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3,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自在王菩萨经
牟王
牟尼王
伊罗钵龙王
伊罗婆那龙象王
托塔天王
吒王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法仁王会
如法大仁王会
如意珠王
如意宝总持王经
伍官王
戒日王
佛类词典(续上)
自在王经自在王菩萨经
牟王
牟尼王
伊罗钵龙王
伊罗婆那龙象王
托塔天王
吒王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如法仁王会
如法大仁王会
如意珠王
如意宝总持王经
伍官王
戒日王
自在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自在王菩萨经之略名。
(经名)自在王菩萨经之略名。
自在王菩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秦罗什译。自在王菩萨请问自在法于佛,佛答以戒自在,五神通自在,乃至无碍慧自在等,及说菩萨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经名)二卷,秦罗什译。自在王菩萨请问自在法于佛,佛答以戒自在,五神通自在,乃至无碍慧自在等,及说菩萨之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牟王
【佛学大辞典】
(佛名)释迦牟尼也。
(佛名)释迦牟尼也。
牟尼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尊号。大集经三十四曰:「六根皆寂灭,大慈牟尼王,悲心为说法,闻已除痴爱。」(参见:牟尼)
【佛学常见辞汇】
寂静之王,为佛的尊号。
(术语)佛之尊号。大集经三十四曰:「六根皆寂灭,大慈牟尼王,悲心为说法,闻已除痴爱。」(参见:牟尼)
【佛学常见辞汇】
寂静之王,为佛的尊号。
牟尼
【佛学大辞典】
(术语)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毗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禅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为静止身口意三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于内外之称号也。毗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之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说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佛本行集经二十曰:「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玄应音义十八曰:「牟尼,经中或作文尼,旧译言仁,应云茂泥,此云仙。仙通内外,谓久在山林修心学道者也。」仁王经合疏上曰:「牟尼者名也,此云寂默,三业但寂默也。」理趣释下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就理而解,则佛与三乘之圣人所證之法名寂默,依之而称佛为牟尼,盖佛及阿罗汉之通称也。唯识论十曰:「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俱舍论十六曰:「无学身语业名身语牟尼,意牟尼即无学意。(中略)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大日经疏一曰:「牟尼者,是寂默义,言佛身语心皆究竟寂灭过言语地。以对二乘小寂,不可为譬,故云大牟尼也。」同十二曰:「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也。」同十三曰:「牟尼,是佛都号也。」宗轮论述记曰:「牟尼者,此翻为寂。寂烦恼故,寂生死故,处大涅槃得寂灭故,寂诸戏论證真理故。」唯识述记十末曰:「梵言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离言法也。或离过故名为寂默,通三乘解,成一切法性相离言不二法门,名为寂默。」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术语)Nuni,译曰寂。又作寂默,寂静。有二解:一就事,一就理。就事而解,则悉多太子始入劫毗罗城时,使诸释子寂静无言,故父王附以牟尼之称,又出家后常修禅行,而寂默无言,故从时人受牟尼仙之号。牟尼本为静止身口意三业之学道者之尊号,通于内外之称号也。毗奈耶杂事二十日:「是时菩萨乘四宝舆,无量百千人天翊从入劫比罗城。诸释迦子,体怀憍慢,立性多言。菩萨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王见之已,报诸臣曰:诸释迦子体怀傲慢,立说多言。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佛本行集经二十曰:「菩萨行路,谛视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玄应音义十八曰:「牟尼,经中或作文尼,旧译言仁,应云茂泥,此云仙。仙通内外,谓久在山林修心学道者也。」仁王经合疏上曰:「牟尼者名也,此云寂默,三业但寂默也。」理趣释下曰:「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就理而解,则佛与三乘之圣人所證之法名寂默,依之而称佛为牟尼,盖佛及阿罗汉之通称也。唯识论十曰:「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俱舍论十六曰:「无学身语业名身语牟尼,意牟尼即无学意。(中略)何故牟尼唯在无学,以阿罗汉是实牟尼,诸烦恼言永寂静故。」大日经疏一曰:「牟尼者,是寂默义,言佛身语心皆究竟寂灭过言语地。以对二乘小寂,不可为譬,故云大牟尼也。」同十二曰:「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也。」同十三曰:「牟尼,是佛都号也。」宗轮论述记曰:「牟尼者,此翻为寂。寂烦恼故,寂生死故,处大涅槃得寂灭故,寂诸戏论證真理故。」唯识述记十末曰:「梵言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离言法也。或离过故名为寂默,通三乘解,成一切法性相离言不二法门,名为寂默。」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伊罗钵龙王
【佛学大辞典】
(异类)Era%pattra,伊罗钵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三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钵(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我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于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如是无量亿年,颇有佛出世以不?而依那罗陀童子仙,始知释迦世尊出世,伊罗钵龙王与那罗陀,相随共向于世尊所。(中略)伊罗钵龙王,即白佛言:世尊我念往昔,有佛出世,名曰迦叶如来。我于彼中,出家修行。我时见一草,名曰伊罗。我时以手,斫取彼草,执捉将诣佛所,白彼佛言:若有比丘,斫于此草,得何果报?时彼世尊,即报我言:汝知若人故心斫断此草,当堕牢固地狱。我于尔时闻此佛语,心中不信。以不取彼佛语故,不受其教诲。又自思惟:但斫此草,有何果报?以既不信故,造波夜提罪,不舍此邪见,命终已后,遂即生长寿龙中。是故彼时,为我立名,名伊罗钵也。」四分律一曰:「所造恶虽微,慎莫谓为轻。如破伊罗叶,常在于龙中。」庄严经论三曰:「伊罗钵龙王,以其毁禁戒,损伤树叶故,命终堕龙中。」
(异类)Era%pattra,伊罗钵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三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钵(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我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于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如是无量亿年,颇有佛出世以不?而依那罗陀童子仙,始知释迦世尊出世,伊罗钵龙王与那罗陀,相随共向于世尊所。(中略)伊罗钵龙王,即白佛言:世尊我念往昔,有佛出世,名曰迦叶如来。我于彼中,出家修行。我时见一草,名曰伊罗。我时以手,斫取彼草,执捉将诣佛所,白彼佛言:若有比丘,斫于此草,得何果报?时彼世尊,即报我言:汝知若人故心斫断此草,当堕牢固地狱。我于尔时闻此佛语,心中不信。以不取彼佛语故,不受其教诲。又自思惟:但斫此草,有何果报?以既不信故,造波夜提罪,不舍此邪见,命终已后,遂即生长寿龙中。是故彼时,为我立名,名伊罗钵也。」四分律一曰:「所造恶虽微,慎莫谓为轻。如破伊罗叶,常在于龙中。」庄严经论三曰:「伊罗钵龙王,以其毁禁戒,损伤树叶故,命终堕龙中。」
伊罗婆那龙象王
【佛学大辞典】
(鬼类)伊罗婆那者梵名。又作伊罗婆拿,堙罗那,烟罗婆那,蔼罗筏拿,爱啰博拿,哀罗筏拿,烟罗槃那,蔼那婆那,伊那钵那,伊罗钵那,罗钵多罗,伊罗钵多罗,医罗钵咀罗等。伊罗为树名。或梵汉并称,谓为伊罗叶,黳罗叶,瑿罗叶等。因陀罗乘御之象王也。普通翻为香叶。见玄应音义。或译为能出声等。见慧苑音义。此象王,见正法念处经,新译华严经,大宝积经,大般若经等。惟佛本行集经,西域记,新译华严经,慧苑音义等,又以为龙王之名。龙象本皆为那伽Na%ga所译如伊罗婆那象王瑿罗叶龙王,其原语恐同,为一帝释乘御之龙象,至后乃分岐耳。或先为龙王之名,更以神话化之为帝释象王之名,亦未可知也。
(鬼类)伊罗婆那者梵名。又作伊罗婆拿,堙罗那,烟罗婆那,蔼罗筏拿,爱啰博拿,哀罗筏拿,烟罗槃那,蔼那婆那,伊那钵那,伊罗钵那,罗钵多罗,伊罗钵多罗,医罗钵咀罗等。伊罗为树名。或梵汉并称,谓为伊罗叶,黳罗叶,瑿罗叶等。因陀罗乘御之象王也。普通翻为香叶。见玄应音义。或译为能出声等。见慧苑音义。此象王,见正法念处经,新译华严经,大宝积经,大般若经等。惟佛本行集经,西域记,新译华严经,慧苑音义等,又以为龙王之名。龙象本皆为那伽Na%ga所译如伊罗婆那象王瑿罗叶龙王,其原语恐同,为一帝释乘御之龙象,至后乃分岐耳。或先为龙王之名,更以神话化之为帝释象王之名,亦未可知也。
托塔天王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佛经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时绘其像于旗。列于卤簿之内。
【俗语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菩萨)佛经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管领罗刹夜叉。佛令掌擎古佛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元时绘其像于旗。列于卤簿之内。
【俗语佛源】
在「四大天王中」中,托塔天王最为中国民间所熟悉。梵名毗沙门(Vaisramana),即北方多闻天王。其形象一般为绿身。相传唐天宝年间,胡兵犯安西,托塔天王化身为金甲神人却退敌军(见《僧史略》卷下),朝廷敕寺院置别院供养。《陀罗尼集经》卷一谓该天王「左手执拄地,右手擎塔」。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谓:「其塔奉释迦牟尼佛,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卷十九指出:「《宣和画谱》:陆探微有《托塔天王图》。余于《曲园杂纂》三十六引《元史·舆服志》,见托塔天王之说有所本。今乃知六朝时早见于图画矣。」提到托塔天王,就会想起唐初名将李靖。元·杨暹《西游记》杂剧中已有「毗沙门下李天王」之说。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北方多闻天王和托塔天王分为两神。其第四回谓:「王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那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托塔天王如何与李靖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详,或为民间讹传附会(参见《文献通考·郊社考》)。(李明权)
吒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罽腻吒王之略称。
(人名)罽腻吒王之略称。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为胜军王说正法治国之道,并观欲乐之无常。
(经名)一卷,唐玄奘译。佛为胜军王说正法治国之道,并观欲乐之无常。
如法仁王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一代一度之大仁王会也。(参见:仁王会)
(行事)一代一度之大仁王会也。(参见:仁王会)
如法大仁王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一代一度之仁王会也。(参见:仁王会)
(行事)一代一度之仁王会也。(参见:仁王会)
如意珠王
【佛学大辞典】
(物名)于如意珠中为最胜者,故云王。观无量寿经曰:「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
(物名)于如意珠中为最胜者,故云王。观无量寿经曰:「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
如意宝总持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如意宝总持者神咒之名。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净决定专注,则不能见闻诸佛云。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说如意宝总持者神咒之名。受持此神咒,而信心不清净决定专注,则不能见闻诸佛云。
伍官王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十王之第四。司掌大海底正东沃燋石下合大地狱。此重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查核罪人事犯大小推入合大地狱受苦。另再判发何小地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杂名)十王之第四。司掌大海底正东沃燋石下合大地狱。此重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查核罪人事犯大小推入合大地狱受苦。另再判发何小地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戒日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S/i^la%ditya,中印度,羯若鞠阇国Kanya%kubja,曲女城之王,本为吠奢种。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译言喜增。及兄王为邻国之王所杀。嗣兄为王,号尸罗阿迭多。唐译戒日。立六年复兄之雠,臣五印度,有象军六万马军六万,垂三十年兵戈不起,政教和平。于五印度城邑建立精舍,设饮食医药,施诸穷贫而周给之,于圣迹之处并立伽蓝。又五岁一设无遮大会,竭府库而施一切,岁一集诸国沙门,三七日中以四事供养,庄严法座,而校其优劣褒贬淑慝唐玄奘于此时渡天,王之大会设于曲女城遇其盛事。见西域记五。王,有八大灵塔梵赞之著,一卷,宋法贤译。
(人名)S/i^la%ditya,中印度,羯若鞠阇国Kanya%kubja,曲女城之王,本为吠奢种。名曷利沙伐弹那Harsavardhana,译言喜增。及兄王为邻国之王所杀。嗣兄为王,号尸罗阿迭多。唐译戒日。立六年复兄之雠,臣五印度,有象军六万马军六万,垂三十年兵戈不起,政教和平。于五印度城邑建立精舍,设饮食医药,施诸穷贫而周给之,于圣迹之处并立伽蓝。又五岁一设无遮大会,竭府库而施一切,岁一集诸国沙门,三七日中以四事供养,庄严法座,而校其优劣褒贬淑慝唐玄奘于此时渡天,王之大会设于曲女城遇其盛事。见西域记五。王,有八大灵塔梵赞之著,一卷,宋法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