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钟会传》
「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及会死后,于会家得书二十篇,名曰道论,而实刑名家也,其文似会。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馀卒。」南朝宋·裴松之注:「弼字辅嗣。何劭为其传曰:弼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性和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弼与钟会善,会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弼注易,颍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踰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著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
「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及会死后,于会家得书二十篇,名曰道论,而实刑名家也,其文似会。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馀卒。」南朝宋·裴松之注:「弼字辅嗣。何劭为其传曰:弼幼而察慧,年十馀,好老氏,……弼天才卓出,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性和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其论道傅会文辞,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弼与钟会善,会论议以校练为家,然每服弼之高致。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弼注易,颍川人荀融难弼大衍义。弼答其意,白书以戏之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颜子之量,孔父之所预在,然遇之不能无乐,丧之不能无哀。又常狭斯人,以为未能以情从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虽已定乎胸怀之内,然而隔踰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于颜子,可以无大过矣。」弼注老子,为之指略,致有理统。著道略论,注易,往往有高丽言。太原王济好谈,病《老》、《庄》,常云:「见弼易注,所悟者多。」
典故
相关人物
何晏神伏
相关人物
何晏(字平叔)
王弼
《世说新语》上卷下《文学》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因以所注为道德二论。
例句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李瀚 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