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卢玄休
僧玄宝
僧玄嶷( 杜 )
僧玄逸( 窦 )
僧玄约( 张 )
释玄觉
释玄恪
释玄太(别称 萨婆慎若提婆 )
释玄秀
释玄游
释玄昱
释志玄
孙玄照
王玄
其它辞典(续上)
李玄植卢玄休
僧玄宝
僧玄嶷( 杜 )
僧玄逸( 窦 )
僧玄约( 张 )
释玄觉
释玄恪
释玄太(别称 萨婆慎若提婆 )
释玄秀
释玄游
释玄昱
释志玄
孙玄照
王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州人。博涉经史诸子,累迁太子文学、弘文馆直学士。与道士、沙门在御前讲说经文,辨论甚美,帝深礼之。后坐事左迁汜水令,卒于官。受《三礼》于贾公彦,撰《三礼音义》行世。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俗姓杜。幼入道门,通道经,出类逸群,时号杜乂炼师,为洛阳大恒观主。武则天崇阐佛教,乂乃愿反初服,归依佛门,诏许剃度,住洛阳佛授记寺,寻为寺都。参与翻译,撰《甄正论》,设主客问答,指斥道教之失,阐扬佛理。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杜氏。不知何许人。始为道。士号杜鍊师。主给都大恒观。俄薙落住佛授记寺。或问之曰。子何遽信佛邪。嶷曰。吾固易之所谓不远复亡祇悔者矣。且生死飙疾。宜蚤图之。苟临衢整辔。中流伫枻。其能免于车覆舟溺者。几希。若朝真拜斗劾鬼求仙。非用心之极至也。 会天后崇尚大法。阐扬上乘。闻其能舍邪归正。出浅入深。诏充寺之都维那。嶷既浃洽禅教。益愧初失。乃设主客问答。著甄正论一部。后不知所终。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玄嶷。俗姓杜氏。幼入玄门才通经法。黄冠之侣推其明哲。出类逸群号杜又鍊师。方登极箓为洛都大恒观主。游心七略得理三玄。道术之流推为纲领。天后心崇大法扬阐释宗。又悟其食蓼非甘却行远舍愿。反初服向佛而归。遂恳求剃落。诏许度之。住佛授记寺。寻为寺都焉。则知在草为英在禽为雄信。有之矣。续参翻译。悉彼宗之乖谬。知正教之可凭或问之曰。子何信佛邪。嶷曰。生死飙疾宜早图之。无令临衢整辔中流伫枻乎。有若环车望斗劾鬼求仙。以此用心非究尽也。乃造甄正论一部。指斥其失令归正真。施设主客问答。极为省要焉。嶷不知厥终。 系曰。知彼敌情资乎乡导。或入必争之境。免书弗地之讥。又犹秉烛霄征。便匪如人入闇。历闻玄嶷曾寄黄冠熟其本教。及归释族斥彼妄源。不须四月而试之。已纳一城之款矣。由是观之。脱有牾逆之者。则曰。吾当说汝真。斯是之谓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俗姓窦。为玄宗从外父。住京兆华严寺。风神秀朗,萧洒拔俗。有《释教广品历章》。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窦氏。玄宗神武皇帝从外父也。标姿拔俗。学业名家。既厕缁流。披阅龙藏。乃喟然叹曰。去圣时遥。简编倒错。一至尔乎。遂据古今目录所载。大小乘经律论。东西土圣贤集。一千八百部。以校酬其卷帙。详考其音字。总为书三十卷。疏释教广品历章。行之天下。然不为富贵所纵。而能以空寂自治。苟非有大过人者。曷足臻是。猗欤伟哉。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玄逸姓窦氏。即玄宗神武皇帝从外父也。繁柯懿叶莫我与京。昆友侄弟多升朝列。或以靡丽自持。或以官荣相抗。逸乃风神秀朗萧洒拔俗。悟色空之迹到真寂之场。糠秕膏粱ㄠ么轩冕。既而形厕缁伍学追上流。秘藏香龛披阅通理。一日喟然兴叹曰。去圣日远编简倒错。或止存夏五。或滥在鲁鱼。加以笔札偷行。校雠丧句。若犍度失其夹叶。犹礼记脱错后先。日见乖讹迷而不复。有一于此。彝伦攸𣀇。遂据古今所撰目录。及勘诸经。披文已浩于几案。积卷仍溢于堂宇。字舛者详义而纶之。品差者赜理而纲之。星霜累迁功业克著。非夫心断金石志坚冰蘖者。曷登此哉。既综结其科目。谅条而不紊也。都为三十卷。号释教广品历章焉。考其大小乘经律论并东西土贤圣集共一千八十部。以蒲州共城二邑纸书。校知多少缚定品次。俾后世无闷焉。其章颇成伦要。备预不虞。古之善制。有乐陵尹灵琛为序。逸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正平人。俗姓张。居绛州龙兴寺。后住长安崇圣寺,临坛讲《律》及《俱舍论》共四十余遍。有《俱舍论金华钞》。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生正平张氏。幼入乡里之隆兴寺。肄业日诵千言。既落发。受满分戒。探寻篇聚。久历岁时。玄赜淹贯。众所推仰。戾止长安圣寿寺。临坛讲律。兼讲俱舍论共四十馀遍。且著金华钞二十卷。以明论旨。名重汾沁间。北面门人百馀辈。卒年七十六。﨟五十六。阇维获舍利。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宋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玄约。姓张氏。正平人也。志韵刚洁幼萌出尘之心。既谐夙志入州龙兴伽蓝。日诵千言更无再受。落发之后满足律仪。检察己心循其戒范。精持止作未尝穿穴。自兹名节顿高流辈窥仰。数稔之间律论俱赡。遍求知识探赜玄文。戾止长安崇圣寺。以戒德之选而预临坛讲。律并俱舍共四十馀遍。渊静其性研覈靡亏。著俱舍论金华钞二十卷。为时所贵。而二讲登席可三百馀人。皆北面受业焉。传禀门生一百许辈。汾沁之间奔走学者迨乎老矣。终本院小房。俗寿七十六。法腊五十六。学法弟子道俗收焚坑舍利数百粒。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焉。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正传十五人附见八人)
释玄觉。高昌国人也。西土种姓未得闻焉。学慕大乘从玄奘三藏研覈经论。亦于玉华宫参预翻译。及大般若经向就。同请翻宝积经。奘辞惙然。觉因梦。一浮图庄严高大忽然摧倒。遂惊起告奘。奘曰。非汝身事。此吾灭之徵耳。觉暗悲安仿。劝诸法侣竞求医药。觉后莫测终焉。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玄恪。新罗人。嶷然孤硬。具大知见。性喜讲说赴感随机。时人指为火中芙蓉也。常叹受生边地。未睹中华。闻风而悦。木道乃届。夐目东圻。遂含西笑。心惭中昼。志要历参。比犹月行。午夜任运而转。或层岩四合。鸟道云齐。或连冰千里。风行云卧。遂与玄照法师相随至西乾大觉寺。游满焰之路。赏无影之邦。负笈精研。琢玉成器。年过不惑。遇疾乃亡。玄照者亦新罗之高士也。与恪同科始终一揆。未详所卒。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名。发自长安。泛泊至室利佛逝国遇疾俱亡。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玄恪法师者。新罗人也。与玄照法师贞观年中相随而至大觉。既伸礼敬遇疾而亡。年过不惑之期耳。 复有新罗僧二人。莫知其讳发自长安远之南海。汎舶至室利佛逝国西婆鲁师国。遇疾俱亡。
人物简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玄太法师者。新罗人也。梵名萨婆慎若提婆(唐云一切智天)永徽年内取吐蕃道。经泥波罗到中印度。礼菩提树详检经论。旋踵东土行至土谷浑。逢道希师覆相引致。还向大觉寺后归唐国。莫知所终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黄州随华寺僧也。平生以诵法华为专业。每感异徵。或犹未之信也。属时炎暑。秀素未尝内凉。好事者夜往。邀之至。秀房外见车马仪仗盛甚。其人因辟易退。乃呼其党循四壁观之皆然。仰望空中填塞无际。且共趋秀质其故。秀谢不知。及隋之季终于所居寺。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僧玄秀者。性清慎温恭为志。常诵法华。每感徵异。未以为怪。时属炎暑同友逐凉。遣召秀来欲有谈笑。既至房前。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不异。转至后门其徒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象马类杂鬼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却返。明晨惭谢。朋从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寺。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二
释玄游。句高丽人。叶性虚融。禀质温雅。意存二利。志重询求。乘杯溯流。考室幽壑。入唐礼事僧哲禅师。抠衣禀旨。哲思慕圣踪。泛舶西域。适化随缘。巡礼略周。归东印道。游常随附凤。因住于彼。慧矩夙明。禅枝早茂。穷涯盈量虚往实归。诚佛家之栋梁。实僧徒之领袖。既而舟壑潜移。悼陵谷之迁质。居诸易脱。恻人世之难常。薪尽火灭。复何可追。义净三藏嘉尔幼年慕法情坚。既虔诚于东夏。复请益于西天。重指神洲。为物淹留。传十法而弘法。竟千秋而不秋。虽捐躯异域。未返旧都。彼之功名落落如此。安得不挂名竹帛以示将来。遂著求法高僧传。予偶览大藏。阅至于斯。志深向慕。遂抽绎而书之。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玄昱禅师。章敬恽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河朔人。善诵五天禁祝。悲愿济物。虽捐躯命。弗恤也。尝行林野间。见一狐。方于古冢内。戴髑髅。服草莽。婉然靓妆美妇人也。薄暮独立驿道傍。会少年车从至。因问。妇人何为者。妇人泣曰。妾家易水。父母嫁妾绛之张氏。未几而夫死。舅姑老而很。妾身无所依托。父母虽存。念道远。莫之归省。是故徘徊于此。而思以自尽也。少年惊遽。下车跪曰。我易水军也。今方以出戍。受代以归。夫人诚有意。幸得以乡曲。奉衔辔则足矣。复奚至于自尽哉。妇人喜谢再三。将就车。玄呵止之。振锡诵祝语。妇人忽复狐形。前伏不能去。徐视之死矣。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志玄者。河朔人也。攻五天禁咒。身衣枲麻布耳。行历州邑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野林薄。玄有意寻访名迹。至绛州夜泊墓林中。其夜月色如昼。见一狐从林下将髑髅置之于首。摇之落者不顾。不落者戴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其身。逡巡成一娇娆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闻东北上有鞍马行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乘马郎遇之。下马问之曰。娘子野外深更号咷何至于此耶。女子掩泪绐之曰。贱妾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与此土张氏为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所依给。二亲堂上岂知妾如此孤苦乎。有一于此痛割心腑。不觉哀而恸矣。妾思归宁。其可得乎。郎君何怪问之。乘马郎曰。将谓娘子哀怨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差使回还易水。娘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墓林出曰。君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以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住。吾当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语数声。其女子还为狐走。而髑髅草蔽其身。乘马郎叩头悔过。非师之救几随妖死。玄凡救物行慈皆此类也。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河朔人。攻五天禁咒。身衣枲麻布。行历州邑。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野林薄。玄有意寻访名迹。至绛州夜泊墓林中。其夜月色如昼。见一狐从林下。将髑髅置之于首。摇不落者戴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其身。逡巡成一娇娆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闻东北上。有鞍马行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乘马郎遇之。下马问曰。娘子野外深更号咷。何至于此耶。女子掩泪绐之曰。贱妾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与此土张氏为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所依给。二亲堂上。不知妾如此孤苦。痛割心腑。不觉哀动。妾思归宁。又不可得。乘马郎曰。将谓娘子哀怨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差使回还易水。娘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墓林出曰。君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以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住。吾当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语数声其女子还为狐走。而髑髅草敝其身。乘马郎叩头悔过。非师之救。几随妖死。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