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30,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王浚明(字 子家 )
王直方(字 立之 号 归叟 )
王缙(字 子云 别称 得谏臣体 )
王持(字 正叔 号 冲隐 )
王睿(号 灵毂子 )
王衣(字 子裳 )
王升(字 逸老 号 羔羊居士 )
王安中(字 履道 号 初寮 )
王寀(字 辅道 号 南陔 )
王次翁(字 庆曾 号 两河、两河先生 )
王庭圭(字 民瞻 号 卢溪、卢溪真逸 )
张邦昌(字 子能 同安郡王 )
王仍(字 子因 )
王蘋(字 信伯 号 震泽 )
其它辞典(续上)
王蘧(名 迥、回 字 子高、子开 蘧 )王浚明(字 子家 )
王直方(字 立之 号 归叟 )
王缙(字 子云 别称 得谏臣体 )
王持(字 正叔 号 冲隐 )
王睿(号 灵毂子 )
王衣(字 子裳 )
王升(字 逸老 号 羔羊居士 )
王安中(字 履道 号 初寮 )
王寀(字 辅道 号 南陔 )
王次翁(字 庆曾 号 两河、两河先生 )
王庭圭(字 民瞻 号 卢溪、卢溪真逸 )
张邦昌(字 子能 同安郡王 )
王仍(字 子因 )
王蘋(字 信伯 号 震泽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七一
王浚明(一○六九——一一五三),字子家,应天虞城(今河南虞城)人。熙宁八年以荫补太庙斋郎。元祐五年任宿州司法,调阳谷尉。建中靖国间历知六合、新泰县事。通判婺州,更提举福建茶事。建炎初除知泰州,以捍御功改建州。召拜尚书兵部郎中,迁司勋,领福建漕计。升直敷文阁,致仕,绍兴二十三年卒,年八十五。见苏籀《故中奉敷文阁王公墓志铭》(《双溪集》卷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9—1109 【介绍】: 宋汴州人,字立之,号归叟。以荫补承奉郎。平生无他嗜好,唯昼夜读书,手自传录。尝监怀州酒税,寻易冀州籴官,仅数月,投劾归。居城隅小园,啸傲自适。有《王直方诗话》及《归叟集》。全宋诗
王直方(一○六九~一一○九),字立之,号归叟,密县(今属河南)人。棫子。以假承奉郎监怀州酒税,寻易冀州籴官,仅累月,投劾归侍不复出,居汴京凡十五年。徽宗大观三年卒,年四十一。事见《景迂生集》卷一九《王立之墓志铭》。有《诗话》并集,已佚。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59 【介绍】: 宋睦州分水人,字子云。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绍兴六年,由侍御史迁右司谏,每谓人才难得,多事之际,尤宜为朝廷爱惜。以故不专弹击,而唯论安危大计与所以启沃君心者,时称得谏臣体。后出知温州、常州。有《霜台谏垣稿》。全宋文·卷三一一八
王缙(一○七三——一一五九),字子云,严州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崇宁五年进士,调歙州司法参军。历知浦江、永嘉县,又知英、虔二州。绍兴五年,擢殿中侍御史,迁右司谏。求外补,以直秘阁知温州,改常州。后忤宰相秦桧,主管台州崇道观。二十九年六月卒,年八十七。有《霜台谏垣藁》九卷。事迹见张栻《王司谏墓志铭》(《南轩集》卷三八),《宋史翼》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京兆长安人,字正叔,以字行,号冲隐。善画。工翎毛竹棘,师崔白。徽宗崇宁三年为其兄王振作竹棘、雪禽二轴,极清雅。亦工书法。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 【介绍】: 宋开封人,字逸老。善草书,颇奇伟,有张旭转折变态之风。徽宗朝被召补右爵。南渡后寓居嘉禾羔羊里,号羔羊居士。时高宗留神翰墨,召对蒙眷,官至正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34 【介绍】: 宋中山阳曲人,字履道,号初寮。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徽宗政和中,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迁左丞。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骄横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召还,为大名府尹。钦宗靖康初,为言者所劾,累贬象州安置。善属文,尤工四六。有《初寮集》。全宋诗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史》本传推算,如按《文忠集》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及竹林泉赋》所记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徽宗政和间,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疏蔡京罪,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五年,主联金攻辽,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二○)。七年,宋金启衅,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召还(同上书职官五四之一一)。除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钦宗靖康初,连贬随州、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五十九。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王安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寮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全宋文·卷三一五○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字履道,号初寮,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元符三年进士及第,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为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因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五年,授庆远军节度使、燕山府路宣抚使,与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安中不能制。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为言者所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累贬象州安置。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四年,卒,年五十九。《宋史》卷三五二有传。事迹又见周必大《初寮集序》(《初寮集》卷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18 【介绍】: 宋江州德安人,字辅道。王韶子。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累官校书郎。好延道流谈炼丹修仙事。为徽宗所召,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为林灵素所陷,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全宋诗
王寀(一○七八~一一一八),字辅道,号南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韶子。登第,至校书郎。因病迷惑,好神仙道术,徽宗重和元年为林灵素所陷,下狱弃市,年四十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二三)。有《南陔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十六首。全宋文·卷三三五二
王寀(一○七八——一一一八),字辅道,号南陔,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韶子。好学,工词章,登进士第。政和中知陕州,坐与张怀素案干连,除名勒停免编管。后复官,至兵部侍郎。好延道流谈丹砂神仙事,自言天神可祈而下。徽宗召之,约某日即内殿致天神。林灵素沮格之,术不验,下大理狱弃市。时重和元年,年四十一。绍兴中追复原官。著有《南陔集》一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二七、职官六八之三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东都事略》卷八二,《宋史》卷二○八及三二八本传,《宋史新编》卷八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9 【介绍】: 宋济南人,字庆曾,号两河。徽宗崇宁三年进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桧,力主和议。任御史中丞,劾罢宰相赵鼎。任参知政事,与秦桧合谋罢韩世忠、张俊、岳飞兵权。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坚拒偿韦太后为犒从者而向金使所贷金,帝欲诛之,为桧所救。寻奉祠归。有《两河集》。全宋诗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聚徒授业,号两河先生。后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州、处州,广西转运判官。谄附秦桧,高宗绍兴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参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銮,为奉迎扈从礼仪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庆曾,济南府(治今山东济南)人。入太学,礼部别头试第一,授恩州司理参军,历知道、处州。秦桧居朝,以为吏部员外郎,迁秘书少监、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讲,改御史中丞。希桧意,论罢赵鼎。绍兴十年,擢参知政事。后以资政殿学士奉祠,引年归,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一六,《宝庆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72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全宋文·卷三四○六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号卢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登进士第,调衡州茶陵丞。宣和末弃官归,教授乡里。绍兴中胡铨因上疏乞斩秦桧罢和议安置岭南,庭圭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指桧也,坐是除名流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召对便殿,除直敷文阁。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著有《卢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论语讲义》五卷、《语录》五卷、《杂志》五卷、《沧海遗珠》五卷、《方外书》十卷、《校字》一卷、《凤停山丛录》一卷。见周必大《直敷文阁王公行状》,胡铨《王公墓志铭》(《卢溪文集》附录),《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27 【介绍】: 宋永静军东光人,字子能,举进士。累官大司成,以训导失职,贬提举崇福宫。又知光、汝州,由知洪州改礼部侍郎。钦宗即位,拜少宰。金兵犯汴京,与康王质于金,割地请和。为河北路割地使。上书者攻其通敌,黜为中太一宫使,罢割地议。靖康初京师陷,被金人册立为帝,僭号“大楚”。高宗即位,特与免贷,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以其僭立时秽乱宫廷,赐死。全宋文·卷三五○一
张邦昌(一○八一——一一二七),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今河北东光)人。举进士。历知光、汝二州,政和末由知洪州改礼部侍郎,宣和初除尚书右丞,转左丞,迁中书侍郎。钦宗即位,拜少宰。金兵犯汴京,力主和议。与康王为质于金,割地请和,进太宰兼门下侍郎、河北路割地使。上书者攻其私敌,黜为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罢割地议。靖康二年春,被金人册立为帝,号「大楚」。金兵既还,奉迎康王,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太宰退处。康王即皇帝位,徙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同安郡王。以李纲极论,责授昭化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既而赐死,年四十七。《宋史》卷四七五《叛臣传》上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七七七
王仍,字子因,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徽宗时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53 【介绍】: 宋福州福清人,徙居吴中。字信伯,号震泽。从程颢、程颐学,为高弟。高宗绍兴四年,以荐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参与修《神宗实录》。以著作佐郎通判常州,为秦桧所抑,数年不得召,因族子坐法株连夺官。后以左朝奉郎致仕。有《王著作集》。全宋文·卷三五○七
王蘋(一○八二——一一五三),字信伯,号震泽,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徙居苏州(治今江苏苏州)。师事程颐,为其高弟。绍兴四年以赵鼎荐对,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迁著作佐郎。乞补外,通判常州,主管台州崇道观。以朝奉大夫致仕。绍兴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二。有文集四卷。见章宪《王著作墓志铭》及《国史传》,《吴郡志》本传(均载《王著作集》卷五)及《宋元学案》卷二九,《宋史翼》卷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