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3,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王伯先(字 孝公 )
王廷老(字 伯扬 )
王伯虎(字 炳之 )
王伯瑜
王格(字 伯庸 )
张俊(字 伯英 清河郡王、循王 忠烈 )
王伯扬
王伯庠(字 伯礼 )
王伯扬
王宗稷(字 伯言 )
王伯广(字 师德 )
王伯淮
王伯龙( 广平郡王 )
王普(字 伯照 )
其它辞典(续上)
王举正(字 伯中、伯仲 安简 )王伯先(字 孝公 )
王廷老(字 伯扬 )
王伯虎(字 炳之 )
王伯瑜
王格(字 伯庸 )
张俊(字 伯英 清河郡王、循王 忠烈 )
王伯扬
王伯庠(字 伯礼 )
王伯扬
王宗稷(字 伯言 )
王伯广(字 师德 )
王伯淮
王伯龙( 广平郡王 )
王普(字 伯照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真定人,字伯中。王化基子。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仁宗以其恬于进取,超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后罢为资政殿学士、知许州。皇祐初,除御史中丞,迁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每御前进读,至前代治乱之事,必再三讽谕。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七十。谥安简。有《平山集》。全宋诗
王举正,子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第进士,知伊阙、任丘县。擢知制诰,为翰林学士。超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中。以资政殿学士出知许州。仁宗皇祐初拜御史中丞,四年(一○五二),言狄青出身兵伍不可为枢密副使(《宋史》卷二一一),出知河南府。入兼翰林侍读学士。嘉祐五年(一○六○)以太子少傅致仕(《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卒,谥安简。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均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全宋文·卷四○○
王举正(九九一——一○六○),字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王化基子。以荫补秘书省校书郎。后进士及第,知伊阙、任丘县,累迁至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与修《三朝宝训》、起居注。擢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出知许州、应天府。皇祐初,拜御史中丞,迁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知河南府,兼翰林侍读学士。嘉祐四年以太子少傅致仕,五年卒,年七十。谥安简。有《平山集》、《中书制集》、《内制集》五十卷。见《隆平集》卷六,《宋史》卷二六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 【介绍】: 宋真州六合人,字孝公。以荫补官。初任通州司户参军,累迁金坛县令,有治声。坐诬告免官,吏民冤惜之。后复官,至大理寺丞,知陇州汧阳县。以秉性端厚亮直,遇事明辨,为名公时人所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授建州司理参军(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神宗熙宁中为太常博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校书郎(同上书卷四○七)。三年,知饶州(同上书卷四○八)。六年,为刑部员外郎、都官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简介
熙宁五年(1072)任康州知州。元祐二年(1087)任司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汀州长汀人,字伯庸。家贫授徒,与陈轩交厚。神宗元丰间,轩来守郡,割俸钱五十万馈格,格悉归诸郡庠,置田数百亩,以赡生徒。汀学校有田自此始。卒年七十七。全宋文·卷三二○一
王格,政和七年提举河东路学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二一,《宋史》卷一六五《职官志》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4 【介绍】: 宋凤翔府成纪人,字伯英。好骑射,负才气,起于诸盗。年十六,为三阳弓箭手。钦宗靖康至高宗建炎、绍兴间,与金人战,屡立奇功。曾讨江淮,平苗刘,破李成,皆著劳绩。绍兴十一年拜枢密使。知朝廷欲罢兵,首请纳所统兵,力赞议和。秦桧尽罢诸将兵权付俊。岁余无去志,桧使江邈论罢之。累封广、益国公,进封清河郡王,拜太师。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南宋四大名将。然岳飞冤狱,俊独助桧成其事,为世所鄙。卒谥忠烈。全宋诗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徽宗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为都指挥使。宣和间累转武功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江南招讨使。绍兴元年(一一三一),改江淮路招讨使,拜太尉。屯兵建康,置司盱眙,屡立战功,为中兴四将之一。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九,谥忠烈。事见《海陵集》卷二三《张循王神道碑》,《宋史》卷三六九有传。全宋文·卷三八五一
张俊(一○八六——一一五四),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早年以武功授保义郎。靖康初奋力抗金,授武义大夫,权河北十三将。勤王,高宗(时为康王)擢为元帅府统制,累功转荣州刺史,迁至拱卫大夫。高宗即位,为御营前军统制。建炎四年入卫,拜检校少保。绍兴初以江淮招讨使讨平叛将李成,拜太尉。绍兴四年为浙西、江东安抚使,屯建康,败伪齐刘猊,拜少保,改淮南西路宣抚使。绍兴十一年,力赞和议,与秦桧意合,且首请纳兵,拜枢密使。次年春,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谥忠烈。俊为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然其主和议、助秦桧成岳飞冤狱,为世所鄙。见周麟之《张循王神道碑》(《海陵集》卷二三),《宋史》卷三六九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建炎二年(1128)任泰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6—1173 【介绍】: 宋济南章丘人,南渡后居明州鄞县,字伯礼。王次翁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充明州教授,累擢侍御史,直言敢谏,抨弹所及,无丝毫顾忌。历知阆州、夔州、温州,以治绩闻。平生博览载籍,至老未尝释卷。有《历山集》、《云安集》、《资治编年》、《宏词集要》、《夔路图经》等。全宋诗
王伯庠(一一○六~一一七三),字伯礼,祖籍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迁居鄞县(今属浙江),次翁子。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历明州教授,通判平江府,侍御史,知阆州、夔州、温州。孝宗乾道九年卒,年六十八。有《历山集》、《云安集》,均佚。事见《攻愧集》卷九○《侍御史王公行状》。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王伯庠(一一○六——一一七三),字伯礼,本贯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南渡后移居鄞县(今浙江宁波),次翁子。绍兴二年登进士第,为吉州左司理参军。试教官,改明州州学教授,充左宣教郎、直秘阁。绍兴十四年,授两浙东路安抚司参议官。通判平江军府,徙镇江。乾道初,除户部左曹郎官,擢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历知阆、夔、温诸州。乾道九年,终于州治,年六十八。著有《历山集》、《云安集》、《奏议告谋》、《资治编年》、《宏词集要》、《夔路图经》等。见楼钥《侍御史左朝请大夫直秘阁致仕王公行状》(《攻愧集》卷九○)。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元年(1131)任秀州知州。绍兴十六年(1146)任福建路转运副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五羊人,字伯言。高宗绍兴十年,随外祖守黄州,访苏轼遗迹。有《东坡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平江路常熟人,字师德。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授湖州德清县尉,又试教官,授温州教授。工诗,与张孝祥友善。卒年五十。有《听雨集》。全宋诗
王伯广,字师德,常熟(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调湖州德清尉。历温州教授,移常州教授,未赴而卒,年五十。有《听雨集》,已佚。《琴川志》卷八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王伯广,字师德,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调湖州德清尉,选授温州教授。伯广工于诗,四六亦为人所称。与张孝祥游,诗简往复。著有《听雨集》。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吴中人物志》卷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九,《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金间沈州双城人。辽末,聚众起事,降金,授世袭猛安。从攻辽、宋,累官宁昌军节度使,徙益都尹,封广平郡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伯照。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高宗绍兴四年迁太常寺看详、国子监丞,上明堂典礼未正者十一事。历太常丞、太常博士、都官员外郎,坐事罢。曾奉祠。三十年,起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次年除礼部郎中,擢太常少卿。经术湛深,议论淹贯,为朱熹所称许。有《官历刻漏图》。全宋文·卷四○一○
王普,字伯照,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登宣和三年进士第。绍兴三年为太常博士,迁国子监丞、太常丞。十一年为尚书都官员外郎,言官论其讨论典礼怀奸附丽,罢。十九年,添差通判邵州,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三十一年,擢太常少卿。明年假工部侍郎,充伴送大金贺登宝位国信使。普经术湛深,尤精于礼,议论淹贯,为时人称许。著有《深衣制度》、《答问难疑》、《官历刻漏图》等。见《宋会要辑稿》礼八之一七、礼一○之一一、礼二六之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七六、九○、一四一、一四四、一五九、一九八,《淳熙三山志》卷二八,《宋史·礼志》、《艺文志》,《宋史翼》卷二三,《宋元学案补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