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穆王八骏
 
周王八骏
  
瑶池八骏
 
八骏蹄
  
穆驭
 
周王八马
 
八骏驹
 
姬满骏
 
芝田八骏
 
追穆后
  
西征瑶池

相关人物
周穆王
 
西王母


《列子集释》卷三〈周穆王篇〉~90~
王大悦。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绿耳,右骖赤骥而左白羲,主车则造父为御,泰丙为右;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左骖盗骊而右山子,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
《穆天子传》卷一~8~
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五〈畜兽二·马·周穆王八骏〉~353~
周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驭八龙之马,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趋;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遍而驾焉,按辔徐行,以巡天下之域。穆王神智远谋,使辙?遍于四海,故绝地之物,不期而自报。(出王子年)

简释

八骏:指骏马。唐韦应物《酬郑户曹骊山感怀》:“万马自腾踏,八骏按辔行。”


例句

来参八骏列,不假贰师功。 周存 西戎献马

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 张说 舞马词六首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李商隐 九成宫

八骏空往还,三山转亏蔽。 李颀 谒张果先生

不暇陪八骏,虏庭悲所遣。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八骏随天子,群臣从武皇。 杜甫 城上

岂有四蹄疾于鸟,不与八骏俱先鸣。 杜甫 骢马行

不似劳车辙,空留八骏名。 苗晋卿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兔不迟,乌更急,但恐穆王八骏,著鞭不及。 贯休 嵩里

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 韦应物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

穆王八骏超昆崙,安用冉冉孤生根。 顾况 露青竹杖歌

典故
八鸾锵
 
相忘八鸾鸣

相关人物
周宣王


《毛诗正义》卷十八之三〈大雅·荡之什·烝民〉~674~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征夫捷捷。每怀靡及,四牡彭彭,八鸾锵锵。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唐·孔颖达疏:「八鸾之声又锵锵然而鸣。所以为此行者。王命仲山甫以此车马令乘之而行,往筑城于彼东方之国。谓使之城齐也。」
《毛诗正义》卷二十之三〈商颂·烈祖〉~79~
汉·郑玄笺云:「鸾在镳,四马则八鸾。」
典故
云中鸡犬
   
鸡犬云中
 
仙家鸡犬
 
刘安鸡犬
 
云间鸡犬
 
犬吠白云
  
淮南犬
 
淮王鸡犬
 
鸡犬飞升
 
鸡犬入云
 
鸡犬云间
 
刘安宅
 
犬吠白云间
 
淮王宅
 
舐丹鸡犬
 
淮南举
 
鸡犬神仙
 
举家飞升
 
刘安升
 
犬入五云
 
瀛洲鸡犬
 
拔宅淮王
 
飞鸡犬
 
淮南鸡舐药
 
鸡犬碍云关
 
鸡犬不留残
 
鸡犬登天
 
鸡犬刘安
 
鸡犬上层城
 
鸡犬偷仙药
 
犬影入云
 
舐药鼎
 
药沾鸡犬
 
鸡犬不将去
 
鸡犬登仙
 
问鸡犬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论衡校释》卷七〈道虚〉~37~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馀,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

简释

云中鸡犬:喻仙家生活。唐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留歌扬帝归。”


例句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 储嗣宗 胡山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杜甫 滕王亭子

白鸡黄犬不将去,寂寞空馀葬时路。 杨衡 哭李象

若许移家相近住,便驱鸡犬上层城。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

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之一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罗隐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鸡犬偷仙药,儿童授道书。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鸡声随羽化,犬影入云看。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韦庄 过扬州

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顾况 步虚词

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 高骈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

典故  
戴豸
 
神羊触
 
獬豸触邪
 
獬豸威
 
簪豸
  
拔豸
 
触豸
 
神羊角
 
獬豸姿
 
獬豸
 
豸冠
 
豸角

相关人物
楚文王

参考典故
豸角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
「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东汉·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
《后汉书》志第三十〈舆服下·法冠〉~3667~
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筒,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胡广说曰:「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
《太平御览》卷八百九十〈兽部二·獬 豸〉~4085~
《说文》曰:「獬豸,似牛一角。古者史讼,命触不直。黄帝时,有遗帝獬豸者,帝问何食何处,曰:『食荐,春夏处水泽,秋冬处竹箭松筠。』」《论衡校释》曰:「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识有罪。皋繇洽狱,有罪者令羊触之,皋繇敬羊,跪坐事之。」

例句

始效神羊触,俄随旅雁征。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吾宗戴豸冠,忽然入西京。 曹邺 寄监察从兄

我寝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罗隐 寄袁皓侍郎

始从豸角曳长裾,又吐鸡香奏玉除。 罗隐 淮南送工部卢员外赴阙

豸角初离首,金章已在腰。 许棠 送张员外西川从事

送人冠獬豸,值节佩茱萸。 司空曙 九日送人

圣代无邪触,空林獬豸归。 姚合 送李植侍御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孟郊 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观风竞美新为政,计日还知旧触邪。 崔峒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戎昱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威。 杜甫 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方看簪獬豸,俄叹絷騊駼。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

每列鹓鸾序,偏瞻獬豸姿。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乡中贺者唯争路,不识传呼獬豸威。 卢纶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今朝醉舞共乡老,不觉倾欹獬豸冠。 卢纶 春日喜雨奉和马侍中宴白楼

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鹪鹩。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

霜台欹冠豸,赖许往来频。 许棠 旅次滑台投献陆侍御

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 许棠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

戴豸却驱鸡,东南上句溪。 许棠 送王侍御赴宣城

簪豸年何久,悬帆兴甚长。 郑谷 李夷遇侍御久滞水乡因抒寄怀

芙蓉寒艳镂冰姿,天朗灯深拔豸时。 鲍溶 和王璠侍御酬

典故   
荆山玉
     
三刖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三献
 
卞和刖
 
和氏玉
 
荆山璆
 
玉三献
  
和氏泪
 
痛玉
   
卞和耻
  
楚山玉
 
楚王珍
  
抱玉泪
 
悲玉石
 
和氏愆
 
三献荆山
 
白璧三年泪
 
白璧疑冤楚
 
抱石疑非
 
抱玉卞和
 
璧悲三献
 
卞玉
 
卞子抱玉
 
楚家玉
 
楚人随玉
 
楚山迷璧
 
楚山囚玉
 
和氏宝
  
荆山待价
 
泣楚玉
 
泣血人
 
洒泪成血
  
三献三刖
 
为玉泣
 
误卞和
  
献玉和
 
再献甘灭趾
 
證玉臣
 
足刖已过三
 
白璧冤楚
 
谤玉
    
卞和不斲
 
卞和胫
 
卞山璞
 
卞疑
   
和氏三献
 
和氏献玉
   
荆人美璞
 
良璞悲
 
献玉招刑
 
刖人哭
 
贼奇璞

相关人物
卞和


《韩非子》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简释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颜觉赴举》:“居然一片荆山工,可怕无人是卞和。”

卞泣:指怀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郑少尹》:“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和氏玉:咏玉。唐钱起《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例句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 元稹 出门行

圭璧无卞和,甘与顽石列。 元稹 谕宝二首

坚贞与和璧,利用归干将。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觐

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顷游灵台下,频弃荆山玉。 刘长卿 赠别于群投笔赴安西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刘驾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

越欧百炼时,楚卞三泣地。二宝无人识,千齿皆弃置。 吕温 古兴

再刖未甘何处说,但垂双泪出咸秦。 姚鹄 随州献李侍御二首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孟郊 古兴

哲人卧病日,贱子泣玉年。 孟郊 哭秘书包大监

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孟郊 答姚怤见寄

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孟郊 答卢虔故园见寄

况当圣明主,岂乏證玉臣。 孟郊 送孟寂赴举

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孟郊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宋之问 送赵司马赴蜀州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张乔 自诮

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张惟俭 赋得西戎献白玉环

和玉悲无已,长沙宦不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

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戴叔伦 孤石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曹邺 下第寄知己

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 李咸用 赠来鹏

荆山有玉犹在璞,未遇良工虚掷鹊。 李咸用 送人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李商隐 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李峤

知君分如此,赠逾荆山璧。 李德裕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居然一片荆山玉,可怕无人是卞和。 李涉 送颜觉赴举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李白 古风之三十六

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荆人泣美玉,鲁叟悲匏瓜。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抱石耻献玉,沈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 李益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李频 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张侍御

晓涧青青桂色孤,楚人随玉上天衢。 杜牧 押兵甲发谷口寄诸公

但寻陶令集,休献楚王珍。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诛。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此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杨知至 复落后呈同年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殷遥 送友人下第归省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结绿处燕石,卞和不必知。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

哀哀献玉人,楚国同悲辛。泣尽继以血,何由辨其真。 王昌龄 为张僓赠阎使臣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卢僎 途中口号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罗隐 寄洪正师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罗隐 送章碣赴举

荆璞献多还得售,桂堂恩在敢轻回。 翁承赞 喜弟承检登科

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未必尽有玉,玉且问石生。 聂夷中 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

荆人献始遇,良匠琢初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 薛据 古兴

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涛 赠韦校书

明年徵拜入,荆玉不藏诸。 苏颋 钱荆州崔司马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门依旧是龙门。 许棠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长安岁暮

知将刖足恨,去击李膺门。 贯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贾岛 古意

同声惭卞玉,谬此托韦金。 郑愔 同韦舍人早朝

荆玉终无玷,随珠忽已弹。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独收和氏玉,还采旧山薇。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

不嗟荆宝退,能喜彩衣还。 钱起 送安都秀才北还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陈子昂 观荆玉篇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空。 陆畅 下第后病中

穷通应计一时间,今日甘从刖足还。 雍陶 再下第将归荆楚上白舍人

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韩愈 孟生诗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山阴道士
  
写鹅经
  
右军鹅
   
换黄庭
 
山阴道士鹅
  
博白鹅
  
换鹅帖
 
换经鹅
 
惜鹅群
  
白鹅书
 
鹅费羲之墨
 
鹅归逸少
 
换字鹅
 
写黄庭不要鹅
 
好鹅寻道士
 
换鹅文
 
将鹅与右军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内史写黄庭
 
山阴书罢
 
书邀道士鹅
  
黄庭换鹤
 
挥翰邀鹅
 
挥帖致白鹅
  
觅鹅群
 
内史写道经
 
书经爱鹅
 
书字换鹅
 
俗书博白鹅
 
写经不惜鹅
 
学溪老鹅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典故 
千金市骏
 
千金骨
 
市骏骨
  
收骏骨
  
骏骨千金
 
燕台骏
     
筑台市骏
 
贵骏骨
  
买骨金台
 
千金何足惜
 
售骨
 
燕山买骏
 
燕市骏骨
 
燕市死骨
 
昭王买骏
 
白骨千金
 
郭隗无骏
 
捐金买骨
   
市白骨
 
死骨掷燕隗
 
燕马换金
 
燕昭怜马
 
燕昭求骏

相关人物
燕昭王
 
郭隗


《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064~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丑,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柰何?」……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例句

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并启)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司空图 退栖

君王倘若不见遗,白骨黄金犹可市。 乔知之 羸骏篇

郭隗惭无骏,冯谖愧有鱼。 宋璟 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徐夤 偶题二首

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之一

燕中有马如龙行,不换黄金无骏名。 李咸用 送人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 杜甫 昔游

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韩琮 咏马

当时若遇燕昭王,肯把千金买枯骨。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典故
相关人物
西王母


《宋书》卷二十九《符瑞志下》
西王母,舜时来献白环、白琯。

例句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杜甫 洗兵马(原注。收京后作。)

典故
白袷玉郎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下卷下《轻诋》
「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颈鸟,但闻唤哑哑声。』」

例句

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 李贺 染丝上春机

典故  
写练裙
 
书白练裙
 
白练题裙
 
书破白练裙
 
写榴裙
 
羊欣练裙
 
练裙谁题
 
裙练偷书
 
献之书裙
 
写羊裙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羊欣


《宋书》卷六十二〈羊欣列传〉~66~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汎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例句

爱竹只应怜直节,书裙多是为奇童。 徐夤 山阴故事

典故
白头王建在
 
东野亡来无丽句

相关人物
孟郊
 
王建


《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赠王建〉
白君去后交游少,东野亡来箧笥贫。赖有白头王建在,眼前犹见咏诗人。
典故
白燕瑞书

相关人物
王政君(元皇后)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四
元后在家,尝有白燕衔白石,大如卵,堕后绩筐中。后取之,石自剖为二,其中有文曰『母天地』。后乃合之,遂复还合,乃宝禄焉。后为皇后,常并置玺笥中,谓为天玺也。

例句

青乌灵兆久,白燕瑞书频。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王氏)

典故
醉菊花
  
陶令酒
 
彭泽酒
 
陶潜酒
 
醉东篱
  
无钱对菊
 
陶家酒
 
王弘送酒
 
陶潜杯
  
陶宰酒
 
携觞王太守
 
渊明把菊
 
送酒无人
 
渊明醉倒
 
渊明风流
 
渊明重九
 
篱边怅望
 
渊明爱重九

相关人物
陶潜
 
王弘


《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九月九日〉~8~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二十〈陶潜传〉~3068~2~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简释

白衣酒:喻饮酒,或喻菊花。唐罗隐《菊丶“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例句

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刘方平 寄陇右严判官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避世歌芝草,休官醉菊花。 刘长卿 赠元容州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司空图 五十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孟浩然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孟浩然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钱卫中丞赴长水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崔国辅 九日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李嘉祐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李白 九日登山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李端 慈恩寺怀旧

泉尊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李贺 昌谷诗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李郢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杜审言 重九日宴江阴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杜甫 复愁十二首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杜甫 秋尽

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权德舆 九日北楼宴集

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温庭筠 赠郑处士

白衣今送酒,若个是陶家? 王勃 九日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王昌龄 九日登高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王维 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皇甫冉 重阳日酬李观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皇甫冉 重阳酬李观

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韦庄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家贫陶令酒,月俸沈郎钱。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

今朝陶令宅,不醉却应难。 顾非熊 万年厉员外宅残菊

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高瑾 晦日重宴

红叶寺多诗景致,白衣人尽酒交游。 高骈 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典故
白鱼跃舟

相关人物
周武王


《史记》卷四《周本纪》
「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众与周之象也。』」

例句

瑞凤飞来随帝辇,祥鱼出戏跃王舟。 苏瑰 兴庆池侍宴应制

典故
百口累

相关人物
周顗
 
王导


《晋书》卷六十九《周顗传》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例句

知同百口累,曷日办抽簪。 独孤及 得李滁州书以玉潭庄见托因书春思以诗代答

《漢語大詞典》:八马(八馬)
(1).即八骏。 唐 李商隐 《九成宫》:“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宋 苏轼 《戚氏》词:“鸞輅驻蹕,八马戏芝田。”
(2). 唐 时宫门所设仗马。新唐书·百官志二:“飞龙廏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下,乃退。”
(3).猜拳呼喝八数时用的名称。《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叫来的相公搳拳打通关,五魁、八马,已早闹的烟雾尘天。”
《國語辭典》:八骏(八駿)  拼音:bā jùn
1.周穆王的八匹良马。相传周穆王曾驰八骏马往谒西王母:(1)《穆天子传》作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列子。周穆王》:「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东晋。郭璞。注:「皆毛色以为名也,后有渠黄、踰轮、盗骊、山子为八骏。」(2)晋王嘉的《拾遗记》作绝地、翻羽、奔霄、越影、踰辉、超光、腾雾、挟翼。
2.泛指骏马。唐。李商隐 瑶池诗:「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国语辞典》:八骏马(八骏马)  拼音:bā jùn mǎ
1.周穆王的八匹良马。参见「八骏」条。
2.乐曲名。为南管乐曲,属四大名谱之一,主要以器乐演奏,以八骏为题材,描绘骏马奔腾的景象,音调古朴、节奏鲜明,生动的表现骏马展足的动态。全曲由八段组成,由散板开始,继而慢板、中板、快板,最后在急速的快板高潮中结束。又名八走马。
《國語辭典》:绿耳(綠耳)  拼音:lù ěr
周穆王八骏之一。《列子。周穆王》:「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右服骅骝而左绿耳。」也作「騄耳」、「騄駬」。
《国语辞典》:淮南鸡犬(淮南鸡犬)  拼音:huái nán jī quǎn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随八位神仙白日升天,家中鸡犬也因吃到剩下的药而得以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四。刘安》。后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國語辭典》:鸡犬升天(雞犬升天)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后比喻一个人发达得势,左右有关系的人也跟著发迹。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作「鸡犬皆仙」、「鸡犬俱升」。
《國語辭典》:鸡鸣犬吠(雞鳴犬吠)  拼音:jī míng quǎn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三国演义》第六○回:「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也作「鸡鸣狗吠」。
《國語辭典》:鸡鸣狗吠(雞鳴狗吠)  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鸡鸣狗吠,达于四境。」也作「鸡鸣犬吠」。
《漢語大詞典》:冠豸
(1).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 萧侍御 ,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笔冠豸,庸邪当破胆而潜遁。”
(2).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
《國語辭典》:獬豸冠  拼音:xiè zhì guān
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唐。张谓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
《漢語大詞典》:触邪(觸邪)
(1).谓辨触奸邪。古代传说中有神羊,名獬豸,能辨邪触不正者。晋书·束晳传:“朝养触邪之兽,庭有指佞之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録奏闻,伏候勑旨。”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青琐初开散御香,掀髯长笑入朝阳,触邪自信有神羊。” 清 方文 《太湖寿李溉林明府百韵》:“触邪承密勿,持法定訏謨。”
(2).即触邪冠。 唐 苏颋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诗:“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清 金义植 《怀高武康侍御军台》诗:“身讶新擐甲,冠为旧触邪。”参见“ 触邪冠 ”。
《漢語大詞典》:触邪冠(觸邪冠)
即獬豸冠。神兽獬豸,能触奸邪。古代为法冠之饰。 唐 刘长卿 《爪洲驿饯张侍御》诗:“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参见“ 獬豸冠 ”。
《國語辭典》:三献(三獻)  拼音:sān xiàn
古代举行祭典时,初次献酒为初献,再次献酒为亚献,第三次献酒为终献,合称为「三献」。《续汉书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郊祀之事掌三献。」《儒林外史》第四○回:「率领众百姓,叫木耐在旁赞礼,升香、奠酒,三献、八拜。」也称为「三享」。
《漢語大詞典》:三献玉(三獻玉)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献之 厉王 ,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献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唐 刘长卿 《落第赠杨侍御赴范阳》诗:“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唐 贾岛 《古意》诗:“眼中两行泪,曾弔三献玉。” 宋 曾巩 《送程殿丞还朝》诗:“自重肯悲三献玉,不欺常慎四知金。”
分類:卞和璞玉
《國語辭典》:刖足  拼音:yuè zú
一种古代的刑罚。砍掉犯人的脚。为肉刑之一。《三国演义》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分類:断足肉刑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献 楚王 , 楚王 以为诈,砍其双脚,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伤。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参见“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汉 焦赣 《易林·渐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漢語大詞典》: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宝。后汉书·刘陶传:“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 和 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李贤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为世重的贤才。 唐 张说 《岳州别姚司马》诗:“ 和 玉悲无已, 长沙 宦不成。”参见“ 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國語辭典》:和璧  拼音:hé bì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参见「和氏璧」条。《文选。曹丕。与钟大理书》:「和璧入秦,相如抗节。」
分類:和璧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诗:“衣挥 京洛 尘,完璞伴归人。”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近百年来,高风寥邈矣,而先生独奋发於陈编蠹简之中,成之以勇迈不回之气,佐之以坚苦廉毅之操,内外完璞,挺为伟人。”
《漢語大詞典》:怀玉(懷玉)
(1).谓怀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或怀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负薪。” 唐 骆宾王 《镂鸡子》诗:“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2).犹怀璧。 明 李东阳 《邯郸贾》诗:“ 长安 寳气横九州,贾儿身贵封为侯;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参见“ 怀璧 ”。
分類:怀抱仁德
《漢語大詞典》:怀璧(懷璧)
左传·桓公十年:“ 周 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三国志·魏志·华歆传:“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唐 李华 《咏史诗》之四:“得罪因怀璧,防身輒控弦。”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语卿且勿諫,怀璧不可居。”
分類:招祸怀才
《漢語大詞典》:抱玉
(1).见“ 抱璞 ”。
(2).谓怀抱德才,深藏不露。语本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三国 魏 嵇康 《古意》诗:“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传战国楚人卞和献玉璞于楚厉王,因玉工视以为石而非玉,故王以为和欺己,乃断其左足。楚武王时,和再献之,又以为石,乃断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是为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怀才不遇。《晋书。卷七○。应詹传》:「而泓抱璞荆山,未剖和璧。若蒙铨召,付以列曹,必能协隆鼎味,缉熙庶绩者也。」
2.战国齐宣王欲任用颜斶,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见《战国策。齐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禄诱惑。汉。蔡邕释诲〉:「仆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漢語大詞典》:楚卞
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唐 吕温 《古兴》诗:“ 越欧 百鍊时, 楚 卞 三泣地。二寳无人识,千龄皆弃置。”参见“ 楚玉 ”。
分類:卞和
《漢語大詞典》:楚玉
指 楚国 宝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华。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姓字难教题甲榜,声名甚日满皇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献给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盛世虽多士,唯公与众殊。高才飞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争持 楚 璞模。”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诗:“球府集苍蝇,一滴緇 楚 璞。”
《漢語大詞典》:楚璧
即 和氏 璧。 明 何景明 《赠张合之秀才》诗之二:“ 卞生 怀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参见“ 和氏璧 ”。
分類:和氏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时楚人卞和自楚国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经玉工鉴定其为普通的石头,厉王以卞和撒谎欺骗,乃刖其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献,仍视为石头,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荆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终得一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也称为「和璧」。
《漢語大詞典》:泣玉
《韩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献之 厉王 , 厉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厉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献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怀才不遇而悲泣。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穷途行泣玉,愤路未藏金。”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诗:“明年得意归来日,不见麻衣泣玉斑。”
《漢語大詞典》:献楚(獻楚)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弹冠空被笑,献 楚 自多伤。” 唐 元稹 《献荥阳公主五十韵》:“会将连献 楚 ,深耻谬游 燕 。”参见“ 献玉 ”。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献玉(獻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宝玉,先后献给 楚 厉王 、 武王 ,都被认为欺诈,被截去双脚。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荆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献玉”为典,谓向君主或朝廷献才智。 唐 陆畅 《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 金 元好问 《寄答飞卿》诗:“古来献玉犹难售,此日闻《韶》本不图。”
《漢語大詞典》:献璞(獻璞)
犹献玉。 唐 韦渠牟 《赠窦五判官》诗:“美玉自矜频献璞,真金难与细披沙。”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献璞悲 和 泣,辞金忆 震 贤。” 明 李东阳 《青溪闻体斋古潭之说有诗见嘲次韵以解》:“登龙却恨通家晚,献璞翻为识者羞。”参见“ 献玉 ”、“ 献楚 ”。
分類:献玉
《漢語大詞典》:荆人
(1). 楚 人,南人。春秋·庄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齐 , 荆 人来聘。”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 荆 人风靡, 交 益 景从。”
(2).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区区拙技,负此良琴,若得荆人一奏,当有一两声可听者。”《颜氏家藏尺牍》卷二引 清 王士祜 书:“弟去岁以荆人抱病,屏跡半载。”
《漢語大詞典》:荆和
(1).指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 汉 刘向 《九叹·惜贤》:“ 晋 申生 之离殃兮, 荆 和氏 之泣血。”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琼瑶俟 荆和 而显连城之价,乌号须 逢门 而著陷坚之功。”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纵饶 秦氏 ,当时曾欺 赵 地;争奈 楚君 ,昔日荐刖 荆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荆和 当路泣,良璞为谁明?”参见“ 卞和 ”。
(2).指和氏璧。《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筐泽泻以豹鞹兮,破 荆和 以继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继筑杵而舂,败玉宝而失其好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玉异色而均美,是以 晋棘 、 荆和 ,等价连城。”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荆山得璞玉献于楚王,两次见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遂命名为「和氏璧」。见《韩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荆宝(荆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资质。《文选·潘岳〈杨仲武诔〉》:“春兰擢茎,方茂其华; 荆 宝挺璞,将剖於 和 。” 李善 注:“言德业之美类於兰玉。” 南朝 宋 刘义恭 《游子移》诗:“ 三河 游荡子,丽颜迈 荆 宝。”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尔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谅当人握 隋 琛,家怀 荆 宝。”
《漢語大詞典》:荆玉
(1). 荆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晋 卢谌 《览古》诗:“连城既伪往, 荆 玉亦真还。”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还赵州》诗:“ 荆 玉已三献, 冀 群当一空。”
(2).喻美质贤才。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孙绰 《贺司空修(循)像赞》:“质与 荆 玉参贞,鉴与南金等照。” 唐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诗:“ 荆 玉收难尽, 齐 竽喜暂閒。”
《國語辭典》:荆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国荆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参见「荆山之玉」条。《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承侔卞和,质非荆璞。」后用以比喻资质美好。也称为「荆璧」、「荆玉」。
《漢語大詞典》:荆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帐,络以 隋 珠 荆 璧。” 南朝 宋 谢惠连 《鞠歌行》:“南荆璧,万金貲, 卞和 不斲与石离。”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荆 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国语辞典》:黄庭换鹅(黄庭换鹅)  拼音:huáng tíng huàn é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为道士写《黄庭经》(一说《道德经》)换得群鹅。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比喻以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赞扬书法高妙。
《漢語大詞典》:写经换鹅(寫經换鵝)
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遂以为典实。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记此事,谓所写为《黄庭经》
分類:典实
《漢語大詞典》:换群鹅(换羣鵝)
犹换鹅。
分類: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换鹅经(换鵝經)
《黄庭经》,或谓道德经。 王羲之 曾写以换鹅,故称。四朝闻见录附录载 元 仇远 《题保母帖》诗:“大字无过《瘞鹤铭》,小字亦有换鹅经。” 宋 苏舜钦 《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来求诗因作长句以寄》:“ 山阴 不见换鹅经, 京口 今存《瘞鹤铭》。”参见“ 换鹅 ”。
《漢語大詞典》:换鹅(换鵝)
晋 代书法家 王羲之 写经换鹅的典故。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写《黄庭经》”。 宋 陈与义 《送张迪功赴南京掾》诗之二:“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漢語大詞典》:笼鹅(籠鵝)
以笼置鹅。晋书·王羲之传:“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后以“笼鹅”指 王羲之 以字换鹅事。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出风尘。 山阴 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漢語大詞典》:道士鹅(道士鵝)
《晋书·王羲之传》载: 山阴 道士养好鹅,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后因以为典实。 唐 孟浩然 《寻梅道士》诗:“ 彭泽 先生柳, 山阴 道士鹅。” 宋 黄庭坚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诗入 鸡林寺 ,书邀道士鹅。” 清 朱彝尊 《万岁通天帖歌赠王舍人》:“试将射的仙人鹤,笼作 山阴 道士鹅。”
分類:山阴道士
《漢語大詞典》:鹅经(鵝經)
(1).指 王羲之 为换鹅所写的道德经。 宋 苏轼 《闻钱道士与越守穆父饮酒送二壶》诗:“一纸鹅经 逸少 醉,他年《鹏赋》 謫仙 狂。”参见“ 鹅羣 ”。
(2).《黄庭经》的别称。 元 卢大雅 《舟中寄张外史》诗:“输与仙都老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鹅群(鵝羣)
(1).成群的鹅。特指 晋 王羲之 书道德经所换之群鹅。典出晋书·王羲之传:“又 山阴 有一道士,养好鹅, 羲之 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羣相赠耳。’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道经》终为写,不虑惜鹅羣。” 唐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羣。”
(2).即鹅群帖。 明虞堪《赠倪云镇》诗:“尚想君家清閟阁,临池谁见搨《鹅羣》。” 清 查慎行 《送陈子文出守石阡》诗之五:“碑版光传照裔文,临池妙手继《鹅羣》。”参见“ 鹅羣帖 ”。
《國語辭典》:鹅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牍,为王献之所书,收入宋《淳化阁帖》中。墨迹已佚,后传有宋米芾临本。
《漢語大詞典》:千里骨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市骏(市駿)  拼音:shì jùn
比喻求贤。参见「千金市骨」条。南朝梁。萧统 答东湘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又爱贤之情,与时而笃,冀同市骏,庶匪畏龙。」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燕昭王为市骏之资,郭隗居礼贤之始。」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市骨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南史·郑鲜之传:“昔 叶公 好龙而真龙见, 燕昭 市骨而骏足至。”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 昭王 市骨, 乐毅 归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得十五终得一。”参见“ 千金市骨 ”。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漢語大詞典》:燕昭市骏(燕昭市駿)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漢語大詞典》:燕骏千金(燕駿千金)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
《漢語大詞典》:买骏(買駿)
见“ 买骏骨 ”。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买骨(買骨)  拼音:mǎi gǔ
古时有人欲以千金购买千里马,三月后马死,仍以五百金买回马首,以表示惜念之心。典出《战国策。燕策一》。后以买骨比喻求贤心切。五代十国闽。徐夤 偶题诗二首之一:「买骨须求骐骥骨,爱毛宜采凤皇毛。」
《漢語大詞典》:买骏骨(買駿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王錂《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嵩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漢語大詞典》:马骨(馬骨)
战国 时, 燕昭王 欲求贤才, 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 明 张煌言 《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 清 朱之瑜 《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
《國語辭典》:骏骨(駿骨)  拼音:jùn gǔ
良马的骨头。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骨头,后果得千里马的比喻,来劝谏燕王求贤之方的故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贤才。唐。杜甫 昔游诗:「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你名满金台下,还将骏骨搜。」
《國語辭典》: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战国时郭隗以古人用五百金买已死千里马的骨头为喻,劝谏燕昭王要礼遇天下贤士,则能为其效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用以比喻重金礼聘贤士,恳切求才的意思。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诗:「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也作「千金买骨」。
《國語辭典》:白环(白環)  拼音:bái huán
白色的玉环。《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故能翔岐阳之鸣凤,纳虞氏之白环。」《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
分類:白玉玉环
《國語辭典》:书裙(書裙)  拼音:shū qún
晋书法家王羲之在羊欣的新绢裙上作书,羊欣视为珍宝,揣摩学习,书法因此大进。见《宋书。卷六二。羊欣传》。后以书裙称誉人的书法,或指文人间的相互雅赏爱慕。宋。苏轼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诗二首之二:「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
《漢語大詞典》:白练裙(白練裙)
(1).白绢制的裙。 南朝 宋 羊欣 年十二作隶书,为 王献之 所爱重。 欣 夏月着新绢裙昼寝, 献之 见之,书裙数幅而去。 欣 加临摹,书法益工。见《南史·羊欣传》。后用为典故。 唐 陆龟蒙 《怀杨召文杨鼎文二秀才》诗:“重思醉墨纵横甚,书破 羊欣 白练裙。” 清 曹寅 《真州送南洲归里》诗:“ 含经堂 下锄芸处,无事休题白练裙。”
(2).戏曲名。 明 郑之文 为名妓 马湘兰 作。 清 钱谦益 《长干行寄南城郑应尼》“游人尚酹 湘兰 墓,子弟争翻《白练歌》”自注:“ 应尼 少游 长干 ,为名妓 马湘兰 作《白练裙》杂剧,至今流传曲中。”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十一:“ 石桥巷 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 清 陈文述 《秦淮感郑妥娘事》诗:“双趺何与词人事,也唱当年《白练裙》。”
《國語辭典》:白衣送酒  拼音:bái yī sòng jiǔ
晋人陶渊明好酒而不能常得。某年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的菊丛中摘菊赏花,恰巧江州刺史王弘命白衣人送酒来,便一起饮酒,酒醉才归。见《宋书。卷九三。隐逸列传。陶潜》。后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即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或借以咏菊花、饮酒等。宋。苏轼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白衣酒
白衣人所送之酒。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无劳白衣酒, 陶令 自相携。” 唐 罗隐 《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参见“ 白衣人 ”。
《國語辭典》:白衣人  拼音:bái yī rén
1.穿白衣服的人。如:「夜空里只见一白衣人飞奔而去!」
2.平民。参见「白衣」条。
《漢語大詞典》:送酒
(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 王弘 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唐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诗:“共知不是 潯阳郡 ,那得 王弘 送酒来。” 元 卢挚 《沉醉东风·重九》曲:“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明 何景明 《登坚山寺绝顶真武庙》诗之二:“不尽登高兴,无人送酒来。”
(2).奉酒;敬酒。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曰:‘遣 緑竹 取琵琶弹,儿与少府公送酒。’”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一折:“小生平生爱的是花酒,不知怎么説,若是有弹唱的送酒,小生也吃不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里送酒安席,一应规矩, 赵老头儿 全然不懂。”
(3).下酒;佐酒。 唐 裴铏 《传奇·宁茵》:“及局罢而饮,数巡, 寅 请备脩脯以送酒。”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碧玉一般的莴苣》:“这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特产,是送粥的妙品,同时也是一种可以送酒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