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4—582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嵩。陈宣帝第二子。文帝天嘉三年,封康乐县侯。宣帝太建元年,封始兴王。位都督、江州刺史、侍中。为政严刻,好杀戮,部下慑惮。宣帝崩,与新安王伯固密谋篡位,乘后主哀顿俯伏,以刀砍其项,为弟叔坚所扼。出逃东府城,放东城囚徒,以充战士作乱,后为右卫将军萧摩诃诛杀。
全陈文·卷四
叔陵,字子嵩,宣帝第二子。天嘉三年,封康乐县侯。太建元年,封始兴王,为都督江州刺史,迁督湘州,又迁督扬州,母忧,服阕,拜侍中、中军大将军。宣帝崩,从后主在丧次行逆,伏诛。
陈叔英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烈。陈宣帝第三子。文帝天嘉元年,封建安侯,宣帝太建元年,改封豫章王。位东扬州刺史。后主时,官至司空。隋师济江,军败而降。隋炀帝大业中,为涪陵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4 【介绍】: 北周扶风始平人,字子元。师华山真人焦旷。武帝延至都下。久之,请还西岳,居云台观,诏修观宇。后又召至京,令校三洞经图缄,藏于通道观内。隋文帝即位,置玄都观,以为观主,令作道门威仪之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8—580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恭。陈宣帝第九子。聪敏好学。宣帝太建五年,立为河东王。位南徐州刺史。卒谥康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2—589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子敬。陈宣帝第十六子。太建十四年,立为岳阳王。十岁能属文,侍后主赋诗,恒被赞赏。位丹阳尹,湘州刺史。隋将庞晖率军攻至湘州,叔慎诈降,杀庞晖。隋援军至,兵败被擒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 【介绍】: 唐人,字子聪。南朝陈宣帝第十六子。少封义阳王,历侍中、丹阳尹、都官尚书。入隋久不得官。炀帝大业中拜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李渊起兵,叔达以郡降,授丞相府主簿,掌机秘。入唐,授黄门侍郎、拜侍中,封江国公。太宗贞观初,累擢礼部尚书。卒谥忠。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5 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宣帝陈顼第十六子。在陈封义阳王。十余岁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就,徐陵甚奇之。历都官尚书。隋大业中,授内史舍人,出为绛郡通守。归唐,授丞相府主簿。高祖武德中,进黄门侍郎,判纳言,拜侍中,封江国公。太宗贞观中,拜礼部尚书。九年(635)卒,谥曰缪。后赠户部尚书,改谥曰忠。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叔达为太宗朝宫廷诗人,与王绩有交往。《新唐书·艺文志四》载文集15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5卷,疑误),已佚。《全唐诗》存其诗10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陈叔达(约573—635〕,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宣帝第十七子,封义阳王,官丹阳尹。年十馀岁,尝侍宴赋十韵诗,援笔而成,徐陵奇之。入隋,为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唐高祖起兵,叔达以郡降,授丞相府主簿,掌机密。武德初,授黄门侍郎,判纳言,封江国公。贞观中,官至礼部尚书,卒。有《陈叔达集》十五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九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叔达字子聪。陈宣帝第十六子。封义阳王。历都官尚书。入隋授绛州通守。高祖义师至绛。以郡归款。累官侍中。封江国公。贞观中拜礼部尚书。九年卒。谥曰缪。后赠户部尚书。改谥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上谷人。炀帝大业十一年,于上谷举兵反,自号漫天王,国号燕。北连突厥,南侵燕赵,有众十余万。后攻幽州,为窦建德所败,中流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襄州襄阳人,寓居京兆云阳,字子延。性刚愎不仁,勇攻战。善用槊。隋大业中以战功补虎贲中郎将,驻守涿郡。大业十二年起兵,取柳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唐高祖武德元年归唐,赐姓李,封燕郡王。助唐败刘黑闼,任天节将军,镇守泾州。太宗贞观元年率兵反唐,入据幽州,后败逃至乌氏为左右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90—644 【介绍】: 唐初绛州龙门人,字无功。王通弟。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六合县丞。性简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乱还乡里,著书东皋,自号“东皋子”。唐高祖武德中,以前朝原官待诏门下省,特判日给酒一斗,时称“斗酒学士”。太宗贞观初以疾罢归,以琴酒自娱。预知终日,命薄葬,自为墓志。工诗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为王绩之误。《全唐诗》收诗3首,皆出自《文苑英华》卷二一三。《全唐诗》又见于王绩名下。其中《咏妓》一首,见《王无功文集》卷三,题作《裴仆射宅咏妓》。另《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辛司法宅观妓》二首,乃误收卢照邻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5,一说590—644 《全唐诗》中王绩,乃王绩之误。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五岁至长安求仕。隋炀帝大业中,中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因简傲嗜酒,屡受勘劾。大业十年(614)托风疾弃官归里,复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十三年返归故里。隋季板荡,绩奔亡河北。高祖武德五年(622),以六合丞待诏门下省。太宗贞观四年(630),其兄王凝得罪大臣,兄弟均抑而不用。绩复托风疾归隐故乡。十一年,任太乐丞,不足两年,又挂冠归田。十八年自撰墓志,忧愤而死。生平见吕才《王无功文集序》、《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绩遭逢世乱,失意归隐,仰慕阮籍、陶渊明,寄情诗酒。著《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文以抒怀。其文疏朗萧散,骈散兼长。其诗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云:“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评为“意境高古”,“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唐宋间,吕才编《王绩集》五卷本与陆淳删《东皋子集略》二卷本并行于世。元代以降,五卷本不见著录,仅有三卷本(实为陆淳所删二卷本)流传。王国安《王绩诗注》即据此作注。今人韩理洲据清人抄本成《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溢出诗60余首,文10余篇,最称完备。《全唐诗》收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69首。
唐诗汇评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兄通,隋末名儒,号文中子。绩于隋大业末,应孝悌廉洁举,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归里。高祖武德中,以前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因足疾罢归,乃结庐河渚,纵意琴酒,又躬耕东皋,时人号东皋子。绩简放嗜酒,其诗平淡质朴。有《王绩集》(吕才编)五卷,后仅以《东皋子集》三卷行世,五卷本遂隐,近重新发现刊行,其中诗较《全唐诗》王绩卷溢出六十馀首。今人王国安有《王绩诗注》。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中应孝弟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弃官还乡里。躬耕于东皋。时人号为东皋子。贞观十八年卒。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绩)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周氏涉笔》
旧传四声,自齐、梁至沈、宋,始定为唐律。然沈、宋体制,时带徐、庾,未若王绩剪裁锻炼,曲尽情玄,真开迹唐诗也。
升庵诗话
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四友斋丛说
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馀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又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之乱头粗服而好者,千载一渊明耳。乐天效之,便伤俚浅,唯王无功差得其仿佛。“陶王”之称,余尝欲以东皋代辋川。辋川诚佳,太秀,多以绮思掩其朴趣,东皋潇洒落穆,不衫不履,如“来时常道贳,惭愧酒家胡”、“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至若“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真齐得丧、一死生之言。旷怀高致,其人自堪尚友,不徒音响似之。
《载酒园诗话又编》
彭泽、东皋皆素心之士。陶为饥寒所驱,时有凉音;王黍秫果药粗足,故饶逸趣。
石洲诗话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性情疏放,发为心声,直质放言,有汉魏间意。唯无往复之致,故或朴而不雅。乱头粗服,不没其佳,唯其有真气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人。性忠厚。事秦王杨俊。位开府,领亲信兵十余年。俊甚礼之。后俊疾,延恒值閤下,衣不解带。俊卒,勺饮不入口者数日。帝悯之,授骠骑将军,典宿卫。葬俊之日,号恸而绝,诏葬俊墓之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太原晋阳人,字子相。幼方正娴雅,好奇节,识者异之。在北周以军功封晋阳县公。入隋,除行台右仆射佐晋王杨广镇并州。性刚直,广尝穿池起三山,韶自锁而谏,广谢而罢之。及秦主杨俊为并州总管,韶仍为长史。岁余,驰驿入京,劳累而卒。年六十八。
王悬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高宗乾封、弘道间在世。自号陆海羽客。著有《上清道类事相》,分为仙观、楼阁、仙房等品,历记道士之所居。又辑有《三洞珠囊》,录《三洞经》之精华,多存已佚道书之遗文。又工书。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始名守慎。天后时。官至监察御史。以后任酷吏。罗织元良。以起大狱。遽弃官出家。务苦节。化导民俗。仪凤二年。望气者。以京兆西市有异光。诏发之。得石函。内盛佛舍利。馀万颗。明莹坚致。不可磨涅。诏即其地。建光宅寺。筑七宝台。舍利分使京师诸刹供养。当是时。成因请疏凿馀地。引永安渠。以为大池。号海池。上树佛屋经楼。以侈其观。士女之好营福事者。皆就之。纵飞潜生物。以祝国𨤲。方疏凿时。得铭土中。曰百年为市。后复为池。自隋初立都市。至是仅百年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法成。本姓王。名守慎。官至监察御史。属天后猜贰信酷吏罗织。乃避法官。乞出家为僧。苦节勤于化导。声发响随行高质直。长安中于京兆西市疏凿大坎。号曰海池焉。支分永安渠以注之。以为放生之所。池上佛屋经楼皆成所造。穿池之际获古石铭云。百年为市而后为池。自隋朝置都立市。至于时正一百年矣。仪凤二年望气者云。此坊有异气敕掘之得石函。函内贮佛舍利万馀粒。光色粲烂而坚刚。敕于此处造光宅寺。仍散舍利于京寺及诸州府。各四十九粒武后于此始置七宝台。遂改寺额。成公居之行其激劝。多以崇福为己任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或650—675或676 【介绍】: 唐绛州龙门人,字子安。王福峙子。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作《指瑕》,擿颜师古注《汉书》之失。高宗麟德初,对策高第。任虢州参军。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犯罪当诛,遇赦革职,其父亦因之贬交趾令。上元二年赴交趾省父,途经南昌,撰《滕王阁序》,为世所称。旋因渡海堕水而卒。有诗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0—676,有生于649、648,卒于667等说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望族,祖父王通为隋末大儒。王勃早慧,为时所称。高宗麟德三年(666)应制科,对策高第,拜朝散郎(据徐松《登科记考》卷二)。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府修撰,旋以戏檄英王鸡被斥出府。总章二年(669),入蜀漫游,诗文大进。咸亨四年(673)求补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获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堕水,惊悸而卒(据杨炯《王子安集序》、刘汝霖《王子安年谱》)。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年谱多家,以清姚大荣《王子安年谱》较为完备。今人张志烈有《初唐四杰年谱》。王勃自觉反对沿袭六朝余波“争构纤微,竞为雕刻”之上官体诗,“思革其弊”,并由“四杰”之共同努力,终使“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亦有抨击时弊之作。擅长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风格清新秀丽。诗文集以清蒋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为最通行。《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续拾》补诗16首又1句。
唐诗汇评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文中子王通之孙。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高宗乾封中,召为沛王府修撰,因戏撰《檄英王鸡文》,高宗斥之。客剑南。咸亨四年,补虢州参军。坐事当死,遇漱,革职,其父亦受寒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省父,次年渡南海时溺水,惊悸而死。勃聪慧,早有文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你“四杰”。其诗格调高华,在仍被齐梁浮靡诗风策罩的初唐,显示出转变的趋势。有《王勃集》三十卷,已佚(残卷存日本)。今《王子安集》十六卷乃明张燮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清蒋清翊有《王子安集注》二十卷。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七
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未冠应幽素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览之怒。斥出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既惧事泄。杀达灭口。事觉当诛。会赦除名。上元二年。渡南海堕水卒。年二十八。(谨按新书作二十九)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子安早握玄珠,天然艳发,登高而赋,钟石毕陈。盖其上薄云天之气,下缠幽寂之忿,蓄以疏才,发以盛藻,直举胸臆,俯瞰前古,宜其无可为节也。
张逊业《校正王勃集序》
王子才富丽径捷,称罕一时,赋与七言古诗,可谓独步;然律及诸作,未脱六朝沿染,而沉思工致,亦未易及也,
诗薮
齐、梁、陈、隋五言古,唐律诗之未成者;七言古,唐歌行之未成者。王、卢出,而歌行咸中矩度矣;沈、宋出,而近体悉协宫商矣。至高、岑而后有气,王、孟而后有韵,李、杜而后入化。
诗薮
大历之还,易空疏而难典瞻;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拾遗、吏部,并极虚怀,非溢美也。
诗薮
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
诗镜总论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唐音癸签
王子安虽不废藻饰,如璞含珠媚,自然发其彩光。
《诗源辨体》
七言古自梁简文、陈、隋诸公始,进而为王、卢、骆三子。三子偶丽极工,绮艳变为富丽,然调犹未纯,语犹未畅,其风格虽优,而气象不足。……然析而论之,王长篇虽少,而稍见错综,与卢、骆体制少异。
《诗辩坻》
王子安七言占风,能从乐府脱出,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王勃绝句,若无可喜,而优柔不迫,有一唱三叹之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吴、何,而益谐音律,情词朗秀,结风隽响,但言外无妍,微伤深致。五言短绝,隽永见珍。《采莲曲》、《临高台》亦杂言新体之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江都人,祖籍琅邪,号太和先生。隐于嵩山,传黄老术。
全唐文·卷二百三
玄宗字承真。琅琊临沂人。隐嵩山。号太和先生。传黄老术。垂拱二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