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玉镯(玉镯)  拼音:yù zhuó
玉石制成的手镯。
分类:玉石手镯
《国语辞典》:孩儿面(孩儿面)  拼音:hái ér miàn
淡红色的珊瑚、玉石等。因颜色与婴孩脸色相似而得名,颇为珍贵。
《漢語大詞典》:玉朱
圆形的玉石。朱,同“ 珠 ”。
分類:圆形玉石
《漢語大詞典》:宝苗(寶苗)
传说能显示其下有玉石的树木。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九:“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谓之宝苗。”
《漢語大詞典》:九华玉(九華玉)
绚丽多采的玉石。西京杂记卷一:“ 汉 帝相传以 秦 王 子婴 所奉白玉璽、 高帝 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 南朝 梁元帝 《乌栖曲》:“七彩隋珠九华玉,蛺蝶为歌明星曲。”
《漢語大詞典》:重压纸(重壓紙)
即镇纸。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的压纸的文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放告》:“放告时,官坐捲棚,桌置墀砌上,安放重压纸一枚。”
《漢語大詞典》:铮枪(錚槍)
同“錚鎗”。
象声词。玉石等撞击声。
《漢語大詞典》:铮鎗(錚鎗)
同“铮槍”。
象声词。玉石等撞击声。
《漢語大詞典》:珠玽
玉石粒子。农书卷二一引 三国 吴 万震 《南州异物志》:“班布,吉贝木所生,熟时状如鹅毳,细过丝绵,中有核如珠玽,用之则治出其核。昔用辗轴,今用搅车,尤便。”
分類:玉石粒子
《国语辞典》:宁当玉碎(宁当玉碎)  拼音:níng dāng yù suì
宁愿是一块玉石而被击碎。比喻人宁可牺牲性命来保全节操。《南史。卷二一。王弘传》:「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也作「宁为玉碎」。
《国语辞典》:璞玉为石(璞玉为石)  拼音:pú yù wéi shí
把未经琢磨的玉石当普通石头。比喻见识短浅。《幼学琼林。卷三。珍宝类》:「楚王以璞玉为石,两刖卞和之足。」
《国语辞典》:璞玉专案(璞玉专案)  拼音:pú yù zhuān àn
璞玉,未经琢磨的玉石。璞玉专案是教育部针对不升学的国中三年级学生,所实施的积极辅导方案。以合理的教育和个别的辅导,激发不能升学又困难就业者的潜能,加强其存在的价值与生活的尊严,且协助解决困难,顺利就业。
《国语辞典》:反璞归真(反璞归真)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璞,未经雕琢之玉石。「反璞归真」指回复到原始质朴本真的状态。语本《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如:「人生在世若能知足,反璞归真,便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也作「反朴归真」、「返璞归真」、「返朴归真」。
《国语辞典》:精金良玉  拼音:jīng jīn liáng yù
精美的黄金玉石。比喻事物或人品精纯美好。如:「王先生一生行谊,温良恭俭、仁心义行有如精金良玉,向为人所称颂。」也作「精金美玉」。
《国语辞典》:捐忿与瑕(捐忿与瑕)  拼音:juān fèn yǔ xiá
捐,抛弃。瑕,玉石上的裂痕,比喻旧日的恩怨。捐忿与瑕指抛弃旧日的忿恨和恩怨。比喻重新和好。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与瑕,继平昔之欢。」
《国语辞典》:琅琅上口  拼音:láng láng shàng kǒu
琅琅,玉石撞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琅琅上口」形容诵读诗文的声音响亮而顺口。如:「不要担心,只要背熟了,自然就能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