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下一页
净名玄义
净名玄论
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玄谈
华严悬谈会玄记
华严经搜玄记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一乘十玄门
无尽玄宗
义玄
拨草参玄
观音玄
观音玄义
五重玄义──法华五重玄义
佛类词典(续上)
净名玄净名玄义
净名玄论
华严经探玄记
华严玄谈
华严悬谈会玄记
华严经搜玄记
华严法界玄镜
华严一乘十玄门
无尽玄宗
义玄
拨草参玄
观音玄
观音玄义
五重玄义──法华五重玄义
净名玄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天台智者之维摩经玄疏六卷,世称净名玄。
(书名)天台智者之维摩经玄疏六卷,世称净名玄。
净名玄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元兴寺智光撰。
(书名)四卷,元兴寺智光撰。
净名玄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八卷,隋吉藏撰。
(书名)八卷,隋吉藏撰。
华严经探玄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贤首撰。华严经之注释,第一卷开教起之所由,藏部之所摄,立教差别,教所被之机,能诠之教体,所诠之宗趣,具释题目、部类、传译、文义之分齐,随文解释之十门,以说玄义,二卷以下逐本经之文而解释。
(书名)二十卷,贤首撰。华严经之注释,第一卷开教起之所由,藏部之所摄,立教差别,教所被之机,能诠之教体,所诠之宗趣,具释题目、部类、传译、文义之分齐,随文解释之十门,以说玄义,二卷以下逐本经之文而解释。
华严玄谈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与华严悬谈同。
(书名)与华严悬谈同。
华严悬谈会玄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十卷,元普瑞著。
(书名)四十卷,元普瑞著。
华严经搜玄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五卷,唐智俨述。卷首内题曰于大方广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各卷之终有华严经略疏,普通略曰搜玄记。随文解释旧华严经者。
(书名)五卷,唐智俨述。卷首内题曰于大方广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各卷之终有华严经略疏,普通略曰搜玄记。随文解释旧华严经者。
华严法界玄镜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清凉澄观著。释杜顺之华严法界观者。
(书名)二卷,唐清凉澄观著。释杜顺之华严法界观者。
华严一乘十玄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智俨撰。就海印三昧所现而分十门,明其玄旨者。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智俨撰。就海印三昧所现而分十门,明其玄旨者。
无尽玄宗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幽玄无尽缘起之法之宗,即云华严宗。
(术语)说幽玄无尽缘起之法之宗,即云华严宗。
义玄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曹州南华人。见黄檗山运禅师,了然通彻,后赵人请住子城之南临济,示人心要,颇类德山。以咸通七年丙戌寂,敕谥慧照大师。言教颇行于世,称曰临济宗。见宋高僧传十二。
(人名)唐真定府临济院义玄,曹州南华人。见黄檗山运禅师,了然通彻,后赵人请住子城之南临济,示人心要,颇类德山。以咸通七年丙戌寂,敕谥慧照大师。言教颇行于世,称曰临济宗。见宋高僧传十二。
拨草参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拨草瞻风)。
(术语)(参见:拨草瞻风)。
观音玄
【佛学大辞典】
(书名)观音玄义之略称。
(书名)观音玄义之略称。
观音玄义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天台说,灌顶记。观音经之玄义也。
(书名)二卷。天台说,灌顶记。观音经之玄义也。
五重玄义──法华五重玄义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故以法喻为名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权即三乘法,实即一乘法也。)
〔二、实相为体〕,谓中道实相,为此经所诠妙体,故名实相为体也。
〔三、一乘因果为宗〕,一乘即一实相也,宗即要也。谓修此实相之行为因,證此实相之理为果,故名一乘因果为宗也。
〔四、断疑生信为用〕,用即力用,谓以大乘妙法,开示圆机。在迹门,令断权疑而生实信;在本门,令断近疑而生远信,故名断疑生信为用也。(迹门者,此经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所谈是也。迹犹足迹,如人住处,则有行往之迹。谓如来从久远之本,以垂近成之迹也。本门者,后十四品所谈是也。本犹根本,谓如来开近成之迹,以显久远之本也。)
〔五、无上醍醐为教相〕,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
(出法华玄义)
天台智者大师,凡释诸经,皆立五重玄义。所谓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故此法华一经,亦有五重玄妙之义也。
〔一、法喻为名〕,法即妙法,喻即莲华。妙法者,妙名不可思议,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妙法则权、实一体,莲华则华、果同时。故以法喻为名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脩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十如者,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也。权即三乘法,实即一乘法也。)
〔二、实相为体〕,谓中道实相,为此经所诠妙体,故名实相为体也。
〔三、一乘因果为宗〕,一乘即一实相也,宗即要也。谓修此实相之行为因,證此实相之理为果,故名一乘因果为宗也。
〔四、断疑生信为用〕,用即力用,谓以大乘妙法,开示圆机。在迹门,令断权疑而生实信;在本门,令断近疑而生远信,故名断疑生信为用也。(迹门者,此经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所谈是也。迹犹足迹,如人住处,则有行往之迹。谓如来从久远之本,以垂近成之迹也。本门者,后十四品所谈是也。本犹根本,谓如来开近成之迹,以显久远之本也。)
〔五、无上醍醐为教相〕,圣人垂训之谓教,分别同异之谓相。此经纯圆极妙,异乎偏小诸教,喻如醍醐上味,不同乳酪生熟二酥,故名无上醍醐为教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