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翠琅玕
(1).一种青绿色的玉石。古人常用作佩饰。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头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唐 杜甫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2).指翠竹。 宋 杨万里 《省宿题天官厅后竹林》诗:“秋声偷入翠琅玕,叶叶竿竿玉韵寒。” 元 王冕 《息斋双竹图》诗:“归来不得翠琅玕,听雨冷眠溪上緑。” 清 郑燮 《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诗:“缀玉含珠几箭兰,新篁叶叶翠琅玕。” 喻蘅 《画竹四题》诗之一:“笔底翠琅玕,森森閲岁寒。”
《漢語大詞典》:玉刻
(1).象玉石刻成的,形容形态美观。 唐 皮日休 《石榴歌》:“玉刻冰壶含露溼,斓斑似带 湘娥 泣。”
(2).对刻本的美称。 宋 秦观 《怀李公泽学士》诗:“流传玉刻皆黄绢,早晚金闺报大刀。”
《漢語大詞典》:佩珂(珮珂)
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 宋 苏辙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之一:“少年微服天街阔,何处相逢解佩珂。”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
(1).珮,佩玉;珂,马勒上的饰物。多指显贵之人。 唐 殷尧藩 《金陵怀古》诗:“黄道天清拥珮珂,东南王气 秣陵 多。” 元 朱晞颜 《赠娄贤佐》诗:“诸郎冷落传緗素,故老依稀説珮珂。”
(2).指珮玉相击之声。珂,次等玉。 明 邓雅 《挽李次晦》诗:“曾向天门听珮珂,復归林麓卧烟萝。”
《國語辭典》:璁珑(璁瓏)  拼音:cōng lóng
明洁的样子。宋。苏轼 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
《國語辭典》:玉工  拼音:yù gōng
琢磨玉石的工匠。《三国演义》第六回:「秦二十六年,令玉工琢为玺,李斯解之,果得玉。」
《漢語大詞典》:瑕垢
(1).耻辱;污点。 唐 杜甫 《入衡州》诗:“老将一失律,清边生战场;君臣忍瑕垢,河岳空金汤。”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2).指玉石的斑疵。亦喻人的缺点、毛病。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二:“琢磨瑕垢,发扬光綵,殆玉人之攻玉,锦工之机锦也。” 明 李东阳 《答陆鼎仪诲言》诗:“ 陆 君多雅怀,指我以瑕垢,翻然为起敬,竦立敛双肘。”
《漢語大詞典》:玉雕
(1).用玉石雕成的工艺品。 萧复兴 《玉雕记》:“在一件精致的玉雕面前,她和 尚师傅 都愣住了。”
(2).指雕刻玉石的工艺。 萧复兴 《玉雕记》:“﹝它﹞是在玉雕老师傅的指导帮助下,用了半年时间完工的。”
《國語辭典》:攻错(攻錯)  拼音:gōng cuò
错,磨玉石。本指琢磨。语本《诗经。小雅。鹤鸣》:「它山石,可以为错。……它山玉石,可以攻玉。」今用作以他人为借镜来改正自己的过错。
《漢語大詞典》:车渠(車渠)
(1).车轮;车辙。尚书大传卷二:“﹝ 散宜生 ﹞之 江 淮 之浦,取大贝,如车渠。” 前蜀 贯休 《梦游仙诗》之三:“车渠地无尘,行至 瑶池 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车渠:“车者,车也;渠者,辙迹也。 孟子 谓城门之轨者是也。”
(2).一种海中生物。壳甚厚,略呈三角形,表面有渠垄如车轮之渠,故名。肉可食,壳可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二·车渠:“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厚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皆纵文如瓦沟,无横文也。壳内白皙如玉。”
(3).玉石之类。 西域 七宝之一。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仇兆鳌 注:“广雅:车渠,石之次玉。《广志》:车渠,出 大秦 及 西域 诸国。”
(4).酒杯名。 汉 王粲 《车渠椀赋》:“待君子之宴坐,览车渠之妙珍。”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六:“车渠、鸚鵡皆指酒杯。俗传:车渠为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尝试之,信然。”
(5).古国名。在今 柬埔寨 南部或 越南 东南部。北史·真腊国传:“南接 车渠国 ,西有 朱江国 。”
《国语辞典》:新玉  拼音:xīn yù
1.未入过土的玉石。
2.新琢磨的玉器,相对于老玉而言。
《漢語大詞典》:遗玉(遺玉)
一种玉石。
分類:种玉玉石
《漢語大詞典》:丛玉(叢玉)
古时测风所用。以玉石为之,悬于檐下,风吹动则相触成声。也称“风马”。后改用铜铁,称“铁马”。 唐 李贺 《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一说丛玉指竹。 唐 李贺 《有所思》诗:“鸦鸦向晓鸣森木,风过池塘响丛玉。”一说丛玉指竹。
分類:玉石檐下
《漢語大詞典》:瑽琤
(1).象声词。玉石等碰撞声。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剑珮瑽琤,交暎左右。” 元 乔吉 《一枝花·合筝》套曲:“迸琼珠万颗瑽琤,间驪珠一串分明。”
(2).形容乐声、水声。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 中山 君长搓手迎,道旁张乐声瑽琤。”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三:“瑽琤听奔溜,巷陌成深谿。”
《漢語大詞典》:琚瑀
珠玉或玉石所作的佩饰。《诗·郑风·有女同车》“佩玉琼琚” 毛 传:“佩有琚瑀,所以纳间。”大戴礼记·保傅:“上车以和鸞为节,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双衡,下有双璜,衝牙玭珠,以纳其间,琚瑀以杂之。” 卢辩 注:“总曰玭珠,而赤者曰琚,白者曰瑀。或曰:瑀,美玉;琚,石,次玉。” 孔广森 补注:“衡璜衝牙,珮之大名,其中仍杂贯他玉。” 元 刘诜 《贺张尚德宪郎》诗:“銛鋩干莫锋,温涧琚瑀佩。”
《漢語大詞典》:列钱(列錢)
宫殿墙上的装饰物。用镶嵌着玉石的金环排列在一条横木上,象连贯成串的钱,故称。文选·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 李善 注:“列钱,言金釭衔璧,行列似钱也。”《后汉书·班固传》:“是为列钱。” 李贤 注:“谓以黄金为釭,其中衔璧,纳之於壁带,为行列歷歷如钱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李善 注:“列钱,金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