入药
《漢語大詞典》:
宝装(寶裝)
(1).用珠宝加以装饰。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宝装军器丽,麝裛战袍香。” 宋 石承进
《三朝圣政录》
:“ 太祖 平 蜀 ,閲 孟昶 宫中物,有宝装溺器,遽命碎之,曰:‘以此奉身,不亡何待?’”
(2).指精美的装束。 唐
元稹
《春六十韵》
:“挑鬟玉釵髻,刺绣宝装拢。”
分類:
宝装
精美
珠宝
装束
装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