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35,分123页显示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页
王乐善(字 存初 号 西罡 )
王家彦(字 仲美 号 绳河 )
王心一(字 纯甫 号 元绪、元珠、半禅野叟、玄珠 )
王所用(字 行素 号 宾吾 )
王从义(字 与权 号 行素 )
王升(字 德懋 号 劬生 )
王岱舆( 涯 号 真回老人 )
王家彦(字 仲美 号 绳河 )
王志道(字 而宏 号 东里 )
王景(字 景贤 号 河占 )
王梦蛟(字 九五 号 云龙 )
王继贤(字 弓若 号 笠云 )
王维夔(字 邦佐 号 龙友 )
王一中(字 元枢 号 石门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德坤(字 时简 号 元舆 )王乐善(字 存初 号 西罡 )
王家彦(字 仲美 号 绳河 )
王心一(字 纯甫 号 元绪、元珠、半禅野叟、玄珠 )
王所用(字 行素 号 宾吾 )
王从义(字 与权 号 行素 )
王升(字 德懋 号 劬生 )
王岱舆( 涯 号 真回老人 )
王家彦(字 仲美 号 绳河 )
王志道(字 而宏 号 东里 )
王景(字 景贤 号 河占 )
王梦蛟(字 九五 号 云龙 )
王继贤(字 弓若 号 笠云 )
王维夔(字 邦佐 号 龙友 )
王一中(字 元枢 号 石门 )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德坤,字时简,号元舆,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军籍。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知益阳县,敦文教,修武备,均徭役,调停里甲,赈恤灾伤,治才敏捷,词章茂著,士民赖之。著有《清署集》,行取部郎,士民为立生祠。丁艰归,万历三十三年因写信嫚骂湖州府同知尚从试,被弹劾黜革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存初,霸州人。万历壬辰进士,除行人改吏部主事有鴳适轩诗槁扣角集维基
王乐善(1572年—?),字存初,号西罡,直隶霸州人。直隶辛卯科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三甲第九名进士,初授行人,仕至吏部考功主事。著有《扣角集》、《鴳适轩诗》。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家彦(?—1612年),字仲美,号绳河,浙江嘉兴府嘉善县民籍,直隶吴江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浙江乡试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进士。工部观政,初授韶州府推官,丁母忧归,三十七年补庐州府推官,三十九年考绩得最,调京任吏部稽勋司主事。途中到扬州清理盐政,拒绝奸商万金行贿。盐商们就贿赂役吏,在大江中放任他乘坐的官船。正值大风雨,船瞬息走出数十里,几乎倾覆,他受惊得病,卒于驿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纯甫,号元绪,又号元珠,一号半禅野叟。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天启间官御史,上疏极言客氏之祸,贬官。崇祯时官至刑部侍郎。工画,仿黄公望,得其神髓。有《归田园集》。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纯甫,吴县人。万历癸丑进士,由行人选,授江西道监察御史,累官刑部左侍郎,有《归田园集》。维基
王心一(1572年—1645年),字纯甫,号玄珠,号半禅野叟,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官至刑部侍郎。崇祯四年(1631年)购入一座园林,并名为「归田园居」,此园林即是日后的拙政园。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四十六年十一月册封鲁阳王朱肃泱,四十八年二月往稷山王府掌行丧礼,同年考选试御史。天启初年,诏给客氏土田二十顷,为护坟香火赀,魏进忠侍卫有功,并陵功叙录。心一抗疏言:“陛下眷念二人,加给土田,明示优录,恐东征将士闻而解体。况梓宫未殡,先念保姆之香火,陵工未成,强入奄侍之勤劳,于理为不顺,于情为失宜。”不报。八月补授江西道御史,与侯震旸、倪思辉、朱钦相论客氏,言辞激烈,夺俸一年,二年五月贬为江西布政使司都事。廷臣请召还者十馀疏,寻以皇子生,复官。三年七月巡按广西,五年六月疏议将广西总兵仍旧改驻梧州,有功土官加文臣服色,不可予武臣职衔,益其骄纵。六年四月以曲庇同门被削籍为民。崇祯元年(1628年)复官,升太仆寺少卿,历大理寺卿、通政使、应天府府尹,累官刑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河内人,字行素,号宾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知福宁州。调泽州,治行号为天下第一,晋兵部郎中。出为山西布政司参政,官至山西左布政使,以劾治贪墨知县,反被排挤,罢归。维基
王所用(1572年—?),号宾吾,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民籍。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河南乡试十五名举人,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会试第一百八十八名,二甲第二十五名进士。刑部观政,授福建福宁州知州,四十年任本省同考官,四十一年调山西泽州知州,四十三年任本省同考官,四十四年留部,四十五年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升兵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升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西宁道,未赴任。六年五月起补为山西右参政。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从义(1573年—?),字与权,号行素,山西省大同府大同县(今山西省大同市)人,明朝末期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山西乡试第五十三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初授大理寺右评事,升户部主事,历任户部员外郎、郎中,累官东昌府知府。天启元年,担任山东按察司副使。天启三年,担任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后改山东右布政使。天启六年,升任河南左布政使。崇祯元年,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等地。二年加户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升(?—?),字德懋,号劬生,顺天府文安县人。万历二十五年丁酉科举人,二十九年辛丑科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一年九月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五年分校礼部会试,三十七年四月奉使册封唐藩,后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73—1657 【介绍】: 明末清初金陵人,名涯,以字行,别署真回老人。回族。先世为天方人。世代精天文历算。幼承家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及儒、佛、道典籍,从事译著。以儒家学说铨释《古兰经》,为中国伊斯兰教两大学派之一的汉学派创始人。明亡,北上京师于正阳门外讲经论道。译著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家彦,字仲美,号绳河,吴江人,寓籍嘉兴中万历甲辰进士授韶州推官后补庐州俱有异政卒官著有独秀轩集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志道(1574年—1646年),字而宏,号东里,福建漳浦县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癸丑科进士,除丹阳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擢任礼科给事中,天启二年九月升兵科右给事中,因议“三案”被高攀龙所驳,疏请终养归。其后附魏忠贤,以病请告,天启五年召擢太常寺少卿,以外艰不至。服阕,升通政使司右通政,寻转左通政,皆不赴,凡三晋秩,俱未尝一履任。志道虽为忠贤所引,然不屑附丽,故后穷治党与,訾议不及。崇祯元年,以原任左通政召用,送赴阙,中途闻朝议未定,有谓升职既不赴,宜以原左给事中用;有谓既有升职,自宜以通政起用,遂移疾,值京察,自陈升职未赴不职求罢,有旨准出缺在籍调理。明年夏,召为大理右少卿,再迁左副都御史,修撰陈于泰疏陈时弊,宣府监视中官王坤力诋之,侵及首辅周延儒,志道上言弹劾,帝怒责回奏,志道反覆奏辨,帝益怒,御文华殿召对廷诘,辅臣周延儒亦为引咎申解,乃命志道退,竟削籍归。志道自癸亥乞终养,至是凡九载家居,在朝仅两载耳。出辄多所建白,而国运既蹙,桑榆垂迫矣。南都时,起户部右侍郎,明年改吏部,唐王立,仍故官,进左侍郎,再疏辞老病致仕归。丙戌四月卒于家,年七十三。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景(1574年—?),字景贤,号河占。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今属双流县)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四川乡试第六名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初授大理寺评事,三十九年升户部主事,后以部郎出为永州府知府,有风裁。时属多白役,为民害,景严为禁约,民以休息。尝捐费改建郡学,以秉正不阿弃官,公论既明,特起知河南怀庆府,升湖广按察副使。天启六年(1626年),升云南右参政,分守金沧道。崇祯元年起复原官,三年升贵州按察使,后以考察降为清军道参政。曾修苍麓书院。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梦蛟(1574年—1623年),字九五,号云龙,直隶广平府鸡泽县人。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初知鹿邑县,加意抚恤,涤去繁苛。三十八年调文水县,四十一年复除嵩县,奏最,四十八年擢云南道御史,立朝屡有建明。巡视西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出按苏松常镇,阅罪囚,可矜疑者力为开释。改南京畿道,卒于官。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继贤(1574年2月23日—?),字弓若(引若)、希之,号笠云(笠川),浙江长兴县人。王继贤少年立志读书,为免欲念旺盛,毅然自宫。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式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成辛丑科进士。授湖广武昌县知县。三十三年,改福建晋江县知县,为人平恕。再调蒙城县。迁南京刑部主事。给假归里,不问外事。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维夔(1574年—1653年),字邦佐,号龙友,浙江永嘉县二都英桥里(今永中街道新城村)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补邑诸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浙江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江西南城县知县,擢兵部武库司主事,升武选郎中,出为江西左参议、参政,升湖广按察使、江西左布政使。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一中(1576年—1647年),字元枢,号石门,浙江处州府丽水县民籍青田县人。王一中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次年(1607年)联捷丁未科进士,授福建古田县知县,曾提拔陈宏德等士子,之后转任河南杞县、新蔡知县。泰昌元年(1620年),行取授广西道监察御史,上请罢设内市,检举保母客氏、权珰魏忠贤,巡按山东期间剿灭妖寇徐鸿儒。天启四年(1624年),升太仆寺少卿,七年(1627年)得荐任操江都御史,但被魏忠贤矫旨削夺为民,离开北京时身衣褴褛,只带著少量行李,几位僮仆,嗟叹而去。王一中居乡期间,奖励后进,著述五经、府志,不接受当道推荐,与士子研究道德性命之学。崇祯元年(1628年)再擢光禄寺卿,召对称旨,却因不依附权贵调南京光禄寺,多次上疏乞休,到七十二岁去世。入祀乡贤祠,子王胤昌、王胤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