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曲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9 【介绍】: 宋陇干人,字君玉。善骑射。为绥德城监押,屡挫西夏人,迁内殿崇班。随郭逵、赵卨攻交趾,擢鄜延路钤辖、副总管。率军从徐禧筑永乐城,西夏来攻,城陷,缒而得脱,贬官。哲宗元祐初,为环庆路副总管,击破西夏兵,解泾原围。进忠州防御使。生平不知书,而忠朴好义,善抚士卒。
韩璹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卫州汲人,字君玉。第进士。知安喜县,有干才强力,能使吏不贿。神宗熙宁初,为梓州路转运使,首建年纲减役之制。后以右谏议大夫知澶州,坐失举降官,又因御河决有劳,复为大中大夫,转正议大夫致仕。为吏敏捷,所阅案牍,终身不忘。卒年七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1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
全宋诗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台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历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谥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 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词学图录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苏轼(1036~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官杭州、湖州等地。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复起后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忠。为北宋后期文坛领袖,词开豪放一派,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唐宋四大家;亦工书画,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东坡全集》等。曾作诗《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填词《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对与黄鹤楼的有关的传说故事做了诗意的描述和渲染。在黄鹄山泉侧原有苏东坡谪居石刻遗像。
全宋文·卷一八四九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洵次子。嘉祐二年登进士乙科,受欧阳修赏识。任凤翔府判官,入直史馆。熙宁间王安石变法,轼因政见分歧,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后,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返京,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旋拜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其间曾被召还朝任礼部尚书等职。为元祐党争所累,绍圣初谪于惠州,再徙儋州。徽宗立,遇赦北还。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其主要著作存世者有《易传》、《书传》及《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事迹见《栾城后集》卷二二《亡兄子瞻墓志铭》及《宋史》卷三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7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复原官。著《》、《》、《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卒年见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马珹(?~一一○二),诸书或作域、瑊、城、成,字中玉,或作忠玉,合肥(今属安徽)人(《玉照新志》卷一)。与黄庭坚多唱和。神宗熙宁中权熙河路转运判官,提举永兴、秦凤等路常平公事,权发遣江南西路、荆湖路转运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一、二七三、二七四、二八八)。元丰二年(一○七九),坐事勒停(同上书卷三○○)。哲宗元祐中历陕西转运副使,知湖州(《宋史》卷三四七《朱服传》。六年(一○九一),权发遣两浙路提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八)。绍圣中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二一)。元符二年(一○九九)为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徙知陕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六)。徽宗崇宁元年,追三官勒停,海州安置,不逾年殁于贬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仇伯玉,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权同管勾陕西等路茶马事、兼提举买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绍圣初权陕西制置解盐使(《宋会要辑稿》食货二四之三○)。后曾知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五九一
仇伯玉,字粹夫,嘉祐四年进士。元祐二年以朝奉郎权同管勾陕西等路茶事,兼提举买马。元符初知邠州。官至户部侍郎。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四九九,《麈史》卷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琬,字德甫,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潜研堂金石跋尾》卷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画墁集》卷七《郴行录》)。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以著作佐郎同提举荆湖北路常平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哲宗元祐间通判齐州(《东坡先生全集》卷三九《新差通判齐州张琬可卫尉寺丞制》),迁知秀州(《栾城集》卷三○《张琬知秀州制》)。绍圣元年(一○九四),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六)。三年,为福建提点刑狱(《淳熙三山志》卷二五)。元符三年(一一○○),权发遣越州,移陕西提点刑狱(《嘉泰会稽志》卷二)。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六
张琬,字公玉,韩城(今陕西韩城)人,昪子。熙宁间为大理评事、知登封县,历通判齐州、知秀州。八年,用王韶荐,以著作佐郎同提举荆湖北路常平等事。元丰元年,坐越职按发张颉罪冲替。绍圣初以左朝散郎提举江南东路常平等事。见苏轼《新差通判齐州张琬可卫尉寺丞制》(《东坡外制集》中),苏辙《张琬知秀州制》(《栾城集》卷三○)、《张琬父昪追封韩国公制》(同上卷三二),《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二、二八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荆州人,字国华。哲宗元祐中以朝请郎知英州。嗜学,于桂山建书堂,名紫桂堂,时吟咏其间,政事亦不废。
全宋诗
廖君玉,字国华,荆州(今湖北江陵)人。哲宗元祐初《三礼》出身,四年(一○八九),以朝请郎知循州,绍圣间知英州(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五、二○八)。曾建书堂于桂山,名紫桂堂。事见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三九。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瑜,字忠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为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一)。哲宗元祐五年(一○九○),由两浙路提点刑狱召为刑部员外郎(同上书卷四四六),为御史所纠,改京西路提点刑狱(《栾城集》卷二九《王瑜可京西提刑制》)。元符二年(一○九九),以京东路转运副使知亳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五)。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王瑜,字忠玉,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元丰中历提点淮南西路、两浙路、京西路刑狱。元祐五年擢刑部员外郎。绍圣中为尚书都官郎中。元符初为京东转运副使,二年正月出知亳州。见《栾城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一、四四六、四四八、四九四、五○五,《宋史》卷二六六《王化基传》。
丁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州番禺人,字玉辅。神宗元丰二年进士。授融州司户,迁朝议郎。哲宗元祐六年,论事忤宰执意,出为桂林教授。绍圣初年知连州。元符三年转朝散大夫致仕。性廉洁,为政号刚明。博学多识,退藏若愚,乡党称其长者。卒年七十三。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丁琏(一○二八——一一○○),字玉甫,番禺(今广东广州)人。少有才名,元丰二年登时彦榜进士,授融州司户参军。迁宣教郎,拜大府丞,兼知杂库,改朝议郎。元祐中议夏人侵灵州,当先制契丹,忤宰执意,出为桂林州学教授。绍圣初授左朝散郎、知连州。元符三年转朝散大夫致仕卒,年七十三。见《广州人物传》卷六,《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玉盂,号述之。刘敞从子。少即有名。哲宗元祐初游太学,不得志,筑堂讲业,名“抱瓮”。善画墨竹。
全宋诗
刘延世,字王盂,一字述之(清同治《新喻县志》卷一一),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敞从子。少有盛名。哲宗元祐初游太学,不得志,筑抱瓮堂讲业。绍圣初随父寓汀州时,录孙升语为《孙公谈圃》二卷。善写墨竹,事见《画继》卷四。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六
刘延世,字述之(一云字王孟),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刘敞侄。少有盛名,元祐初游太学,不得志,筑堂讲学,名曰「抱瓮」。绍圣间侍亲长汀县,集孙升言论为《孙公谈圃》三卷。工绘画,知名于世。见所撰《孙公谈圃序》,《画继》卷四,《图绘宝鉴》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为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有《玉池集》。
全宋诗
邓忠臣,字慎思,一字谨思,长沙(今属湖南)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元丰四年(一○八一)为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五年,为秘书省正字(《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权通判瀛州。六年为秘书省注《晋书》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四六四)。绍圣间入元祐党籍,出知汝州,以宫祠罢归。居玉池峰,号玉池先生。徽宗崇宁、大观间卒(《沅湘诗》卷二○)。有《玉池集》十二卷,已佚。事见《宋诗拾遗》卷九、清范能浚辑补《范忠宣集补编·覆忠宣公谥议》按语。 邓忠臣诗,《同文馆唱和诗》十卷中收有与余干、张耒、晁补之等人唱和诗,今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收录,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邓忠臣,字慎思,自号玉池先生,长沙(今湖南长沙)人。熙宁三年进士。累官知衡阳县、大理丞。元丰四年为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以献郊祀庆成诗赋擢秘书省正字。元祐三年通判瀛州,迁考功郎,充注《晋史》官。崇宁初,权发遣汝州。坐撰范纯仁谥议过实,罢为管干南京鸿庆宫,后入元祐党籍。著有《玉池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四○○、四○八、四六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范忠宣公集补编》,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虔州赣县人,字行先,号玉岩居士。博学有德行,隐居城西通天岩。尝为苏颂、蒲宗孟所荐。苏轼自海南归,过而爱之。一时名流,多从之游。徽宗崇宁中举八行,为国子录,再转博士,以直秘阁归。卒年八十四。
全宋诗
阳孝本,字行先,号玉岩居士,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隐于城西通天岩二十年,一时名士多从之游。徽宗崇宁中,举八行,解褐为国子录,转博士。以直秘阁致仕,卒年八十四。《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
全宋诗
洪炎(一○六七?~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甥。哲宗元祐末进士,累官秘书少监。晚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卒于高宗绍兴三年(生卒年据王兆鹏《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载《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六期)。炎与兄朋、刍,弟羽,俱以诗文知名,号四洪。著有《西渡集》,传本以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泾县朱氏惜分阴斋校刊本最为完善。 洪炎诗,以惜分阴斋本(藏江西省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简称丛书本)。新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八七九
洪炎(一○六七?——一一三三),字玉父,南昌(今江西南昌)人。黄庭坚之甥,与兄朋,弟刍、羽俱以文词名世,号四洪。元祐末举进士,为谷城令,以兄弟罹元祐党同贬。起知上谯县,宣和中,累官至秘书少监,复坐元祐曲学罢。建炎初以少监召,久不至,绍兴二年又申命之,且兼权右谏议大夫。绍兴三年,除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疾请祠,遂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同年十一月,卒于信州,赠左通奉大夫。著有《西渡集》(存)、《尘外纪》、《侍儿小名录》等。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五九、六○、六二、六三、六四、七○,《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九,《宋史》卷二○六《艺文志》五,《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八○
齐玉(?——一一二七),号觉慧,霅川(今浙江湖州)人,俗姓莫。早年入佛门,屡参明师,住苕溪宝藏寺,每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宣和六年,移主馀杭天竺寺。建炎元年卒,谥曰妙辨。著有《普贤行法经疏》等。见《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齐玉者。霅川人。尚书莫公支子也。早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屡参明师。一日赴僧次逊辞之。或问其故。答曰。诚不欲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业之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道俗修行。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灭八十一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则父母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尝中夜。顶像行道。偶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骂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岁大旱。井竭。师运密祷。梦水出西坡。旦掘之。清流涌出。因名梦泉。二师同。建炎元年迁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齐玉,号觉慧。姓莫氏,霅川人。家世显宦,独弃俗荣。蚤亲释学,日记数千言。始参祥符神智,后依慧辨。一日赴僧次,有施予者,辞逊之,或问故答,曰:“诚不欲以五千之利,而丧一日之功。”慈辨得通相三关之旨,秘不授人。齐玉屡叩之不已,乃于密室跪炉以授。初出居苕溪宝藏,每于岁终,大兴净社,迁横山立丈六像,率众薰修,中夜告众曰:“我辈未念佛,时心随尘境,作诸不善,犯一吉罗尚受九百千岁地狱之苦,况犯篇聚重罪乎? 今若念佛,则可一念能减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况又父母生我,令我出家,理当度脱,以报重恩。今若破戒坠陷,父母有知,岂不失望?”大众闻之无不倾诚忏悔,举身自扑至损额失声者。宣和六年,迁居上竺,先是慈辨之去,继之者或不振,学徒谋曰:“得玉公乃兴。”郡守翁彦国闻之,乃具礼以迎,讲道敷化,不异慈辨。尝中夜顶像行道,一僧失规责之,曰:“汝无知,乃畜生耳。”已而悔曰:“彼虽不肖,诋为畜生,有玷三宝。”自是三年,对佛悔过。建炎元年秋,谓弟子修慧密印曰:“吾床前夕宝塔现。”慧曰:“流通《法华》之瑞證也。”玉曰:“所愿见阿弥陀佛耳。”即集众念佛。顷之,举首加敬曰:“佛已来接也。”端坐合掌而化,葬于山西草堂之侧,谥“妙辨”,塔曰“慧寂”。所著《普贤行法经疏》及自释《祖源记》、《无量经疏杂诸记》、《安般守尊法门》、《尊胜忏法》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